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年輕的新手媽媽,我在有了寶寶后大量的看育兒知識,盡量做到開放式散養(yǎng)教育,可是孩子漸漸長大,越來越有個性,開始不服管教。 想看動畫片,作業(yè)沒寫完就要馬上看。晚上該睡覺,說了十幾遍人家都置若罔聞。死活不睡玩這弄那,第二天又困得沒精神…總之,各種對著干。 連最疼他的姥姥都看不過眼,很嚴肅的跟我說,這孩子太皮了,得給他定幾條家規(guī),不能由著性子胡來! 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尤其對孩子而言,三觀尚未完全形成,自控力又差。定一些家規(guī),合理約束他的行為,娃才不會越長越歪。 我有個高知朋友,清華大學博士畢業(yè),她有兩個孩子,女兒7歲,兒子3歲多。第一次去她家做客,剛進門,兩個孩子就主動上來打招呼并自我介紹,非常有禮貌。 我和朋友聊天,大女兒匯報說要看書,小兒子說要玩具,經媽媽同意后,他倆才離開。 朋友準備晚飯時,女兒根本不用招呼,就跑來廚房幫忙。準備材料,幫忙遞餐具什么的,有模有樣,而且很高興,一看就不是被強迫的。 就餐時,就算小兒子也安靜的吃飯,不亂插嘴大人的談話。主動問倆孩子幾句,說話可愛又得體~ 告辭之前,他倆早就乖乖上床睡覺,哪像中國娃又哄又催還不一定聽你的。 這種自律性和教養(yǎng),讓我暗地里嘖嘖稱奇,如此長大的孩子還了得?什么時間管理,效率管理還是事嗎? 后來問起朋友,她說兩個孩子都是從3歲起開始制定家規(guī),包括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甚至是娛樂活動,都有規(guī)矩的,不能隨心亂來。 重點她說了一句,教育孩子要通過家規(guī)來規(guī)范孩子的行為,讓他成為有教育且更加自律的人。 中國有句老話,“虎父無犬子”,道理大家都明白,家規(guī)具體要如何制定? 家規(guī)包含哪些內容? 1. 生活習慣:
2. 學習習慣:
每個家庭情況不一樣,家長可以依據(jù)孩子的特點來制定。很多內容都可以定家規(guī),但真不是越多越好,那樣只會變成禁錮。 到最后,孩子根本不愿意聽,家長還很生氣。換位思考,如果成年人的生活中,每天都得面對幾大頁紙的規(guī)矩…日子還咋過? 凡事要立規(guī)矩,但一定得切題、到位,抓住重點。 給娃立家規(guī)前,父母可以商討一下,孩子有哪些行為及弱點,急需約束或加強,可先針對這些內容來制定。 對幾歲的孩子來說,十條以內足矣。 定家規(guī)的小原則 一個家庭中,孩子需要定規(guī)矩,大人也一樣,因為有個詞叫“以身作則”。
希望媽媽們教會孩子感恩、樂于助人、努力工作、說我愛你、嘗試新鮮事物、信守承諾、經常抱抱、做自己、竭盡全力。育兒道路上與孩子一起成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