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小豆又名赤豆、紅飯豆、飯豆,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干燥成熟種子。中醫(yī)認為,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入心、脾、小腸經(jīng),具有健脾益氣、利水除濕、和血排膿、消腫解毒、調(diào)經(jīng)通乳、退黃補血之功。多用于治療于水腫脹滿、腳氣浮腫、黃疸尿赤、風濕熱痹、癰腫瘡毒、產(chǎn)后惡露不凈、乳汁不通、腮腺炎、痢痰、痔瘡等。 現(xiàn)代研究表明,赤小豆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植物甾醇、三萜皂苷、維生素A、B1、B2 及鈣、磷、鐵等成分。 藥理作用:赤小豆含有的皂角苷可刺激腸道,有良好的通便、利尿作用,還能解酒、解毒,對心臟病和腎病、水腫有益;膳食纖維,具有良好的潤腸通便、降血壓、調(diào)血脂血糖、解毒抗癌、預防結(jié)石、減肥的作用;赤小豆富含葉酸,產(chǎn)婦、哺乳期婦女多吃有催乳的功效;維生素B1含量豐富,能使糖分更容易分解燃燒,具有預防肥胖的效果;赤小豆含有的豐富蛋白質(zhì)、微量元素,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赤小豆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是一味藥食兩用的佳品,在民間具有很久的應用歷史。如治乳汁不通,取赤小豆250g,加水煎湯代茶飲,或加粳米煮粥食用。治流行性腮腺炎,取赤小豆適量,研細末,以溫水或蛋清、蜂蜜等調(diào)敷患處。治腳氣水腫,可制作赤小豆煨鯉魚,或一同煲湯作為食療方。 (本答案由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陳永康提供) 歡迎關注“逸仙藥師”,內(nèi)有關于各種疾病合理用藥的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