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 原 (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 戰(zhàn)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 楚國一敗再敗的消息接連傳來, 直到聽到郢都被攻破時, 我徹底絕望了。 “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 顏色憔悴,形容枯槁?!?/span> ——《屈原列傳》 我走啊走啊, 卻并不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 直到走到了汨羅江畔 在我決定投江結(jié)束生命前, 我遇到了一個捕魚的老頭: 漁 父 漁父是個很有智慧的老頭, 他看出我要走上絕路的心思, 于是對我開展了危機(jī)干預(yù)。 我們的對話 漁父見而問之曰: “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 “這不是屈原嘛,怎么混到這種地步?” 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dú)清, 眾人皆醉而我獨(dú)醒,是以見放。” '全世界都很骯臟,而我想保持潔凈。 大家都昏昏欲睡,唯獨(dú)我保持清醒, 所以我被流放了。” 漁父曰: “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span> “真正的圣人, 不拘泥于固定原則, 能夠根據(jù)世道作出改變。” “舉世皆濁,何不隨其流而揚(yáng)其波? 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 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 “在濁世中自在隨波沐浴, 也讓自己與世同醉, 干嘛非要守著你的信念, 讓自己陷入這種境地呢?” 屈原曰: “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洗完澡的人一定要穿干凈的衣服, 又怎能以潔白之身被玷污呢” 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 “比起來自己被世道污染, 還不如去讓魚吃掉” .。。。 危機(jī)干預(yù)失敗了 。。。 在我死后的漫漫歲月里, 人們都很想念我。 因?yàn)?,他們把許多美好的品質(zhì), 都投射在了我的身上。 作為一種寄托, 人們希望我不要葬身魚腹。 我的名字漸漸成了一種象征, 人們通過它鏈接民族潛意識深處的: 正直,愛國和道義。 這就是我的故事, 我是屈原。 謹(jǐn)以此文追思愛國詩人屈原。 把漁父的話,送給向“圣人”認(rèn)同的人們。
![]()
作者:LYU泓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