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一下本問題下的幾個回答,貌似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問題,于是決定單就宋代宗室爵位的實際封授情況多幾句嘴: 宋代宗室的封爵有“生封”、“(死后)追封”的區(qū)別。 一、“生封”時,實際上通常有九等封爵,即—— 親王 全稱為“某王” 嗣王 全稱為“嗣某王” 郡王 全稱為“某某郡王” 國公 全稱為“某國公” 開國郡公 全稱為“某某郡開國公” 開國侯 全稱為“某某郡開國侯” 開國伯 全稱為“某某縣開國伯” 開國子 全稱為“某某縣開國子” 開國男 全稱為“某某縣開國男” 其中的“嗣王”一爵,相當(dāng)特殊。自宋代第一次封授“嗣王”(北宋神宗元豐七年,即1084年,封趙宗暉為“嗣濮王”)以來,只存在過四個“嗣王”爵位,分別如下: 嗣濮王 北宋神宗封其父英宗的本生父濮王趙允讓之子趙宗暉(也就是英宗的哥哥)為“嗣濮王”,以次襲封。 嗣秀王 南宋光宗封其父孝宗的本生父秀王趙子偁之子趙伯圭(也就是孝宗的弟弟)為“嗣秀王”,以次襲封。 嗣榮王 南宋理宗封其本生父趙希瓐之子趙與芮(也就是理宗的弟弟)為“嗣榮王”。 嗣沂王 理宗封其(曾經(jīng)的)養(yǎng)父沂王趙抦的養(yǎng)子趙貴謙為“嗣沂王”。 二、“追封”時,則通常有五等封爵,即—— 親王 郡王 國公 郡公 侯 其中的“郡公”(全稱為“某某郡公”)、“侯”(全稱為“某某侯”)兩等,不同于“生封”中的“開國郡公”、“開國侯”,乃是宗室獨有的追封爵位,在等級序列上要高于“生封”中的“開國郡公”。具體例子,如“天水郡開國侯”趙從郁死后追封“新興侯”;“天水郡開國公”趙仲伋死后追封“博陵郡公”等等…… 另外,宋代還有一個特殊的爵位“縣公”(全稱為“某某縣公”),專門用于對宗室的貶斥降封,然目前兩宋僅各見一例—— 北宋太宗朝時,“秦王”趙廷美因遭貶斥,而被降封為“涪陵縣公”; 南宋理宗朝時,“濟(jì)王”趙竑被逼自殺后遭追奪王爵,降封為“巴陵縣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