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經》第五章中,老子這樣寫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俞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span> 大概意思是:天地對萬物不加干預而任由其自生自滅??此评淠?,其實正是最好的態(tài)度。 那么,在人的世界里,也應如此才是正道。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币馑际侨苏f的話多,往往會使自己陷入困境,還不如保持虛靜沉默,把話留在心里。 因為話多惹禍上身的,《三國演義》中的“楊修之死”,就是一個典型的實例。楊修自恃聰明,口無遮攔,在曹操面前一再顯示自己,引起曹操的注意和忌恨。 曹操出兵漢中進攻劉備時,在斜谷界口被困住,進退兩難,因此在吃飯時看著碗中的雞肋有感而發(fā)。正巧夏侯惇入帳,稟請夜間口號。曹操隨口答道:“雞肋,雞肋?!庇谑?,夏侯惇以“雞肋”傳于眾官。 楊修見上面?zhèn)飨隆半u肋”二字,便教隨行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歸程。夏侯惇得知大吃一驚,于是問楊修道:“你為何要收拾行裝?”楊修說:“雞肋,吃起來沒有肉,丟了又可惜。而現(xiàn)在,進兵不能勝利,退兵恐人恥笑,在這里沒有益處,不如早日回去。我斷定明日魏王必然班師還朝,所以先行收拾行裝,免得臨走時慌亂?!?/p> 于是,夏候惇與軍中的諸將領都開始準備回去。 曹操得知后大怒,傳來楊修:“你怎么敢造謠生事,動亂軍心!”隨即喝令刀斧手將楊修推出去斬了。 楊修的才學智慧的確令人佩服,但是壞就壞在他說了本不該由他說的話而招致了殺身之禍,令人深感惋惜。 20世紀美國著名的小說家海明威有一句名言,“我們花了兩年學會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把远啾厥А薄ⅰ暗湉目诔觥?,楊修的教訓,應該深記。 既然言語多了會招來不必要的麻煩,我們就應該都變成啞巴,不再說話了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說到底,還包含一個智慧的問題,什么時候該說,什么時候不該說,這個分寸的把握非常重要。這就要求人的心地要清凈,為人處世要做到敬人、敬事、敬物。 孔子也說:“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币馑际牵粋€人要么不說話,要么一開口就說中要害。 對此,墨子有個生動比喻,“蒼蠅、青蛙,白天黑夜叫個不停,叫得口干舌燥,然而沒有人去聽它的。你看那雄雞,在黎明按時啼叫,天下震動,人們早早起身。多說話有什么好處呢?重要的是話要說得切合時機?!?/p> 所以我們不得不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自我約束“話到嘴邊留三分”,以防自己考慮不周,牽扯到不該說的事情和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逼鋵嵅粌H中國的先賢們有這樣的說法,外國人也有相同的認知。 “雄辯是銀,沉默是金?!边@句話是英國文豪托馬斯·卡萊爾的著名諺語。意思是雄辯象銀子一樣貴重,但關鍵的時候,沉默會像金子一樣,更為重要。 我們要牢記先賢們的教導“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當然并不是要我們不論遇上任何事,任何場合都要保持沉默,不要說話,而是要做到,言必有中。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么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復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