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囊或毛囊周圍被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感染所發(fā)生的亞急性或慢性化膿性炎癥,就叫毛囊炎。毛囊炎的發(fā)生多因病人抵抗力降低,有瘙癢性皮膚病,如糖尿病、慢性皮脂溢出過多癥等,毛囊口因搔抓、摩擦而受損,致病菌侵入破損處而發(fā)病。除此之外與受到汽油、潤滑油、煤焦油、瀝青等物理、化學刺激有關。多見于成/人,好發(fā)于有毛及易摩擦的部位,特別是頭皮、后頸、背部、臀部和外陰部等。自覺輕度癢痛,一般沒有全身癥狀。皮疹初起時為針頭大紅色毛囊性丘疹,逐漸變成粟粒大膿皰,中心有毛發(fā)貫穿,周圍有炎性紅暈。膿皰大多分批出現,互不融合。膿皰破漬后,排出少量膿血,結成黃痂,痂脫即愈,不留瘢痕,但易復發(fā)。 藥物治療: 1.1:5000高錳酸鉀溶液十氯柳酊: 1:5000高錳酸鉀溶液具有殺菌消炎的作用。氯柳酊具有消毒、殺菌、止癢的作用,且能溶解皮脂。對于頭皮的毛囊炎患者,先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后涂氯柳酊具有較好輔助效果。 2.2%莫匹羅星軟膏十青霉素: 2%莫匹羅星軟膏外涂具有消炎和殺菌的作用,青霉素全身應用可以進一步增強抗炎和抗菌效果,適用于光滑皮膚部位反復發(fā)生遷延呈慢性的患者。青霉素過敏者忌用。 3.三黃片十三黃洗劑: 三黃片是中成藥,具有解毒、消炎的功能,同時配合局部應用三黃洗劑可以內外兼治,取得良好的效果。 4.黃連6克十黃芩10克十丹皮10克十赤芍10克十銀花10克十蚤休10克十連翹10克十三棵針15克十生甘草6克: 上述中草藥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先將上藥用適量清水浸泡30分鐘,再放火上煎煮30分鐘,每劑煎2次。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主要適用于臀部和頭部毛囊炎患者。頭部瘡加荊芥10克、桔梗5克;臀部瘡加牛膝、萎芍各10克;大便干者加生大黃(后下10克)。 5.銀花18克十連翹15克十蒼術18克十黃柏18克十歸尾9克十赤芍9克十豬苓9克十茵陳30克十車前子9克: 將上述中草藥加水煎服,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適用于發(fā)際瘡、坐板瘡等。毒熱重者加地丁、野菊花、川軍、土茯苓、黃芩、梔子;濕盛者加生苡米、六一散、云苓、白術、苦參、防己;腫痛明顯者加川楝子、乳香、沒藥、紅花、川芎、丹參。 健康處方: 1.患者要避免物理性刺激,飲食上要注意少吃酒類及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反復發(fā)作者平時應少吃油膩之物,多食蔬菜、水果,增加維生素,保持大便暢通。 2.禁忌煙酒。 3.注意個人清潔衛(wèi)生,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抗病能力,避免搔抓、摩擦皮膚,保護皮膚完整。 4.經常接觸汽油、潤滑油、煤焦油、瀝青等的工人,應加強保護措施。 5.及時治療各種瘙癢性皮膚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