| 化學治療是結直腸癌的重要輔助治療手段之一,也是結直腸癌綜合治療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治療的目的是防止和減少復發(fā)與轉移,從而提高手術治療的遠期療效。 (一)輔助化療的原則 1.循環(huán)中可有隱匿的存活瘤細胞和局部、遠處或兩者均有顯微鏡下癌細胞灶。 2.當腫塊微小和細胞動力學適宜時治療一定效果,即在瘤負荷減少或生長指數(shù)比率較大時,化療效果較易發(fā)揮。 3.具備已證明對該腫瘤有效的制劑。 4,細胞毒治療顯示一個劑量——反應關系,因此必須給予少有的耐受劑量,并且療程必須是以殺滅所有腫瘤細胞為限。 (二)化療的主要適應癥 1.適用于Dukes"B、C期病人術后化療。 2.局部化療。 3.晚期病人姑息化療。 (三)化療的禁忌癥 1.惡液質狀態(tài)病人。 2.嚴重心血管疾病患者或腎功能障礙者。 3.血象不適用化療者。 (四)化療的方式 1.全身靜脈用藥化療。 2.肝動脈插管化療:結直腸癌肝轉移可引起進行性肝破壞,最后導致患者死亡。未得到治療的結直腸癌肝轉移病人,中位生存期為2.5個月~6個月。有許多藥物如5-Fu與5-Fu-DR(氟脲嘧啶脫氧核苷)在肝臟內代謝成為低毒產(chǎn)物,因而經(jīng)肝動脈灌注這類藥物濃度增加,全身毒性則降低,且肝動脈插管化療的有效率50%以上,大大高于5-Fu靜脈給藥的療效(約20%)。這是通過肝動脈應用化療藥物治療肝轉移癌的機制。 3.門靜脈置管化療,術中經(jīng)小腸系膜靜脈或橫結腸靜脈或相距幽門5cm的胃網(wǎng)膜靜脈插入導管,門靜脈灌注的時間多安排在完成腸吻合術后6小時,5-Fu600mg/m2+肝素鈉5000u溶于5%葡萄糖液中,門靜脈連續(xù)灌注24h,滴速為40m1/h,連續(xù)灌注7天。 4.術中輔助性腸腔化療:腸腔內灌注化療藥物,減少吻合口復發(fā)的措施之一,為肛腸腫瘤手術無瘤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方法為:手術時先將準備切除腸段的兩端各距瘤緣8~10cm處用布帶環(huán)扎腸管。如直腸癌則閉鎖肛門,然后向腫塊的腸腔內注入5-Fu 30mg/kg(溶于鹽水500ml中),30分鐘后再結扎,切斷供應該切除腸段的動靜脈,按常規(guī)步驟完成手術。 5.腹腔化療:通過腹腔內直接給藥使腹腔內藥物濃度增高,效價維持時間長。同時,這種腹腔內給藥所形成的藥物濃度為靜脈給藥的數(shù)百倍,且藥物經(jīng)門靜脈系統(tǒng)吸收,對門靜脈系統(tǒng)和肝臟內的癌細胞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常用的化療藥物為5-Fu、MMC(絲裂霉素)、ADM(阿霉素)、DDP(順氯氨鉑)、MTX(氨甲喋呤)等。5-Fu和MMC兩藥合用有協(xié)同作用。能直接殺傷癌細胞,是臨床上常用的方案。具體方法為:化療藥物以1.5L~2L液體稀釋,加溫至37℃,一次腹腔灌注后夾管4小時,使藥物在腹腔內均勻分布,接觸所有部位并維持一定作用時間,然后采用負壓盡量將化療液吸出,以減少藥物的積累。一般每天1次,連用5天為一療程。 6.動脈插管化療:晚期直腸癌無法行根治術或在姑息性腫瘤切除后短期內出現(xiàn)復發(fā)轉移,經(jīng)動脈插管化療可為其治療提供一條較好的途徑。同時,采用動脈插管化療藥物毒性反應輕,減少了全身毒性反應,縮短了治療時間,如在術前應用還可提高手術切除率。 (五)大腸癌常用聯(lián)合化療方案 1.FIVB 5-Fu 500 mg/m2 d1-5 DTIC 150 mg/m2 d1d2 VCR 1.4mg/m2 d1d8 BCNU 60mg/m2 d1 21天為一周期。 2.FAM 5-Fu 600mg/m2 d1d8d1-5 ADM 30mg/m2 d1d8 MMC 10mg/m2 d1 21天為一周期。 3.CF CPT 10mg/m2 d1-10 5-Fu 500mg/m2 d1-5 21天為一周期。如有健康疑問,可到全球醫(yī)院網(wǎng)公眾號(webQQYY)咨詢。(責任編輯:李桂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