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勞宮 【位置】 手掌背部中央,與內(nèi)勞宮相對。 【作用】 溫陽散寒,升陽舉陷,發(fā)汗解表。 【主治】 一切寒證,如風(fēng)寒感冒、腹部寒痛、腸鳴泄瀉、消化不良、脫肛、遺尿等。 【操作】 揉法為主。揉100~300次?;蚱蛉啵Q掐外勞宮或揉外勞宮。 【臨床應(yīng)用】 本穴性溫,為溫陽散寒、升陽舉陷要穴,兼能發(fā)汗解表。臨床上用揉法為多,揉外勞主要用于一切寒證,不論外感風(fēng)寒、鼻塞流涕,以及臟腑積寒、完谷不化、腸鳴腹瀉、寒痢腹痛、疝氣等癥皆宜,且能升陽舉陷,故臨床上也多配合補(bǔ)脾經(jīng)、補(bǔ)腎經(jīng)、推三關(guān)、揉丹田等治療脫肛、遺尿等癥。 【引文】 《小兒按摩經(jīng)》:“掐外勞宮,和臟腑之熱氣,遍身潮熱,肚起青筋揉之效?!?nbsp; 《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全書》:“外勞宮止瀉用之,拿此又可止頭疼。” 《保赤推拿法》:“掐外勞宮穴法……臟腑積有寒風(fēng)熱氣,皆能和解,又治遍身潮熱,肚起青筋,糞白不變,五谷不消,肚腹膨脹?!?nbsp;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