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陽縣,隸屬于山西省晉中市,位于山西省東部,北靠平定縣,西接壽陽縣,南連和順縣,東鄰河北省贊皇縣、內邱縣、井陘縣、邢臺市。 昔陽縣境,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周朝屬肥國領地,春秋時期晉國滅肥國后屬晉國地,戰(zhàn)國時期屬趙國地,秦朝屬上黨郡轄地。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置樂平郡,郡治樂平縣(治今昔陽縣巴洲鄉(xiāng)巴洲村),領樂平縣、沾縣(治今昔陽縣境內)。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廢樂平郡,樂平縣廢入沾縣;孝昌二年(526年),沾縣改名樂平縣,并復置樂平郡,郡治樂平縣。 隋朝開皇三年(583年),廢樂平郡,留樂平縣;開皇十六年(596年),于樂平縣置遼州,又析樂平縣地增置東山縣(治今昔陽縣城關東南40公里);大業(yè)二年(606年),廢遼州,東山縣廢入樂平縣。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于樂平縣復置遼州;武德六年(623年),遼州徙治遼山縣(治今左權縣),樂平縣改隸受州;貞觀八年(634年),廢受州,樂平縣改隸并州。 北宋時,仍為樂平縣。金朝興定四年(1220年),升樂平縣為皋州,后州廢。蒙古中統(tǒng)元年(1260年),復置樂平縣;至元二年(1265年),樂平縣廢入平定州,至元七年(1270年),復置樂平縣。 清朝初,仍為樂平縣,隸屬于平定州(1724年升為直隸州);嘉慶元年(1796年),樂平縣廢入平定州,為平定州樂平鄉(xiāng)。 民國元年(1912年),平定州改為平定縣,樂平鄉(xiāng)復置為樂平縣;民國三年(1914年),因與江西省樂平縣同名,改名昔陽縣,因縣東25公里有昔陽故城(一名夕陽城),故名“昔陽”。 1958年,昔陽縣廢入陽泉市;1960年,復置昔陽縣至今;此后,昔陽縣先后隸屬于晉中專區(qū)、晉中地區(qū)、晉中市。 昔陽縣總面積1952平方千米,下轄5個鎮(zhèn)、7個鄉(xiāng)、1個社區(qū),總人口23.8萬人。 | 
|  | 
來自: 昵稱VChmUhmv > 《漢風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