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恭達 篆刻《留客評碑》 大草 自作詩牧丹亭觀后 書法是表現生命節(jié)奏和韻律的藝術,要求在形式建構中筋骨血肉兼?zhèn)洌椒Q完美。而字的血肉即為水墨的調節(jié)。血生于水,肉生于墨,水墨調合得當,才能“窮變態(tài)于毫端,合情調于紙上”。有筆方有墨,見墨方見筆,以心馭筆,以筆控墨。用墨之道,潤而有肉,線條妍麗,呈陰柔之美;渴而有骨,險勁率約,現陽剛之態(tài)。唯“肥瘦相和,骨力相稱”“適眼合心,使為甲科”中國書法用墨之濃、淡、潤、渴、白的合理諧調是書法筆墨技巧、內力內美的內質要素的綜合檢驗。它充分顯現出書家的審美取向與定位,顯現出書家的藝術風格的追求與創(chuàng)造。誠然,質以代興,妍因俗易。書法貴能“古不乖時,今不同弊”。用墨特色的變化還取決于不同書體和形式風格的制約,取決于時代人文心理與社會審美習慣的制約。書法黑白藝術內在的韻律美與外在的形式美闡發(fā)了中國書法的藝術精神。時代變遷,審美轉型,現代藝術語言的傳遞,現代人文精神的宣泄更要求我們既要堅守書法傳統(tǒng)經典,更要善于創(chuàng)造出新,在技法、形式、風格三大層面上不斷打造新的語境。其中,作為技法層面的“墨法”理應有更大空間的開掘與展拓。古人評述書法作品“有功無性,神采不生;有性無功,神采不實”。只有功性兩全,才能心手雙暢,神采飛揚。 大草 自作詩赴澳歸吟 言恭達 漢簡《論傅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