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p> 這是陶淵明筆下美好田園生活的描述。 而在云浮第一峰龍須頂山中,偶遇的這個小村儼然就是一處藏在深山無人識的世外桃源! 它身處大山的懷抱,幾間古樸的瓦屋,屋前就是綠油油的水稻田,更有清澈的山泉緩緩流經(jīng)過稻田,一股大自然的氣息撲鼻而來。 藍天白云之下,整齊的老屋與條條塊塊的田野互成一體,仿佛大自然將這里勾勒成一幅絕美的水彩畫! 這算是村門嗎?那天我就是從這里走進這個村子的。沿著小路再走一小段,然后第一眼就看到了這個小村,真的是讓我驚訝不己!一下子腦海中想到的是陶淵明《桃花源記》中這段“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 村子后面的一座山頭,山頂鐵塔隱約可見。那天村子里只看到一位中年婦女和一位老人。因為沒有門牌,也沒手機信號看地圖,所以那天不知道它的村名。這里就像是村子的后門,夠簡陋環(huán)保吧!村子中的那位步履蹣跚的古稀老人,向老人問過上山的線路之后,我匆匆地離開了這個小山村。牛群在打量著我這位陌生的稀客這道護欄建在這里是想攔住那群牛,不讓它們走出去吧。圖中紅色是我那天上山的路線,從分界鎮(zhèn)上坐摩托車,說好到山腳附近,結(jié)果只到良(涼)垌村過一點的Y字路口,司機就把我丟下來了,10公里35元的車費感覺被套路了。不過也正因為如此,我才偶遇到這個小山村。黃色箭頭所指就是這個村大概的位置。 遠處大概是另一座千米山峰火同坑頂我那天要爬的這座山叫龍須頂,位于廣東省信宜市錢排云開村和羅定市分界鎮(zhèn)交界處,海拔1327米,屬云開大山山脈。龍須頂雨霧多,濕潤的氣候特適宜龍須草生長,因此被命名。又因為龍須頂山脈如龍,主峰如獅,當(dāng)?shù)厝擞纸旋埅{頂。龍須頂下面的一處啞口,摩托車可以開到這里,然后停車登頂。開始向山頂前進爬上第一個山頭,算是龍須頂?shù)男l(wèi)峰,前面山頭才是海拔1327米的頂峰。山頂就是幾大塊的緩坡,上面有好多座古墓。回望剛才走過來的衛(wèi)峰下山,回望龍須頂。這是那晚我露營的地方,房子門鎖了沒人住。夜晚山里很涼快天快亮了十二團成立舊址碑志,這是我第一天坐摩托車下車的Y字路口拍的,從這里進去經(jīng)過一個小村(路邊幾戶人家不知算不算),才到那個小山村。信宜第十二團成立遺址位于信宜市平塘鎮(zhèn)羅罅村錫坪山。1947年6月,中共茂名中心縣委指示下屬各縣要大力發(fā)動群眾,擴大武工隊,盡快重建武裝部隊。1948年11月,由中共茂西北區(qū)委負責(zé),組建了茂名縣獨立大隊(代號“大釗”大隊)。1948年12月,中共信宜縣委組建了信宜獨立大隊(代號“若飛”大隊)。1949年3月,“大釗”大隊進入云開與“若飛”大隊一起活動,中共茂電信工委決定將二個大隊300多人擴編為信宜第十二團,在羅罅村錫坪山宣布成立,團長梁甫,政委梁景燊,副團長劉紹蘭,參謀長李振榮,政治處主任羅強,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茂電信地區(qū)領(lǐng)導(dǎo)武裝斗爭以來建立的第一個建制團。1949年5月,中共高州地委決定把信宜第十二團組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桂邊縱隊第五支隊第十五團,團長兼政委全國明,副團長劉紹蘭,參謀長李振榮,政治處主任羅強,轄3個主力連和4個大隊,1949年10月全團有指戰(zhàn)員1300多人。解放戰(zhàn)爭期間第十五團與敵人共發(fā)生大小戰(zhàn)斗40多次,殲敵百余名,俘敵600余名。 1949年10月22日,第十五團與陳賡桃起義部隊并肩戰(zhàn)斗解放信宜縣城,為信宜的解放事業(yè)及鞏固人民政權(quán)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看了上面這張圖片和這段文字,我猜想信宜市平塘鎮(zhèn)羅罅村錫坪山這個地名,所指的就是這個世外桃源般的小山村。 有才的各位網(wǎng)友,你們覺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