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廣大日料的愛好者來說,清酒是再熟悉不過的佐餐酒類。當然你會說還有燒酒、梅酒啊,但是清酒更適合正規(guī)禮節(jié)的宴會,而燒酒、梅酒比較適合于輕松愉快的場合。因此,一般的高級日料餐廳都是以清酒佐餐。日本菜多以魚類海鮮為主,吃日本菜喝威士忌,因酒性太烈,會破壞菜品的鮮美,喝啤酒又會覺得“味兒”不足,還是香醇爽口的清酒配日本菜最有滋有味。 黃酒的后代?! 清酒雖為日本酒,但它的釀造方法卻起源于中國黃酒。據(jù)中國史書記載,古時候日本只有“濁酒”,沒有清酒。后來有人在濁酒中加入石炭,使其沉淀,取其清澈的酒液飲用,于是便有了“清酒”之名。公元7世紀中葉之后,朝鮮古國百濟與中國常有來往,并成為中國文化傳入日本的橋梁。由此,中國用“曲種”釀酒的技術就由百濟人傳播到日本,使日本的釀酒業(yè)得到了很大的進步和發(fā)展。到了公元14世紀,日本的釀酒技術已日臻成熟,人們用傳統(tǒng)的清酒釀造法生產(chǎn)出質量上乘的產(chǎn)品,尤其以奈良地區(qū)所產(chǎn)的清酒最負盛名。 一張圖教你看懂這瓶酒 日本酒標中其實包含著很多有效信息, 大部分清酒的酒標的內容如下 ▼ 1. 產(chǎn)品類型名稱;2. 酒精度;3. 原始材料(除了水);4. 凈含量;5. 裝瓶日期;6. 釀酒廠名字及地址;7.清酒儲存方式;8.清酒等級;9.清酒釀酒米種類以及原產(chǎn)地;10.精米步合數(shù);11.清酒生產(chǎn)地標識。 釀酒廠名字及地址 清酒的牌名很多,僅日本《銘酒事典》中介紹的就有四百余種,命名方法各異。有的用一年四季的花木和鳥獸及自然風光等命名,如白藤、鶴仙等;有的以地名或名勝定名,如富士、秋田錦等;也有以清酒的原料、釀造方法或酒的口味取名的,如本格辣口、大吟釀、純米酒之類;還有以各類譽詞作酒名的,如福祿壽、國之譽、長者盛等。其中最常見的日本清酒品牌有月桂冠、櫻正宗、大關、白鷹、賀茂鶴、白牡丹、千福、日本盛、松竹梅及秀蘭等。 清酒儲存方式 清酒的儲存與葡萄酒和中國白酒絕對是不相同的,并不需要長久存放。一般情況下,未開封的清酒儲存時間建議不超過一年,如果開封后盡可能在半年之內飲用完畢。而且清酒怕光,大多數(shù)清酒都盛放在深棕色的玻璃瓶中,要避光保存,即使是透明瓶子的上善如水,也同樣需要避光保存,儲存溫度在10~12℃為宜。瓶身注有“要冷藏”、“生酒”字樣的清酒,開瓶之后,其酒質的變化更是快速又明顯。清酒儲存在冰箱內不會變質,盡管在口感上會失去開瓶時的鮮嫩感,但在酒質表現(xiàn)上又會別有一番韻味。 清酒等級大致劃分如下 ▼ 精米步合數(shù) 精米歩合的標準是清酒等級分類的依據(jù),日本國稅廳在1989年(平成元年)11月22日公告的“清酒之制法品質表示基準”中做了明文規(guī)定。該規(guī)定同時定義這里的“白米”是指將“玄米”除去“糠”和“胚芽”等表層部分后的米。此定義也包含制造米曲所使用的白米。
Hot or Cold? 很多人在喝清酒時對于飲用方法存在疑問,什么時候需要溫酒而飲用?什么時候需要冰鎮(zhèn)后品嘗?僅僅是根據(jù)飲用天氣而定嗎?答案當然是不啦,一般來說,等級越高的清酒越適合冰飲,但卻又不是絕對的。一般入門來說,我們會依據(jù)以下表格來決定適宜飲用的溫度▼
如果有些清酒使用比較特殊的工藝生產(chǎn)并標注在了酒標上,比如“生酒”、“生酛”等。帶有這些字樣的酒,飲用溫度又會有所改變。此外,對釀造方式的判定要優(yōu)先于酒的等級判定。
所以,你還在等什么?約好小伙伴來一個清酒之夜,你不會再是那個傻傻等著別人點單的門外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