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贛南傳統(tǒng)文化,一起學習啊 要開始了呦,準備10、9、8、...1、0 添丁炮/割雞 贛南客家人有過春節(jié)放“添丁炮”與“割雞”的習俗,在贛州18個縣市流傳已久?!案铍u”與放“添丁炮”,都是祈禱“添丁添財添福壽”的儀式。而各地舉行該儀式的時間不盡相同,但都是選擇正月初二至十五這段日子。正月十五是整個活動的高潮。村里頭年生了兒子的人家,要在家族祠堂前舉行“割雞”儀式,祭祀先人。親朋好友在農(nóng)歷十四這天都要送一大掛爆竹去做客,外婆家還要請嗩吶隊助興。這些民俗,正在以一個新的起點,繼續(xù)響徹贛南的村落,寄予著希望與幸福。 定南瑞獅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定南特有民間舞蹈之一,分布于全縣各鄉(xiāng)鎮(zhèn)農(nóng)村。每逢新春佳節(jié),農(nóng)村“瑞獅”紛紛出門上路,到處鑼鼓喧天,熱鬧非凡。定南民俗:瑞獅登門為“瑞氣盈門”能消除邪惡,迎來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百業(yè)興旺、滿門吉慶之兆。 太平“池塘”龍舟賽是贛南18縣、市端午節(jié)的獨特活動,也是贛粵邊際客家人的盛大節(jié)日,自明弘治年間創(chuàng)辦以來至今490余載久盛不衰。太平龍舟盛會為期5天,五月初一為龍船下水,初二為參賽船隊報名的時間,初三是“龍船會”,初四進村掃邪,初五上午,進行龍舟預賽,下午進行龍舟決賽。而船上有人往塘中撒潑米飯和米酒。儀仗隊員繞塘游行3周半后即登岸快步行進,在連綿不斷的鞭炮聲中環(huán)游鯉魚寨,直到送龍神老爺返廟上座。最后才返至河邊,將小紙船和游船鴨丟入河中隨波流下,以示將災邪帶走,留下吉祥在人間。 祠堂祭祖 客家人對待祖先的情感是何其濃厚。祠堂作為寄托客家人敬祖情節(jié)的載體之一,客家人視其為自己的精神家園,情感支柱,對待祠堂的重視程度非其他一般建筑所能比。在改革開放的今天,祠堂自然成為祭祖的重要場所,而一年一度在祠堂舉行的盛大的清明祭祖儀式更成為團結(jié)本族宗親、共敘族人親情的重大活動。 九獅拜象 “九獅拜象”一般由1龍、9獅、1象、1麒麟、1牌燈和1座鑼鼓彩亭組成,在每年的正月初二至元宵節(jié)期間和其它重要節(jié)慶目進行表演。栩栩如生的獅、象、麒麟和龍在整個表演過程中采以舞蹈的形式,翻頭轉(zhuǎn)頸、舔嘴咋舌,尤其是眨眼搖耳的獅子千姿百態(tài),表現(xiàn)出或溫和或兇悍、或憨態(tài)可鞠或活潑調(diào)皮的各種態(tài)勢。將這些燈彩融為一體,蘊涵歌功頌德,迎春接福、九州同慶、萬象更新之意。 廟會、菩薩出神(游神) 廟會,在贛南各地均有,民間叫“會期”、“案期”、“出神”、“過漾”、“菩薩出神”、“菩薩守歲”等等。是一種民間信仰活動。其程序有:1、殺豬祭神;2、下殿沐?。?、坐轎出巡;4、入戶(廳)受供;5、叩拜許愿;6、回殿登位;7、敬神張油燈(歲火)。此活動一年一次,多在正月。寓意增福增壽,合家康泰,五谷豐登,六畜興旺。 興國山歌 興國山歌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藝術(shù)類型,傳承和記載了客家文化。涵蓋了客家人的繁衍生息諸多方面。研究、解讀興國山歌,發(fā)掘其精華,是弘揚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重要舉措。凝聚客家鄉(xiāng)親。以山歌為紐帶,發(fā)揮聯(lián)誼功能,能促進世界各地客家人的團結(jié)。 贛南采茶戲 贛南采茶戲俗稱“燈子戲”、 “茶藍燈”,亦名“三腳班” 。幽默風趣的喜劇風格,短小精悍的“三腳班”體制,運用矮子步、 扇子花、單袖筒及模擬動物形象的表演藝術(shù),活潑明快。 優(yōu)美抒情的民歌體言樂,配以勾筒正反弦與民間鑼鼓的伴奏形式,加上“一把抓”(羅帽)、身穿三花衣、腰系白堂裙、下穿燈燈籠褲的獨特服飾,構(gòu)成了贛南采茶戲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和鮮明的地方風格,成為我國戲劇百花園中一朵艷麗奪目的山茶花。
舞龍舞獅 龍是中國社會的一個圖騰。客家人說搞龍, 春節(jié)期間民間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目。以民間姓氏為基本單位,也有同一個姓氏里有幾盤龍的, 顯示人財兩旺。一個龍頭,龍身五節(jié)、七節(jié)或九節(jié),其間用紅布相連。龍身最初始的實心管(稻草)龍,后來改為紙龍, 用篾絲扎龍頭和龍身, 用紅紙裝飾, 里面點燃蠟燭?,F(xiàn)在更為簡單,龍身較小,里面也不置燈具。傳統(tǒng)上,凡添丁或開店的人家,為吉利、興旺和順遂, 都愿意請舞龍隊到家里熱鬧一 番。元宵日,焚燒龍頭和龍身,來年扎新龍。
搶打轎 打轎, 為一個由質(zhì)地堅硬的圓木構(gòu)成的呈 “井” 字形物件。 圓木直徑15厘米,打轎寬90、通長250厘米左右,有相當?shù)闹亓俊C磕甑恼鲁跗咄砩显谧?祠舉行, 起始要祭祖焚香, 鳴爆奏樂。 接著便是由各房族名下派出的幾十號青壯年, 赤膊上陣,你搶我奪,場面激烈,以最終把“打轎”搶到目的地為榮。寓意著搶到打轎”的家庭,此年財運享通、添丁生子、心想事成。
燒瓦塔 燒瓦塔——贛縣白鷺鄉(xiāng)特有的民俗。源于明末清初。瓦塔,為磚塊瓦片堆砌而成,圓錐(筒)狀,由塔基、塔身兩部分組成。直徑150-200厘米,高約350厘米左右。燒瓦塔時,在塔基內(nèi)外堆放柴草引火燃燒使瓦塔遍體通紅。同時借助人為灑上食鹽、硫磺助燃,形成烈焰騰空的壯觀場面。 ...(民俗文化太多,列舉不完啊) 那看到這里,大家有沒有想起之前我們的微電影里面也出現(xiàn)了很多贛南文化的元素呢,下面小編帶你們回顧一下
而對于傳統(tǒng)的贛南民俗文化,我們老大通過漫畫的形式來傳承,這一創(chuàng)新想法值得我們對其說一句:好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