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不把自己看得太重,其實是一種修養(yǎng),一種風度,一種高尚的境界,一種達觀的處世姿態(tài),是心態(tài)上的一種成熟。 狂傲大多源自內(nèi)心的虛弱,怕被人瞧不起; 謙卑源自于內(nèi)心的力量,怕被世俗干擾。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都是低調(diào)的。
蘇東坡年輕的時候是一個傲氣十足的人。有一天,他在田園小路上行走,突然和一個村姑相遇。村姑挑著一擔泥,兩個人互不相讓。村姑并不認識他是蘇東坡,她提出了一個上聯(lián),若蘇東坡能夠?qū)ι舷侣?lián),她就甘心讓路。村姑的上聯(lián)是“一擔重泥(仲尼)擋子路”,蘇東坡一聽“這還了得啊,這個女子很厲害!”想不出下聯(lián)。兩邊水田里插秧的農(nóng)夫大聲笑他,情急之下,蘇東坡大聲回應“兩旁夫子笑顏回”。蘇東坡的下聯(lián)當然不如上聯(lián)精彩,他只能脫下鞋子為村姑讓路。 事實上,一個人的輕和重、貴與賤,絕不是自己能夠定下標準的。平靜謙和,才是最重的分量。
英國文學家蕭伯納一日閑著無事,同一個不認識的小女孩玩耍談天,黃昏來臨時,蕭伯納對小女孩說,回去告訴你媽媽,說是蕭伯納先生和你玩了一下午,沒想到小女孩馬上就回敬了一句:你也回去告訴你媽媽,就說瑪麗和你玩了一下午。 后來,蕭伯納對他人講,人,切不可把自己看得過重。
俄國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曾被一個貴婦人當作搬運工搬箱子,托爾斯泰十分愉快地完成了這項工作,并且得到了一盧布的報酬,當貴婦人得知這個搬運工是托爾斯泰時,羞得滿臉通紅,想要索回那一盧布,托爾斯泰卻高興地說,不,這是我勞動所得,和稿費同樣重要。 在我們想方設法地為自己貼標簽將自己拔高,生怕別人不認識我們的時候,真正的高人卻在努力撕掉自己的標簽,放低自己,一心尋求自身的突破。 本杰明·富蘭克林是美利堅開國三杰之一,他年輕時曾去拜訪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那時他年輕氣盛,挺胸抬頭邁著大步,一進門,他的頭就狠狠地撞在門框上,疼得他一邊不住地用手揉搓,一邊看著比他的身子矮去一大截的門。出來迎接他的前輩看到他這副樣子,笑笑說:“很痛吧!可是,這將是你今天訪問我的最大收獲。一個人要想平安無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須時刻記?。涸摰皖^時就低頭。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span> 只有謙卑的心態(tài)才能讓人保持初心,獲得力量。這種力量能讓人在最艱難的時候站起來,在最風光的時候不迷失。
著名表演藝術(shù)家英若誠曾講過一個故事。他生長在一個大家庭中,每次吃飯都是幾十個人坐在大餐廳中一起吃,有一次,他突發(fā)奇想,決定跟大家開個玩笑,吃飯前,他把自己藏在飯廳內(nèi)一個不被注意的柜子中,想等到大家遍尋不著時再跳出來。尷尬的是:大家絲毫沒有注意到他的缺席,酒足飯飽,大家離去,他才蔫蔫地走出來吃了些殘湯剩菜。從那以后,他就告訴自己:永遠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則就會大失所望。 一定要學會認識自己,千萬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很重要,但是離了誰地球都照樣地轉(zhuǎn)。
放低自己,并不是為了貶損自己,而是為了讓自己更專注。 放低自己,力量才會向你匯聚。 “水因善下終歸海,山不爭高自成峰”, 高人,總在靜默中偉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