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三仙”是中藥處方上的??停斨兄傅氖浅贷溠?、炒山楂和炒神曲三味藥。能被譽為“仙”,因其性平和、療效佳、老少皆宜,是極佳的消食化積之選。 小兒處于成長期,對水谷精微的需求甚為殷切,然而五臟未充,脾臟成而未全,全而未壯,加上飲食偏嗜、不知自調、家長喂食失當?shù)纫蛩?,令脾常處于虛損的狀態(tài)。脾與胃為表里之臟腑,脾病及胃,脾氣虛損則飲食失于健運,胃病則受納消化功能失常,故小兒常見宿食停滯、不思飲食、大便不調等癥狀。 “三仙”皆有消食健胃的功效,然而各有其之擅長與特性,可因不同情況選用之。炒麥芽性平味甘,擅消榖米面食,亦有疏肝行氣,退乳消脹之功,生麥芽偏消食健胃,炒者多用在于產后回乳通脹。后者劑量宜大,應用30g或以上。炒麥芽藥力雖緩,仍有行氣下氣之效,孕婦如胎元不固者宜忌之。 說到山楂,相信大家絕對不感陌生。小兒不喜中藥味道時,醫(yī)師往往囑咐家姐藥后會配上山楂餅服用,除了味道佳、讓小孩更容易接受中藥之余,亦取其健脾胃之效果。山楂性微溫、味酸、甘,擅消肉食,可健胃、活血、化瘀。若大家曾有山楂伴肉類煮食的經驗,不難發(fā)現(xiàn)此配搭能令肉食更易煮爛,試想像此舉在胃部進行,其作用可想而之。臨床亦取山楂活血化瘀之功效治產后腹痛或月經不行者,煎水后拌砂糖飲服,亦有不錯的療效。 神曲為面粉和其他藥物混合后經發(fā)酵而成的加工品,味甘、辛,可和胃止瀉。另有一品種建曲,亦是麥粉與其他中藥混合發(fā)酵專制而成,其功效與神曲相仿,性微溫味苦,更有理氣化濕的功用,夏季將至,小兒暑濕吐瀉時多用。 有一成藥作“大山楂丸”,由以上三種藥物研末加白糖煉成為丸,為解食積的中成藥,伴溫開水服用,甚為便利。雖然焦三仙藥性平和,現(xiàn)代人亦常出現(xiàn)積食的情況,然癥狀不顯或無癥狀者,斷不可胡亂服用,若脾胃無宿食可消、可行,則健運不成反傷脾胃之氣,兒童服用時更應酌減其量,需咨詢中醫(yī)生意見而行。 宋代兒科名醫(yī)錢乙曾提出:“欲得小兒安,常要三分饑與寒。”小兒臟腑嬌嫩,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健全,保持七分飽,臟腑就不容易受損。孩子不愿吃飯,不必追著喂,若他們餓了,自然有吃的意愿,亦應注重營養(yǎng)均衡,不可嗜食,亦不能食之太過,培養(yǎng)良好飲食習慣。此話不但應用于兒童,成人亦一樣合用。 |
|
|
來自: 河州醫(yī)學生活館 > 《中醫(yī)藥綜合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