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氣是什么? ——中醫(yī)如何看“氣”? (一)氣為一身之主:中醫(yī)人活一口氣的臟腑觀 “余謂心、肝、脾、肺、腎并六腑、周身經(jīng)絡、骨節(jié)、皮膚,有形之軀殼,皆是一團死機,全賴一團真氣運用于中,而死機遂轉成生機。夫人之所以奉生而不知死者,惟賴有此先天一點真氣耳。真氣在一日,人即活一日,真氣立刻亡,人亦立刻亡,故曰人活一口氣?!?br> 《一千零一夜》有一個故事: 有許多珍寶藏在一個石洞里,只有對石洞念一個咒語“芝麻,開門!”石洞的門才會打開,才能得到寶藏。進入21世紀,人們對中醫(yī)的關注越來越多,但中醫(yī)的語言古奧難懂,使許多欲了解中醫(yī)的人望而卻步,正如錢學森所說:中醫(yī)有一個嚇人的假象。我們怎樣才能揭開中醫(yī)神秘的面紗呢?我認為應該從中醫(yī)的氣開始,中醫(yī)的“氣”就是開啟中醫(yī)這個大寶藏的咒語。 欲明白中醫(yī),必先明白人活一口氣之理 氣是什么?讓我們先從中醫(yī)的一個重要內容五臟六腑談起。中醫(yī)的臟腑觀,實質就是鄭欽安[1]提出的“人活一口氣”[2]。鄭欽安在其所著《醫(yī)理真?zhèn)鳌?、《醫(yī)法圓通》二書中說:“余謂心、肝、脾、肺、腎并六腑、周身經(jīng)絡、骨節(jié)、皮膚,有形之軀殼,皆是一團死機,全賴一團真氣運用于中,而死機遂轉成生機。夫人之所以奉生而不知死者,惟賴有此先天一點真氣耳。真氣在一日,人即活一日,真氣立刻亡,人亦立刻亡,故曰人活一口氣”。 《黃帝內經(jīng)》對中醫(yī)臟腑的論述是一種“官之學”的比喻:“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節(jié)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yǎng)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主不明則十二官危[3],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yǎng)生則殃。以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1 上段中所說的“官”,即是職務、職能的意思,古人常用朝廷不同的官職去比喻臟腑的功能。心,就如一個國家的君主,是最高領導人,它的功能正常與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國家的形象,所以稱為“神明出焉”;肺,就如宰相,輔佐君主治理國家;肝,就如一個將軍,運籌帷幄;膽,就如現(xiàn)在的監(jiān)察機關,需要公正果斷;膻中,也稱心包,即心的外膜,心包有時也要為心受邪,就如現(xiàn)在的秘書,有時候要為老板擋駕;脾胃就如管理糧倉的官員,民以食為天,故中醫(yī)稱為“后天之本”;大腸,有處理垃圾的職能;小腸,進一步吸收飲食水谷的精微物質,就如稅務機關;腎,作強之官,伎巧出焉。作強,指才力過人;伎,同技,指多能;巧,精巧的意思;腎,有點像教育部門培育下一代的功能;三焦,就如城市交通、下水道一類的東西;膀胱,就如管理全國水利的官員。所以,中醫(yī)把五臟六腑比喻為各種“官”,強調的是跟氣機有密切關系的臟腑功能,而不僅是西醫(yī)解剖的有形“器官”及其作用。 氣為一身之主,“主不明則十二官?!?br> 那么氣和五臟六腑有何關系呢?氣為十二官之主,是十二官的支配力量,故上文說“主不明則十二官?!盵4] 。生命的特點是活是動,古人認為有氣就是生,是活,沒有氣,生命就停止。氣是生命的前提,氣維持生命,氣是生命的標志,沒有氣便是死亡。生命活動背后似乎冥冥中有一種力量在支配。這種力量是什么呢?古人認為是氣。2 這氣也支配著五臟六腑,氣是一身之主。 從上面的比喻可以看出,五臟六腑相當于一個國家的各級機關部門,而這些部門的職能是什么呢?用最通俗的一句話說,就是為人民服務,就是貫徹實施一些有利于人民安居樂業(yè),有利于社會和諧進步的各種政策、法令。一個國家繁榮昌盛,不完全在于君主,而在于這個國家的政策、法規(guī)是否有利于人民大眾,如果它們是非常完善且適合這個國家,并且被積極落實執(zhí)行,支配著這個國家社會的秩序,這樣,“十二官”各級官員都兢兢業(yè)業(yè),勤于職守,那將是一個太平盛世。縱觀歷史上許多變法、新政的成功實施,都在一定程定上促進了社會的繁榮、進步。反之,苛政猛于虎,“十二官”貪污腐化,魚肉百姓,人民則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這種冥冥之中的支配力量,在中醫(yī)來說就是“氣”。故稱之為人活一口氣,氣為十二官之主。 從《黃帝內經(jīng)》的比喻來看,中醫(yī)的氣就與現(xiàn)在所說的軟科學[5]的說法很相似。雖然都看不見,卻揭示了人體和社會的潛在運行規(guī)律。人體在健康時,人活一口氣,氣為十二官之主,氣在人體內的運行管理,就是一曲以氣為弦彈出的樂章,是十分和諧自然,可以說是盡善盡美的。人生病時,就是用各種方法恢復以上的和諧狀態(tài)。然而,歷史上的各種變法、新政,由于人為的操作和種種局限性,只能達到短暫的中興之象,不可能盡善盡美,可見,人為萬物之靈,此言不虛,人體的復雜性遠遠地超過各種自然和社會現(xiàn)象。故錢學森說:“人體是一個有意識的開放的復雜巨系統(tǒng)”。4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朱清時院士也認為中醫(yī)是復雜性科學。 氣是人體運行的軟件,如走馬燈中央的火,“火旺則動速,火微則動緩,火熄則寂然不動”后天百骸俱備,若無一點先天火氣,盡屬死灰矣。 氣是五臟六腑的運轉基礎,換句話說,人活一口氣是中醫(yī)臟腑觀的根基。中醫(yī)人活一口氣的臟腑觀注重功能、重氣化、重整體,以人為本,不同于西醫(yī)疾病模型注重局部、實體,以致必須依賴于各種大量的儀器檢查。而這些東西在中醫(yī)看來不過是拜者舞者飛者走者,軀殼而已。無一點先天火氣,盡屬死灰形骸矣。由此看出,中醫(yī)臟腑觀就是先天真陽之氣,故鄭欽安稱之為“人活一口氣”[6] 難道臨床工作的重點只是在于如何認出這種疾病、并且加以命名? 吳清忠用計算機軟硬件的比喻很有助于理解中醫(yī)人活一口氣的臟腑觀?!败浖切畔⒖萍贾凶钐貏e的事物,它是人類制造的第一個無法從硬件中用肉眼看到的東西,如果不明白有軟件的存在,直接用解剖計算機硬件的方法,無法證實軟件的存在。人體的功能比計算機復雜千萬倍,從信息科技的觀點來看,人體不可能只是單純的硬件,必定存在著我們無法用解剖學驗證的許多軟件。中醫(yī)學的許多理論和概念,很可能就像計算機的軟件一樣,永遠無法從解剖學中得到驗證。”5 人體若沒有氣,就如一臺沒有軟件但硬件齊全的電腦,不過是一臺裸機,并不能工作。通常電腦暫時不能工作,多是軟件的問題;由電腦專家修復軟件后,電腦就可恢復工作。但一個人檢查不出問題,卻不能很好工作,中醫(yī)說是氣虛,西醫(yī)大為不解,一定要查出一個“病”來,于是X光片、B超、血生化、肝腎功能、CT、核磁共振等一大堆檢查化驗之后,結果仍不得而知。這使病人如臨大敵,深恐自己身患絕癥,一個小疾花費少則幾百元,上數(shù)千元,甚則萬元。難道臨床工作的重點只是在于如何認出這種疾病、并且加以命名?似乎醫(yī)學的偉大目的,就在于診斷一下;病人和醫(yī)生雙方所需要的只是對疾病分類中一個固定位置的再肯定。6 醫(yī)學的目的,應該是使病人恢復健康或維持健康。要恢復健康,就要先了解氣在人體的關鍵作用。希望通過計算機的引喻使人們認識到中醫(yī)人活一口氣的臟腑觀,減少對疾病的恐怖論,更走近健康。 “人活一口氣,即此真氣也?!?br> 綜上所述,氣是一身之主,主明則十二官安,此時,人體就是一篇氣的樂章,美妙動聽;主不明則十二官危,這時,氣是開啟疾病轉向健康的鑰匙。中醫(yī)的氣是讓你活得健康快樂的學問。 [1]鄭欽安(1824—1911),清末著名醫(yī)家。原名鄭壽全,字欽安,著有《醫(yī)理真?zhèn)鳌?、《醫(yī)法圓通》及《傷寒恒論》。鄭氏善用干姜、附子,治愈不少群醫(yī)束手之大癥、急癥,而被人尊稱為“鄭火神”。鄭氏認為人身一團血肉之軀,全賴一團真氣運行于其中而立命。人活一口氣,即此真氣也。后人未解得人活一口氣之至理,未明得千萬病形,都是這一個“氣”字之盛衰為之,一味在后天五行生克上論,鋪張滿紙。 [2]筆者認為,鄭氏人活一口氣之論,就如儒、道、釋之論仁、道、佛。中醫(yī)說:“真?zhèn)饕粡埣?,假傳萬卷書”。欲明白中醫(yī),必先明白人活一口氣之理。 [3] 明代醫(yī)家趙獻可在《醫(yī)貫》中指出,十二官之主為氣,這氣是先天的火氣,命門之火,也就是先天的真氣。注腳第14將詳載“氣為十二官之主”的解釋。 [4]《醫(yī)貫》論道:玩《內經(jīng)》注文,即以心為主。愚謂:人身別有一主非心也。謂之君主之官,當與十二官平等,不得獨尊心之官為主。若以心之官為主,則下文“主不明則十二官?!?,當云十一官矣。此理甚明,何注《內經(jīng)》者昧此耶?蓋此一主者,氣血之根,生死之關,十二經(jīng)之綱維,醫(yī)不達此,醫(yī)云乎哉?趙氏認為先天真氣(無形之火)為十二經(jīng)之主。腎無此,則無以作強,而技巧不出矣。膀胱無此,則三焦之氣不化,而水道不行矣。脾胃無此,則不能蒸腐水谷,而五味不出矣。肝膽無此,則將軍無決斷,而謀慮不出矣。大小腸無此,則變化不行,而二便閉矣。心無此,則神明昏,而萬事不能應矣。正所謂“主不明則十二官?!币?。余有一譬焉,譬之元宵之鰲山走馬燈,拜者、舞者、飛者、走者,無一不具,其中間惟是一火耳?;鹜鷦t動速,火微則動緩,火熄則寂然不動。而拜者舞者飛者走者,軀殼未嘗不存也...夫既曰立命之門,火乃人身之至寶,何世之養(yǎng)身者,不知保養(yǎng)節(jié)欲,而日夜戕賊此火?既病矣,治病者不知溫養(yǎng)此火,而日用寒涼,以直滅此火,焉望其有生氣耶。后天百骸俱備,若無一點先天火氣,盡屬死灰矣。故曰主不明,則十二官危。據(jù)有形之中,以求無形之妙。3 [5]軟科學一詞是借用電子計算機軟件的名稱而來的。它綜合運用系統(tǒng)理論、系統(tǒng)方法、決策科學與計算機技術等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知識和手段,對各種復雜社會問題和自然現(xiàn)象,從政治、經(jīng)濟、科學、技術、教育等各個社會環(huán)節(ji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中,研究它們的客觀規(guī)律,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案,為有關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規(guī)劃、政策制定及組織管理等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jù)。對軟科學的定義、研究對象和研究范圍尚有不同看法。20世紀70年代初在日本舉辦的軟科學討論會上提出的定義是:“軟科學是一門新的綜合性科學技術,它以闡明現(xiàn)代社會復雜的政策課題為目的,應用信息科學、行為科學、系統(tǒng)工程、社會工程、經(jīng)營工程等正在急速發(fā)展與決策科學化有關的各個領域的理論或方法,依靠自然科學方法對包括人和社會政策在內的廣泛范圍的對象進行的跨學科的研究工作?!?br> [6]人活一口氣,也是中醫(yī)溫陽派的立論基礎。 | 
|  | 
來自: 鑒益堂 > 《36.[杏林醫(yī)話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