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地處中國東南部,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得名,又因古為干越之地和省內最大河流為贛江而簡稱“贛”。全省總面積16.69萬平方公里,轄11個地級市,包括24個市轄區(qū)、11個縣級市、65個縣,全省總人口4592余萬人。 分宜縣,隸屬于江西省新余市,位于贛中偏西、袁河中游,東鄰渝水區(qū),南連安福縣、吉安縣,西接袁州區(qū),北毗上高縣。 分宜縣境,古為吳、楚之地,自漢朝至唐朝均屬宜春縣(公元前201年置宜春縣,曾改為宜春侯國、宜陽縣)轄地。 北宋雍熙元年(984年),析宜春縣東境之神龍、招賢、豐樂、化全、儒林、彰善、挺秀、文標、旌儒、清教10鄉(xiāng),置分宜縣,縣治設鈐陽鎮(zhèn),隸于袁州。 此后,歷宋、元、明、清,分宜縣建制未變,先后隸屬于袁州、袁州府、袁州路、袁州府。 建國后,分宜縣先后隸屬于袁州專區(qū)、南昌專區(qū)、宜春專區(qū)、宜春地區(qū)。 1958年,因修江口水庫,鈐陽鎮(zhèn)被淹,分宜縣城北遷15里之譚家邊;1960年,新縣城命名為分宜鎮(zhèn)。 1983年7月,恢復新余市,分宜縣改屬新余市管轄至今。 分宜縣自北宋雍熙元年(984年)建縣,迄今已1000余年,全縣總面積1389平方公里,下轄7鎮(zhèn)3鄉(xiāng)1場1個街道辦和1個省級工業(yè)園區(qū),131個行政村和21個社區(qū),總人口33萬人。 分宜縣歷史名人:盧肇(唐朝狀元、江西歷史上第一個狀元)、黃子澄(明朝太常寺卿兼翰林學士)、嚴嵩(明朝進士、明朝著名權臣、攝政21年);此外,宋應星任分宜教諭時寫下了科學巨著《天工開物》。 分宜縣名來源:《輿地紀勝》卷28袁州分宜縣下引《宜春志》云;“以其地分自宜春,故曰分宜。”,這么直接的縣名,真的不多見。 |
|
|
來自: 昵稱VChmUhmv > 《漢風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