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忠沖日月,義氣貫乾坤, 面赤心尤赤,須長義更長。
適逢戊戌年農(nóng)歷五月十三,關(guān)圣帝君圣誕,說起這位尊神,我們肯定耳熟能詳,即三國大將關(guān)羽,因功德成神,在道教中被尊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guān)圣大帝”,首先恭祝帝君圣壽無疆! (各地慶祝帝君圣誕,此為廣東佛山文武廟資料圖片) 關(guān)于帝君寶誕,有兩種說法,一種為五月十三,一種為六月廿四,通常道教宮觀中以五月十三為準,而今日又被稱為關(guān)圣帝君降臨日或關(guān)帝磨刀日。 在道教信仰中,關(guān)圣帝君法力高強、神威浩蕩,在各類科儀中常召請帝君臨壇,并將他與馬靈耀馬元帥(玄天上帝部下)、趙公明趙元帥(雷霆副帥)、溫瓊溫元帥(東岳太保)并提,作為主要護法天神,通稱“馬、趙、溫、關(guān)四大元帥”。 (影視劇形象) 帝君的神職具體體現(xiàn)在“驅(qū)邪辟惡,誅罰叛逆,治病除災(zāi),巡察冥司”,還有“司命祿,庇護商賈,招財進寶”之職,又因其最重經(jīng)商所需的信用和義氣,故被世人奉為武財神。 在民間,帝君之所以成為武財神也有不少傳說,其中一種是這樣說的。 話說帝君年少時,在家從商,以販賣布匹為業(yè),精于理財之道,最擅長算數(shù)記帳,今天一般商人常用的流水賬目記賬法就是源自帝君,又因為帝君所用青龍偃月刀,十分鋒“利”,與生意上求“利”同音,禮拜帝君即可生意場上無往不“利”,又能紅“利”滾滾。 現(xiàn)實生活中,提到關(guān)圣帝君威名,通常我們普通人馬上能想起的往往就是一匹馬,一本書和一把大刀。 (上海城隍廟關(guān)圣殿) 一匹馬,也就是赤兔馬,“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武力超群勇冠三軍,赤兔馬奔馳如電迅走如飛,堪稱當(dāng)時寶馬中的頂級配置。 而一本書,即《春秋》,又稱《春秋經(jīng)》,古代儒家典籍“六經(jīng)”之一。其書記錄的主要是周朝時期的魯國國史,然而幾乎每個句子都暗含褒貶之意,這種寫法被后人稱為“春秋筆法”、“微言大義”??梢?,帝君老爺??吹臅?,自然也是不與俗同。 而這一把刀,更是鼎鼎大名,青龍偃月刀。 《三國演義》書中描述此刀重八十二斤,又名冷艷鋸,為關(guān)圣帝君具有象征性的特殊武器,在小說中幫助帝君斬殺了敵方不少成名武將,所以后世也稱青龍偃月刀為關(guān)刀。 說過馬、書和大刀外,再聊聊關(guān)圣帝君如何橫貫三教。 在傳統(tǒng)儒釋道宗教文化中,儒家將帝君與文圣人孔子齊名,稱為武圣人,也同道教一樣稱關(guān)圣帝君,同時還有文衡帝君之尊稱。 在漢傳佛教,為了更貼近華夏信眾,也將帝君尊為神靈,稱為伽藍菩薩。在道教中,除了前述帝君稱號外更是有著不同的寶號,如協(xié)天大帝、武圣帝君、關(guān)帝爺、三界伏魔大帝等等,民間則有很多俗稱,如恩主公等等。 實際上,不論儒釋道,帝君之所以功德成神,橫貫三教,就是因為凝聚在其身上而為我們?nèi)f世共仰的忠、義、信、智、仁、勇,既滲透著儒家的春秋精義,也能分別詮釋道教和佛教教義的人生價值觀,蘊涵了華夏文明中特有的道德、理想和倫理。 威風(fēng)齊日月,名譽振乾坤,再次恭祝帝君圣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