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資料:
瑪瑙坡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北麓,相傳因有碎石如瑪瑙而得名,瑪瑙坡上原建有瑪瑙寺,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宋高宗詔令將瑪瑙寺遷往葛嶺之東。原寺隨廢。
關(guān)于瑪瑙坡,史籍上有這樣的記載:南宋《咸淳臨安志》稱其“地有碎石如瑪瑙狀,故名”;明《西湖游覽志》說這里“碎石文瑩,若瑪瑙然,人多采之,以鐫圖篆”;清《湖山便覽》中則這樣記錄,“明萬歷間,金學(xué)曾建關(guān)帝殿于坡前,薙除草礫,得大瑪瑙石,以其紋理形似,號(hào)之曰‘梅花石’?!?/span>早在北宋初年,這里曾有一座佛寺“瑪瑙寶勝院”,因有天臺(tái)宗著名高僧智圓住持而馳名湖上。南宋初,孤山建皇家專用道觀四圣延祥觀,瑪瑙寶勝院遷到葛嶺南麓,也就是如今的瑪瑙寺所在,與孤山原址隔湖相望?,旇碌穆暶c熱鬧,似乎也隨著佛寺的遷移而漸漸消隱,一直到1920年。今天,我們已經(jīng)很少聽到“瑪瑙坡”這個(gè)地名,但是,路過云亭時(shí)稍稍留意,便可看到旁邊巖壁上“瑪瑙坡”三個(gè)大字。1922年,七十九歲的吳昌碩應(yīng)許氏之請(qǐng),題“瑪瑙坡”三字,刻于亭旁的山石上(尋煩幾次皆未得)。
瑪瑙坡四詠
宋代:釋智圓
瑪瑙坡前水,泠泠夏亦寒。
夜深明月上,珠顆落冰盤。
釋智圓(976~1022),字無外,自號(hào)中庸子,或稱潛夫,俗家姓徐,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臺(tái)宗山外派重要的詩文僧。他隱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稱其為“孤山法師”。釋智圓雖為佛徒,但頗愛好儒學(xué),喜為詩文,是唐中葉至宋初儒釋道三家學(xué)說相互滲透的時(shí)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釋相通的學(xué)
。
頌古一一首
宋代:釋子淳
古路翛然倚太虛,行玄猶是涉崎嶇。
不登鳥道雖為妙,點(diǎn)撿將來已觸途。
送僧之婺城
宋代:釋重顯
婺溪煙景稱生涯,輕泛蘭舟意未賒。
八詠清風(fēng)好相繼,碧云流水是詩家。
題靜慮院
宋代:釋智圓
下瞰諸峰頂,云泉絕四鄰。
暫游非俗客,深隱屬閑人。
石磴秋苔滑,蘿龕夜月新。
終期結(jié)幽侶,來此謝紅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