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熙年間,宰相張英世代居住在桐城,他的府第與吳宅為鄰。有一年,吳家建房子時占據(jù)張家的空地,張家不服,雙方發(fā)生了糾紛,互不相讓,于是告到了縣衙門。因為張吳兩家都是顯貴望族,縣官左右為難,遲遲不能判決。張英家人見有理難爭,就寫信向張英告知此事,想讓宰相給家中撐腰。張英看完家書后,并不贊成家人為爭奪地界而驚動官府的行為,于是便提筆在家書上批詩四句:“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寥寥數(shù)語,寓意深長。張家接到書信后,深感愧疚,便毫不遲疑地讓出了三尺地基。吳家見狀,覺得張家有權(quán)有勢,卻不仗勢欺人,被“宰相肚里能撐船”的大度所感動,于是也效仿張家向后退讓了三尺地基,便形成一條六尺寬的巷道,被鄉(xiāng)里人稱之為“六尺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