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教育中,父親和母親通常都是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對孩子的成長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在孩子的世界中,母親的作用更多的是安撫,使孩子的情緒平靜。 而父親則是代表了一種規(guī)則和權(quán)威,直接決定了孩子今后的性格。 和公司的人力資源總監(jiān)在私聊的時候,他說到一個十分有趣的現(xiàn)象。 他說,在公司里畏手畏腳,得過且過的員工中,家里多數(shù)都有個控制欲強,讓孩子習慣在他的安排之下的父親。 而那些在公司里面總是頂撞領導、與同事關系不和諧,總是挑別人毛病,喜歡說公司壞話的員工,多半跟家里關系多半也是十分糟糕的。 所以這些年,招聘的時候他會先問問那些投簡歷的人,父母大概是做什么的,跟爸爸媽媽關系怎么樣。 因為,父親對待家庭的態(tài)度,直接決定了孩子的性格。 若是父親對家庭成員體貼重視,則孩子會顯得自信,反之,孩子就會顯得十分自卑。 他還特地舉了《我的前半生》當中羅子君和唐晶為例子。 后來看過一篇心理學方面的文章,證實了朋友的觀點,并且把對孩子職場的影響主要歸因于父親。 父親對孩子職業(yè)的影響是直接的。 不僅影響著孩子的職業(yè)選擇,同時也影響著孩子在職場中對待領導,對待團隊的態(tài)度。 影響著孩子整個的職業(yè)生涯。 文章解釋,在孩子的世界中,父親代表的是一種規(guī)則,領導和權(quán)威。 孩子進入職場之后,在潛意識之中,不自覺地把領導,當做是自己的“父親角色”。 也就是說,孩子會在職場中,把自己家庭中對父親的那種認知和態(tài)度轉(zhuǎn)移到領導身上。 那就不難理解,那些畏懼父親,不敢在父親面前說出自己想法,沒有自我的孩子。 會在職場中唯唯諾諾,隱藏自己的想法,極力避免跟領導發(fā)生任何沖突。 而那些與父親關系不好,甚至會與父親產(chǎn)生沖突的孩子,大都也是會處理不好上下級關系,甚至發(fā)生沖突,暗地里想看公司的笑話。 這樣的孩子,職場生涯是十分吃虧的。 古人常說,教育,教在父親,育在母親。教育,是父母雙方共同的責任。 長于婦人手的孩子,沒有擔當;長于丈夫手的孩子,沒有溫柔。 所謂心有猛虎,細嗅薔薇。只有孩子在父母雙方共同養(yǎng)育下,才真正具備該有的人文氣息。 |
|
|
來自: 咨詢師曹麗君 > 《兒童青少年心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