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 關于時代氣息 眼下這個時代是一個躁動的時代,因為競爭加劇,信息爆炸,所有人都焦慮不安,社會的主流心態(tài)就是焦慮。這一點也會體現(xiàn)在藝術品的氣息上,從人物雕塑上看出來,越往前,人物越安寧閑適,越靜心純樸。因為古人的所處的社會是農(nóng)業(yè)文明,社會競爭沒那么劇烈。時代的烙印是那么強烈,如果完全是為了牟暴利而仿制古代作品的,我們一看那氣息也就大概知道啥時候的了。但是當代杰出的藝術家們能夠很好地處理這個焦慮問題,他們定力足,能夠做到靜心,這也是他們杰出的原因,同時他們也絕不會僅僅停留在走老路,沿襲先人的范式。 見過不少民國福州窯的瓷塑作品,釉色接近德化象牙白瓷,但感覺人物的格調不高,略顯俗氣,有些人物表情過度夸張,似乎是為了做得生動傳神而用力過猛,反而沒了渾然天成的感覺。所謂的以形寫神的說法顯然是不靠譜的。你得在創(chuàng)作之前先構思,深入理解你所創(chuàng)作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提煉出你自己的理解,然后才訴諸于泥巴。這個才是真正的以形寫神,以手寫我心。不是說你按照何朝宗的造型做出來了,神就有了。 清末民初時福州有一支力量著手仿制德化明代象牙白瓷。咋一看很多朋友,會把福州窯口的白瓷看作德化瓷。從胎質上來說,明代德化瓷糯米胎的感覺明顯,而福州白瓷稍嫌干硬。從釉質上來說,明代德化瓷的釉質清瑩,清澈見底;而福州白瓷的釉質更顯渾濁。頂級的福州白瓷也有玉質感,但是與德化糯米胎質地的玉質感相比,德化象牙白瓷更有彈性,好像你若用手指輕輕去觸碰它會微微反彈,而福州白瓷幾乎無。打個湊合的比喻,頂級福州白瓷的質感更像是豆腐腦,頂級德化象牙瓷更像由糯米做的糕團。其實從造型上來看,大部分作品的風格及開臉跟明代德化瓷差異特別大。時代的氣息自然也是無法避免的;另外,福州窯口的達摩或者彌勒等其它非觀音題材的作品,表情都顯得特別夸張。福州窯口的觀音開臉更顯俗氣些,明代那種莊嚴的廟堂之氣幾乎蕩然無存。常見福州窯作品也喜歡落款,款識會借鑒德化明代名家的名號,但會改動一個倆字。當然也有少部分直接落明代名家款,比如何朝宗、陳偉等。福州窯口也有頂尖高手,如張宗、游長子等,有極為少數(shù)的幾件作品完全貼近德化何派風格,可能就是他們做的。 (待續(x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