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W411n7zo?p=173 ![]()
![]()
![]()
![]() 楷書 ![]() 行書 ![]() 草書 田蘊章書法講座《每日一題每日一字》【173-春-淺談書法作品內(nèi)容出處(書家爭座位)】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W411n7zo?p=173 每日一題:淺談書法作品文字內(nèi)容出處 一般應(yīng)該注明文字內(nèi)容的出處,一,便于查閱;二,便于引起人的重視的注意。到底是古人寫的還是今人寫的,是名人寫的還是普通人寫的,有的還是自己寫的。這很重要。有的時候作者自己也不知道出處,如“書法何人見墨精,右軍池上竹風(fēng)清,興來得意行兼草,滿紙云煙筆下生。”如三國演義的開篇詞《臨江仙》有的人不知出處或出處代考(有楊慎作一說,有人有異議)書作注明出處時便寫成“三國演義開篇詞<臨江仙>”。再比如,清代有詩 “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fēng)度玉關(guān)?!庇腥苏f是左宗棠自己寫的,有人說是詩人楊昌浚寫的,查尚未果,有俟將來。因此不知出處,千萬不要貿(mào)然下筆。 只要真心地學(xué)習(xí)書法沒有名利思想,單單地就是愛好書法,樸素的也好,升華的也好,這樣學(xué)習(xí)書法就對各方面都有好處。對身體好,對心靈好,能陶冶情操。 每日一字 學(xué)寫“春”字。上面的三橫不宜寫長了,上面的三橫應(yīng)該是緊湊勻整的,撇與捺是放開的。三橫寫的稍稍扛肩一點,第一橫和第三橫稍長一點,中間一橫短一點。撇是從三橫的中間起筆,慢慢地往左撇,右捺從虛到實,和左撇基本一樣高。日字取正中,撇捺要長一點,把日字藏到里面去。所有認為自己很聰明的人,一定是愚蠢的人,所以一定要下功夫去練習(xí)。春字的異體字較多,如上面寫三個十再寫個人,最下寫個日。還有是上面寫個草字頭,中間寫個屯,下面寫個日。還有上面寫個屯下面寫個日的,都是春的異體字。春的行書結(jié)體上也與楷書一樣,三橫不能長了。撇和捺不在一條線上了,捺要比撇高,撇在日字的下面,捺在日字的上面。關(guān)于有撇捺的字,在寫行書時,除了人字是捺低于撇之外,其余都是撇比捺低。
春,推也。從艸屯,從日,艸春時生也。會意,屯亦聲…今隸作春字,亦作芚。 ——《說文》 春,催生。字形由“艸、屯、日”構(gòu)成,表示草在春天生發(fā)?!按骸笔菚庾?,同時“屯”也是聲旁…現(xiàn)在隸書寫作“春”,也寫作“芚”。 ——《象形字典》 春,會意。甲骨文字形從草(木),草木春時生長;中間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腫部分即剛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萬木生長;“屯”亦兼作聲符。小篆字形隸變以后,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來了。本義:春。四季的第一季。 ——《漢典》 “春”是個會意兼形聲的字。甲骨文的“春”字由一“日”三“木”(或二“草”)和“屯”字組成,其中“屯””(zhūn)既代表“春”字的讀音,同時又是草木嫩芽的象形,整個字表達出來的意思是:陽光普照,草木萌生,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如唐代劉禹錫的詩:“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而這種生機勃勃的景象只有在一年之首的春天才能看到,所以春字的本義就是指春季,為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之首,相當于農(nóng)歷的正、二、三月。 春秋:春季和秋季、代指四季,一年只有一個春季和秋季,所以一個春秋也就是一年引申為年歲、歲月或人的年齡等。 另: 【構(gòu)造】會意兼形聲字。甲骨文從日,從艸(草),從屯(草木萌發(fā)),會在太陽照耀下草木萌發(fā)、花草繁茂的春天之意。屯也兼表聲。金文大同,結(jié)構(gòu)稍變。篆文承接金文并整齊化。隸變后楷書寫作春。 【本義】《說文·日部》:“春,推也。從艸,從日,艸,春時生也。屯聲?!庇寐曈?xùn)解說,不明確。本義為春季,春天。 【演變】春,本義指①春季,春天:~者何?歲之始也|~華秋實。由一年有一個春天,引申泛指 ②一年:自期三年歸,今已歷九~。春季是萬物生長的季節(jié),故又引申為③生長,生機:陽和啟蟄,品物皆~|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妙手回~。也指④春色,喜色: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滿面~風(fēng)。借喻⑤男女情欲:有女懷~,吉士誘之。又指代⑥東方:飛云龍于~路,屯神虎于秋方。唐人用“春”稱呼 ⑦酒:玉壺買~|紀叟黃泉里,還應(yīng)釀老~。 【組字】春,如今既可單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說文》部首。現(xiàn)今仍歸入日部。凡從春取義的字皆與春天萬物萌動等義有關(guān)。 資料主要來源:
【辨析】以“春”作音符構(gòu)成的形聲字一般讀chun,但聲調(diào)不同。chūn:椿、蝽∣chǔn:蠢。 資料主要來源: 這個“春光明媚”的“春”字是一個會意兼形聲的字。從甲骨文①看,說它是會意:其左邊的上、下兩部分都是草,中間是“日”,真可謂旭日東升,綠草萌發(fā),大地回春了。說它是形聲:其左是形,“日”在春“草”中,表意;其右是聲符“屯”(“十”字木架上面纏了一團線,也就是“純”字的初文)。金文②的位置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把聲符“屯”移到了中間。小篆③也基本上同于金文,只是“屯”的曲筆朝右拐??瑫艿膶懛?,“草”和“屯”發(fā)生了較大的偽變,成了“”,根本看不出原義了。 “春”字的本義就是“春季”,如《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谷不絕?!敝劣诟哌m的詩中所說的:“一臥東山三十春?!?《人日寄杜二拾遺》)這里的“三十春”,不是單指三十個春季,實際是說三十年?!?/span> “春情”一詞,多指春日的情景,如李群玉《感春詩》:“春情不可狀,艷艷令人醉?!本褪钦f:春日的情景難以形容,嬌艷的景色令人心醉??墒恰坝尾缴⒋呵椤敝械摹按呵椤?,是指男女互相愛戀之情?! ?/span> 再者,“春秋”一詞常指“一年四季”或“史書”;不過有時卻指“年齡”,如張孝祥《水調(diào)歌頭·和龐佑父》詞中所說的“富春秋”,那就是“很年輕”的意思。 請注意:“春”與“舂”的形、音、義均不相同。“舂”讀為chōng(充),下部是個“臼”字,是“舂米”的意思。這兩個字形體相似,必須加以嚴格區(qū)別。 ——(左民安《細說漢字》) 草木生長的季節(jié)——“春”字趣釋 春天楊柳吐綠,桃李爭艷,是個美好的季節(jié),而草木萌生是春天最典型的特征。古人抓住了自然界這一典型特征,精心設(shè)計了古“春”字。甲骨文的“春”字作“ 艱難初生的嫩芽反而成為力量和生命的象征,所以人們一提到春天,馬上聯(lián)想到“春”字的生機勃勃的象征意義。從“春”字,我們看到了漢民族辯證思想的萌芽。 甲骨文的第二個“春”字與第一個“春”在結(jié)構(gòu)上稍有不同,只是將“屮”換成了“木”。不過在古文字中,“木”和“屮”作字的意符時,其意義相同,均指草木。甲骨文的第三個“春”字是在前面“春”字的基礎(chǔ)上加一個“日”字而成,從而更突出了春天的特色。字的左邊中間是個“日”,上下都是草,右邊是“屯”字,其意思是:在陽光照耀下生長出來的小草。 可見甲骨文的“春”字生動描繪出草木破土而出后的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這種景象正是春天的特征。因此“春”的本義指“春天”。 金文的“春”作“ “春”常常被人們用以喻指男女的情欲及性行為。如《詩·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吉士誘之。”其意思是:那個姑娘春情動,好男子來引誘她。還有所謂“春心”、“春情”、“春藥”、“偷春”等。 在中國古代,人們常以“春”作酒名。為何以“春”名酒?一說是古代酒呈黃綠色,像是春色,故以“春”名酒。一說是因為《詩經(jīng)》中有“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的詩句。如李白《哭宣城釀紀叟》:“紀叟黃泉里,還應(yīng)釀老春?!薄袄洗骸本褪蔷啤0拙右住吨裰υ~》:“吳酒一枝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薄按褐袢~”就是“竹葉春”,酒名。以“春”名酒,盛于唐代。據(jù)《唐音癸簽·詁箋五》:“東坡云,唐人酒多以春名,今具列一二:'金陵春、竹葉春……萬凍春、土窟春、燒春、松醪春?!?br>——(吳東平《漢字文化趣釋》) ![]() ——(陳政《字源談趣》) 【173-春-淺談書法作品內(nèi)容出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