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摔盆兒是在白事禮儀中特別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這個盆兒正名叫“陰陽盆兒”,俗稱“喪盆兒”。 起靈時,杠頭(主持喪禮的司儀,天津稱“大了(liao)”)喊:“本家大爺(長子),請盆兒!”此時跪在靈前打幡兒的長子將一個底部帶孔的泥盆兒往預(yù)先準(zhǔn)備好的一塊磚(摔盆時用的磚據(jù)說可以避邪鎮(zhèn)宅)上使勁摔碎,如果沒有長子則由其他人代替,代替人的順序有講究。 父死左手摔,母死右手摔(男左女右的規(guī)律在白事禮儀中體現(xiàn)到的地方很多,比如迎客時用哪條腿下跪、跪拜時男女分列的位置等等),萬一沒摔碎就不能再摔了,沒見過哪個不長心的捧著盆兒往磚上反復(fù)磕打的……如果真的沒碎,那得由一會抬棺的杠夫踩碎,這種情況太少見了。 此過程謂之“摔盆兒”。 長子摔盆兒時,晚輩按順序跪在棺材通過的過道旁,這時候必須要哭出聲,以示孝順,人抬出來了,一家子沒動靜,街坊鄰居都會說三道四。 關(guān)于摔盆的典故: 陶業(yè)祖師爺“商圣”范蠡燒制陶器發(fā)了財。于是每年的3月半和10月半時,他為窮人設(shè)棚施粥,此舉很受百姓敬重,跟他學(xué)做陶器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他又把制作陶器的方法教給了當(dāng)?shù)匕傩铡?/p> 但范蠡無子,他想:自己死后家業(yè)應(yīng)該交給誰呢?于是范蠡把鄉(xiāng)鄰們請來,取出頭一天做的老盆,讓大家?guī)兔ο朕k法。有的說獻(xiàn)給皇上;有的說用紅緞子包起來,想你時拿出來看看;范蠡都不贊成。 又有一年輕人說:“人在物在,人去物去。到時候,我給你摔了吧!” 范蠡同意,說:“百年后,我這份家業(yè)就讓這個年輕人請受了,大家都給作個證吧!” 自此以后,人死后,人們就買來瓦盆,讓死者的長子在棺材前給摔碎,這就叫“摔老盆”。 誰摔了“老盆”,誰就請受家業(yè)。 所以,摔盆兒的潛臺詞實際是:分家產(chǎn) 這就要提到前文說過的,如果死者沒有長子,則由其他人代替摔盆兒,代替人的順序是有講究的: 摔盆應(yīng)由長子摔, 長子不在則長子長孫摔, 無長子、長子長孫,則次子摔, 若無次子以其它各子,長幼輪序、嫡庶倫序, 若無子,則由同姓親族中血緣最近的堂侄摔,但條件是要其未婚。若其已婚,則由未婚親族堂侄摔,長幼輪序, 若無子無侄啥都沒有……那死者不屬善終,故不摔。意思就是無人送終。 摔盆者謂之‘孝子’,按舊例,可以承繼死者的大部份家產(chǎn),這也就是為何已婚堂侄不可摔盆的主要原因,繼承別人遺產(chǎn)的同時也是要盡做別人“兒子”的義務(wù)的。 這一儀式就會使摔盆者與死者的關(guān)系變近,甚至確立財產(chǎn)繼承關(guān)系。 因為搶著摔盆爭搶家產(chǎn),最終鬧上法庭的例子有很多…… |
|
|
來自: 向?qū)е改?/a> > 《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