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聯(lián)作為中華五千年歷史文化的重要一環(huán),從古至今,一直受到了人們的追捧和喜愛,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更是對它有著特殊的情懷,就是到了今天,人們?nèi)匀粚β?lián)有著特殊的情感,盡管現(xiàn)在不如以前那樣的印象深刻,不再手寫對聯(lián),但是貼對聯(lián)仍然還是在延續(xù),文化還在傳承。 話說明朝萬歷年間,福建沿海有這么一個鹽夫,姓王,人稱王鹽夫,鹽夫,顧名思義就是專門挑鹽賺工錢過日子的人。一天,這王鹽夫像往常一樣,挑著一擔滿滿的鹽巴,準備到集市上叫賣,計劃著,賣完鹽巴后,再到集市買點油米回來過日子。 常常在挑鹽的緣故,這王鹽夫挑起鹽巴來,似乎不太用勁,兩筐滿滿的鹽巴,一前一后,走在小路上,走著走著,突然,下起了滂沱大雨,王鹽夫急忙躲進了不遠處的一家私塾學堂中躲雨。 而當他走到了學堂檐下的時候,正在上課的學生們,紛紛伸長了脖子東張西望的,紛紛十分好奇,以為來了什么人,對在學堂屋檐下躲雨的王鹽夫相當?shù)暮闷?。私塾先生一看,頓時十分生氣,這王鹽夫是擾亂了他的正常課堂秩序,搞的學生們一個個的無心學習,當即,就大喊著讓王鹽夫走開。 王鹽夫自己是挑著鹽巴的,而這鹽巴又不能見水,遇水則化,私塾先生無禮讓他離開,當時就非常的生氣,跟著兩人就吵了起來,他對私塾先生說道:“先生,我出一句上聯(lián),你若能對出下聯(lián)來,我就馬上離開,否則你就要讓我在這里躲到雨停” 私塾先生一聽,呦,你個鹽夫,能識幾個字,也敢在我面前班門弄斧的,當即就說道:“你個鄉(xiāng)巴佬,口氣倒不小,你也懂得對對子?簡直是班門弄斧,那就請出上聯(lián)吧” 鹽夫抖了抖身上的雨水,吟出了上聯(lián) 上聯(lián):鹽夫挑鹽檐下歇,檐水滴鹽 王鹽夫以自己的處境為題,借景為對,出的非常的巧妙貼實,不失為一個好上聯(lián)。私塾先生一聽,頓時語塞,這上聯(lián)難度頗高,運用的是諧音方式,又以實景為題,一時對不出來,非常的尷尬,臉色青一陣紅一陣的,于是只好讓王鹽夫在此躲雨。 晌午時分,私塾先生散學回家,一路上非常的郁悶,在走過一條河邊時,看到一個船夫正在打魚收網(wǎng),將船??吭诎哆?,私塾先生靈機一動,哎呀一聲,直喊道:“這不是最好的下聯(lián)嘛” 下聯(lián):舟子行舟洲邊停,洲沙占舟 私塾先生的下聯(lián)也應景,自然切實,上下聯(lián)對仗工整,融合巧妙,堪稱一副千古絕對。私塾先生雖然沒有當面對出王鹽夫的下聯(lián),但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能想出絕佳的下聯(lián)來,有些遺憾,但是心中仍然欣喜萬分,一消愁容,高高興興的回到了家中。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有更好的下聯(lián)嗎?快來試試吧! |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