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豪本人比照片帥。 有次去銅官,當?shù)嘏笥颜埑燥?,他騎著炫酷的摩托車,像追風少年般從堤岸駛來,后座坐著漂亮的女朋友,那叫一個意氣風發(fā)。 聽嘉豪說,他剛和摩托車俱樂部的朋友們從杭州千島湖騎行回來,之后還打算騎摩托進藏。他就像當代年輕人一樣,性格肆意張揚又充滿活力,樂于接受新事物,似乎所有傳統(tǒng)的東西都與他格格不入。 好難想象,他也會安安靜靜地做陶。更難想象,他不僅有好幾年的燒窯經(jīng)驗,還成立了自己的品牌和工作室,因陶而結交各路英豪。 對了,他才24歲。 第十八次柴窯出窯 茶壺的落款 劉嘉豪出生在制陶世家,父親是“泥人劉”第三代傳人。自小被陶藝耳濡目染的他,卻有著不一樣的學陶經(jīng)歷,讓我們來聽聽他是怎么說的吧! 01 學陶之路 我從小就在做陶的環(huán)境里長大,身邊所有人都認為,我長大后肯定像我爸一樣做陶。當時的我非常不屑地認為,不可能,自己這輩子都不會做陶! 然而,陶卻一直默默地陪伴在我的生活中。 我喜歡畫畫,學生時代畫素描的擺件,都是從家里找的器型。高三時,學校把我推薦到北京學習,當時教我的老師來自中央美院,逢周末他就帶我去央美參觀陶藝和雕塑工作室,看各類展覽。 有次印象非常深刻,是一位美國陶藝家的小型個展,藝術家把泥塑與陶瓷相結合,做了一些空間裝置藝術。老師跟我說這個釉面如何漂亮,運用了哪些傳統(tǒng)釉色。我卻驚訝地發(fā)現(xiàn),我家小狗用的飯缽子就是這一樣的釉色和冰裂紋釉面。 工作室大門 工作室內(nèi)景 北京的經(jīng)歷給了我一定的影響,我方才意識到家中的陶瓷其實也可以作為一種材料,做出藝術的表達。而真正開始接觸陶瓷,是在長沙念大學時。 我學的動漫專業(yè),大一上學期就常跟老師出去接墻繪的單,畫油畫。剛巧老師的工作室樓下是一個陶藝教室,我空閑時常去看他們做陶,逐漸對陶有了興趣。大一下學期,我獨自跑到景德鎮(zhèn)看了幾個柴窯,參觀了許多年輕陶藝家的工作室,才知道陶瓷原來這么好玩,跟我印象中家里做陶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從那個時候我就開始意識到,是不是我也可以接觸一下陶藝,雖然嘴上一直抗拒,可心里卻潛移默化地對陶有一種親切感。 《茶具》 《公道杯》 02 小試牛刀 于是放假回銅官后,我跟街上有名的熊賽玉老師傅學拉坯,一個寒假,我拉了很多瓶瓶罐罐。接著遇上我爸燒窯,我也挑了十多個罐子一起燒,之后他去參加一個工藝美術展,從我燒好的罐子里選了6個帶去參展,剛好一組,我也沒起名字,就叫《無題》。 結果,《無題》很意外地得了個銀獎。這是我完全沒想到的,給了我極大的鼓勵,讓我有了從事這方面工作的想法。 銅官政府對當?shù)厮囆g家有資金扶持,因為這個獎項我有了第一桶金,用獎金蓋了一個柴窯。 當時我對柴窯的概念還是非常淺顯的,不知歷史、怎樣燒成、何種結構。我按著自己的想法,依照別人的柴窯框架,再具體琢磨實施。所以因為經(jīng)驗不足,柴窯前前后后還經(jīng)歷了10余次的改動,拆了重建,建了又拆,一直到現(xiàn)在這個樣子。 柴窯局部 燒成待出窯的部分陶瓷 剛出窯的竹節(jié)茶壺 03 柴窯燒制 初次燒柴窯時完全沒有經(jīng)驗,不知道需要多少柴,也不知道燒制的過程中該怎樣投柴,以什么樣的頻率投柴,甚至是燒窯時長多久也沒概念。全程70多個小時只有我一個人,都不知道要找人輪班,我爸幫我替了幾個小時讓我休息一會兒,當時又累又困,一閉眼就立馬倒下睡著了。 最后燒到溫度還差幾十度的時候,因為之前準備不夠,柴火用完了。我騎著車去外面到處收柴火,心急火燎。熬了兩天,好不容易燒完了。一開窯,發(fā)現(xiàn)里面一件好的東西都沒有,全是黑不溜秋的、裂的裂、變形的變形,非常受打擊。 燒柴窯,幾乎改變了我的性格。我之前是一個做事只有三分鐘熱情的人,而柴窯的燒制周期很長,每一個步驟都必須認真地對待。 將成品從柴窯中取出擺放 ![]() 第18次柴窯燒成后的作品 ![]() 剛出窯的公道杯 現(xiàn)在,柴燒既是自己的一個興趣愛好,也是今后想一直研究的方向。因為我覺得銅官的陶土與柴火窯相融合,它所燒制出自然的質(zhì)感特別吸引我。柴窯燒出的釉色確實蠻漂亮,草木灰隨著火焰的溫度和環(huán)境變化,會形成各式各樣意想不到的顏色。同樣,這樣的表達方式和審美觀,跟我的生活比較貼切。 每次開窯是我最喜歡的時刻,就像階段性工作的一個檢驗和成果,惴惴不安又滿懷期待,一切皆有可能。柴燒的作品,第一眼可能會被外表的顏色所吸引。真的很神奇,一個罐子或者一把壺上面,能生出如此多絢麗繽紛的顏色。接著細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它每個面的變化都不一樣。 ![]() 《茶杯》 ![]() 《茶葉罐》 其實燒柴窯給我的感動不是哪一件東西,而是有一種自己的付出有回報的感覺,讓我的生活中融入了更多有意思的事情和回憶在里面。 我最好的作品并不是任何單一的物件,作品的呈現(xiàn)有范圍,有空間性和時間性,可能僅僅在某個地方存在幾十年或者上百年而已。但如果做的這件事情會影響周圍的人,甚至影響了一圈一代的人,那樣才最有意義。我每一次燒窯,不停地重復這件事情,給我?guī)砗芏鄦l(fā)和感悟。 做陶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行為藝術,達到極致就是一種修行。 ![]() 《提梁生肖茶壺》 04 亦師亦父 我爸對我影響很大。他性格特別收,不愛說話,這些年屏蔽外界的干擾,全心全意地研究陶,活在自己的空間里。 而陶,是他內(nèi)心世界的外在表達。 我爸做的雕塑很有生活情趣,有他對童年的回憶、自然的感悟、生活的觀察,有細微的東西在里面。所以他做的泥塑和陶瓷,都有一種很純真自然、沒有任何雜念的美。 我的性格特別愛鬧愛折騰,一刻都停不下來。開始做陶之后,前期的作品很隨性,歪歪扭扭,完全不去處理細節(jié)。后來在我爸身邊學習的時間長了,不知不覺地受到他的影響,慢慢地把自然的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同時,自己也變得更加專注,聚焦在某一點,做細微的表達。 以壺為例,我在壺蓋上做的一些小動物,就是來自我爸的指導,我也用更加嚴謹?shù)膽B(tài)度,對待壺嘴和壺身其他的小細節(jié)。 希望在將來,我受他的影響以后,能夠既保留陶的粗放質(zhì)感,又兼顧外形的細膩呈現(xiàn),用心做出更加生動、令自己滿意的作品。 ![]() 制作生肖茶壺素坯 ![]() 燒成的生肖茶壺 05 浪漫情感 唐代的人,文風豪放,情感的表達也很直率,喜歡就會說出來,毫不掩飾,極富浪漫主義情愫。 我的內(nèi)心是浪漫的,但是表達方式不浪漫。很多人第一次接觸我時,都覺得我是一個面部表情冷淡又嚴肅的人,但我骨子里很悶騷。 跟我女朋友溫柔剛認識那會兒是在學校,我大一她高三,她剛高考完來我學校參觀。記得有次我們在校園里散步,我特別靦腆,直到她很主動地過來牽著我的手,表面云淡風輕,但我心里開心得不得了。 ![]() 《茶杯》 ![]() 《唐風執(zhí)壺》 溫柔,她老家是張家界的。 我倆在一起這么久,也不知道怎樣讓她感受到我對她的情感,于是想做一些跟她有關作品。我經(jīng)常寒暑假去她家玩,張家界的山石景色令我印象非常深刻,有次撿了很多石頭回來,忽然迸發(fā)靈感想把石頭與我做壺的肌理融合在一起,于是做了很多嘗試,推出了《石幽》系列,獻給溫柔,也獻給我們這六年的風風雨雨。 銅官窯在唐代有很顯著的特點,這并不是表面上具象的某個點,而是從一個面,從一種精神上來體會感受。所以我想把這種浪漫的精神放在我和溫柔身上,或者在更多的銅官窯年輕一代的創(chuàng)業(yè)者身上,放大我們對陶瓷的熱愛,對生活和對周圍人的熱愛,最終融入到作品里。 ![]() 《石幽系列茶壺》 ![]() 《石幽系列茶壺》 06 未來規(guī)劃 首先,我成立了一個品牌:銅官柴燒。 為什么取銅官柴燒這個名字,因為我想從銅官這個地方挖掘某些點,燒出與其它產(chǎn)區(qū)不一樣的柴燒,代表我為銅官陶瓷所做的研究。 然后,我做了一個公眾號,記錄下每次燒窯的過程,從制作,進出窯,到燒成。 很多人看公眾號后,都希望我介紹產(chǎn)品,介紹設計,甚至介紹自己。可我的初衷,并不想把任何產(chǎn)品和設計介紹出來,讓市場接受它,讓別人去買它。我只是想要記錄,用公眾號記錄我的生活方式。我想要推廣的,是作為古鎮(zhèn)上一個年輕人做陶的生活方式。 慢慢地發(fā)現(xiàn),像我這樣喜歡這種生活方式的人越來越多,產(chǎn)品也越來越受歡迎。 ![]() 《茶壺》 ![]() 《召回茶壺》局部 我平時跟非遺傳承人對接得比較多,大家在一起交換理念,常常可以思維碰撞出火花。于是我們想一起做些有意思的事情,可能陶瓷只是中間的一座橋梁,用以連接更多的元素,像夏布、湘繡、木板年畫等等。 所以,我想下一步,也許能把這種生活方式集中起來,做一個生活館或者創(chuàng)新平臺的形式,把銅官傳統(tǒng)、自然、市場化、與生活接軌的東西相結合推給大家,一起來感受陶與生活,讓大家對銅官窯有新的認識,用傳統(tǒng)的原料與工藝,給我們的生活中帶來質(zhì)感和美感。 劉嘉豪自述 |
|
|
來自: 齊一攝現(xiàn)美 > 《音影畫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