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峰爭雄兮盡軒邈,清風(fēng)拂兮云飛揚……”近日,屈氏后裔在祭祀祖先屈原時,一首蕩氣回腸的祭文回旋于“屈原12疑冢”4號墓地的上空。 眾所周知,屈原墓在汨羅共有“12處疑?!保?號墓地為最大的屈原墓之一。但鮮為人知的是,“屈原12疑?!睆暮味鴣??哪座才是真墓?近日,記者沿著屈原墓座落之處,探尋千年歷史。 汨羅范圍內(nèi)屈原墓共12座 現(xiàn)存11座 幾千年前,愛國詩人屈原枕著汨羅江流,長眠在汨羅山上。汨羅山,位于汨羅江的北岸,是一片面積約三、四平方公里的丘陵。屈原疑?;虼蠡蛐?,其碑或高或矮,散布于這一片青黛之中。 相傳,屈原于公元前278年端午節(jié)在汨羅江投江殉國,歷經(jīng)十天才將遺體打撈上來,一邊臉已被魚蝦吃掉,其女女嬃為其配上半邊金臉,為防止人盜墓,便筑了十一座疑冢,以亂真?zhèn)?。為紀念女嬃的義舉,當(dāng)?shù)厝擞址Q此山為烈女嶺。 “屈原疑冢共有12座,因1958年修京廣復(fù)線時掩埋一座,現(xiàn)存11座?!毕碜u全國的汨羅本土屈學(xué)老專家劉石林先生說,目前,11號墓和現(xiàn)已由臺灣老先生陳之邁捐資維護好的沖里趙4號墓最大。 記者來到11號墓前,只見兩塊“汨羅山戰(zhàn)國墓”文物標志碑矗立,安靜地守護著一座底徑40余米,高7、8米的圓形土丘。 “1953年,省考古界勘探屈原墓,認為11號墓為屈原墓,并寫了碑文立于山上,但后來石碑不見于世。”劉石林說,只是聽說石碑目前在屈原某位收藏者手中,但他始終沒有見到這塊石碑。 穿過一座寫著“屈子墓”的巨大的牌坊,記者來到4號墓。大理石鋪成的平臺上,屈原塑像栩栩如生。屈原塑像后,“故楚三閭大夫之墓”的石碑赫然入目,墓上“清同治六年丁卯歲仲冬日重立”清晰可讀。墓碑后,則是一座高五六米的土丘。 “4號墓是臺灣陳之邁老人捐資900萬元重修而成?!鼻?號墓目前的守護人趙冬陽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11號墓和4號墓封土堆形如小丘,清同治六年刊立墓碑,文為“故楚三閭大夫之墓”,其余墓碑立于清光緒二十八年,文為“三閭大夫墓”。 1956年,“屈原12疑?!北还紴槭〖壍谝慌奈锉Wo單位。 屈原墓為真人墓 位于羅子國貴族墓葬區(qū) 據(jù)史料記載,汨羅山屈原墓,較早記述于唐代《元和郡縣志》:“左徒屈平墓在縣(指原湘陰縣)北七十一里?!碧拼庞印锻ǖ洹份d:“羅江有屈原冢,今有石碑,文為‘楚放臣屈大夫之碑’,其余字滅。” 劉石林先生說,與汨羅山隔江相望的南岸,便是古羅子國城遺址?!傲_子國是商代中葉羋部落的一個分枝,和荊楚同祖……為楚所滅,將其遺民遷于枝江,后又被遷至湖南汨羅。”1983年,國家文物局曾委托湖南省博物館考古學(xué)家在汨羅山上進行勘探,在山上共發(fā)掘100余座墓葬,其中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有67座,且所有墓葬都是真人墓。而后來所說的屈原“12疑?!?,也屬其列。 資料圖 楚、羅、屈是一個家族中的三個分支,屈姓和羅姓是同祖。當(dāng)時專家分析,楚人自古就有“歸葬祖山之陽”的習(xí)俗,至今依然,但殘酷的現(xiàn)實使屈原無法回到自己的故鄉(xiāng)--郢都,他把與自己同祖的羅氏家族居住地--汨羅作為自己的“首丘”、“故鄉(xiāng)”。 “因此,羅氏家族的墓葬區(qū),也可以是屈氏家族的墓葬區(qū),且是羅子國貴族墓葬區(qū)。”劉石林先生先生說,根據(jù)1993年汨羅水泥廠工地發(fā)掘的春秋早中期楚墓出土的“羅子箴盥盤”和文獻記載的“羅子戊鏈壺”分析,這批墓葬的羅貴族可能仍然享有“子爵”的待遇。 “屈原十二疑?!闭f法源于清代早期 “屈原墓早就存在,但‘屈原12疑?!f法的形成其實是在清代早期?!眲⑹窒壬f,古代有立碑的做法,但不記載墓主的身份,春秋戰(zhàn)國時期,墓葬很深,一般葬于山頂上,唐宋時期,葬在山腰,明清時,才葬在山腳。直到東漢末,墓碑才作為記載墓主身份的工具,刊立于封土堆前。這之后不久,人們給屈原墓立了碑,這塊碑歷經(jīng)幾百年風(fēng)雨剝蝕,到唐代僅存模糊的“楚放臣屈大夫之碑”幾個字了。后來,字跡更是模糊,到了明清時期,人們大概已搞不清哪一座封土堆是屈原墓。 這個時候,屈原在人們的腦海中漸漸地被神化,到了清代,屈原已不僅僅是“忠君愛國”的楷模,更給戴上了“孝”的頭冠,人們出于對屈原的景仰,便漸漸衍生出女嬃給屈原配半邊金臉,為防盜墓,女嬃以羅裙兜土,日夜不息,欲筑疑冢,其精神感動了天帝,天帝命土地神舞動趕山杖,一夜之間幫女嬃筑起了十一座疑冢之說。 “所以,在清以前的地方史料中找不到有關(guān)“疑?!钡闹谎云Z。于是,詩人周嘉湘在汨羅山上尋找一番后,只能嘆息:‘二十四墳何處是?殘碑無字蝕蒼苔?!瘽M懷遺憾而去?!?/span> 到了清同治六年,地方文人黃世崇到汨羅山進行了一番踏勘,他大概認定沖里趙4號大墓為屈原墓,便在墓前刊碑立石,并撰文曰:“世崇仍復(fù)唐碑之舊,而記文特辨正疑冢之說?!?/span> 但是疑冢之說已深入人心,人們深信不疑,出于對屈原的敬仰和加強對古墓的保護,后人們又索性選了11座高大的封土堆,逐一刊碑立石,作為屈原墓將其保護起來?!坝谑?,12疑冢由此形成,而疑冢之說更有了實物的依據(jù)?!眲⑹窒壬f。 如今,艷陽照射在屈原的墓碑上,斑駁陸離。輕輕觸摸碑面,仿佛,兩千多年前那位“光爭日光、氣壯山河”的偉大詩魂形象又重現(xiàn)在眼前…… ⊙ ⊙版權(quán)聲明:文章源于網(wǎng)絡(luò),如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責(zé)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