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簡稱“鄂”,省會武漢,與湖南省相對應,湖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連安徽,南鄰江西、湖南,西連重慶,西北與陜西為鄰,北接河南。該省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在長達800多年的歷史中,創(chuàng)造了楚文化。截至2016年,湖北省轄:1個副省級市(武漢市),11個地級市。其中,就縣級漢川市來說,人口超110萬,建縣歷史超1400年,歷史上因為避宋太宗趙光義名諱而改名。 一 首先,縣級漢川市屬于湖北省孝感市,在地理位置上,漢川市東與武漢市東西湖區(qū)和蔡甸區(qū)毗鄰,西連天門,南鄰仙桃,北與應城、云夢、孝感孝南區(qū)接壤。早在夏朝時期,大禹治水后將天下劃分為古九州,今漢川市一帶屬于古荊州之地。周武王姬發(fā)建立西周,該地區(qū)屬鄖國南境。鄖國,“亦作鄢國”,西周時期南方的諸侯國。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強大的楚國下滅鄖國,將這一地區(qū)納入到楚國的疆域中。 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奮六世之余烈,剪滅齊楚燕魏趙韓六國,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漢川市一帶屬南郡。南郡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個郡,始置于秦朝,治所在江陵縣(今湖北荊州)。漢朝到晉朝這一歷史階段,今漢川市一帶均為江夏郡安陸縣地。南北朝時期,該地區(qū)建置變化較大。隋朝末年,今漢川市一帶屬于漢陽縣。公元621年,也即唐朝時期,以汊水流經縣境,所以改名為汊川縣。由此,該地區(qū)的建縣歷史已經超過1400年了。 三 公元960年,也即北宋建立時,以竟陵義水流入縣西,汊川縣更名為義川縣。公元977年,因為避宋太宗趙光義名諱,以漢水橫貫縣境,將義川縣改名為漢川縣。漢川縣因此得名,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公元1071年,宋朝1071年,廢漢川縣為漢川鎮(zhèn),屬漢陽縣。十五年后,宋朝恢復漢川縣。元朝建立后,推行行省制,漢川縣屬湖廣行中書省漢陽府。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漢川縣屬湖廣布政使司漢陽府。 四 最后,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時,大體以洞庭湖為界,南為湖南布政使司,北為湖北布政使司,漢川縣隸湖北布政使司漢陽府。清朝滅亡后,漢川縣屬湖北省江漢道。1970年后,漢川縣一直隸屬孝感地區(qū)。1997年3月12日,,撤銷漢川縣,設立漢川市,由孝感市代管。如今,作為湖北省孝感市下轄的縣級市,漢川市東西長55.6千米,南北寬53.03千米,總面積達1663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113萬人。 文/情懷歷史 |
|
|
來自: 昵稱VChmUhmv > 《情懷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