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靠一碗牛肉粉,賣出估值5個億的米粉店,這個90后CEO說創(chuàng)業(yè)猶如看恐怖片 為了增強國力、抵御外侵,晚清時期涌現(xiàn)出一批實業(yè)救國人士。他們亦官亦商,俗稱紅頂商人。 眾人印象中最為典型的代表人物,莫過于鼎鼎大名的巨商胡雪巖。然而,清末真正的首富,另有其人。 他16歲逃難下南洋,曾在米店打雜、在紙行幫工; 他也開過商行、采過錫礦,創(chuàng)辦涵蓋航運、鐵路、種植、酒業(yè)、橡膠、銀行等諸多業(yè)務的商業(yè)王國; 他的個人財富高達8000萬兩,較同時期的江南巨商胡雪巖多處5000多萬兩,當之無愧的華人首富! 張弼士,客家人,1840年生于廣東潮州府大埔縣(現(xiàn)梅州市大埔縣)。 讀過歷史的都知道,十九世紀四五十年代,外敵入境、沿海動蕩,加上災荒嚴重,廣東福建不少人為了避難無奈下南洋。其中,就有張弼士。 那會兒,他16歲,只身一人坐著豬崽船逃去印度尼西亞。他到處打雜工,干各種臟活累活,就為了活下去。 不久后發(fā)生的一件事,成為這個打工仔人生轉折點的引火線。 當時,他在一家紙行做幫工。一次,一名從歐洲來的海員拎著一箱貴重的東西,正要讓他驗收。“我在歐洲沒有親戚,這東西不是我的。”張弼士堅決不收。海員表示先將箱子寄存在此,自己回去復查,還說倘若一年后無人認領,箱子就交張弼士處理。時間很快過,還是沒人前去取箱子,張弼士繼續(xù)守著它等人認領,一年來也從未打開過。 此事?lián)P開后,眾人對這個不起眼的打工仔刮目相看,紙行老板更是十分信任他,將店里的財務交他管理,還把自己的獨生女許配給他。 幾年后,老丈人病逝,做事伶俐、腦子靈活、誠實肯干的張弼士繼承了他的資產(chǎn)。輝煌之路,正式開始! 拿到資產(chǎn)后,張弼士并沒有等著坐吃山空。他先投入一部分資金,開設一家經(jīng)營各國酒類的商行,再順勢拿下了當?shù)鼐贫惖某修k權以及新加坡的典當捐務。 他看準荒地開發(fā)項目,待時機成熟后一舉投入大部分資金,于1866年創(chuàng)辦裕和墾殖公司,經(jīng)營橡膠、茶葉、咖啡、雜糧等經(jīng)濟作物,收獲大量財富。 此后的十多年里,張弼士不斷擴張墾殖業(yè)務,同時抓住機會開采錫礦、開設銀行、發(fā)展地產(chǎn)、批發(fā)藥材,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商業(yè)帝國,總資產(chǎn)高達七八千萬,相當于清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真正是富可敵國。 看到這,你是否認為他只是個遠在海外的巨富?遠遠不僅如此。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清政府派官員赴海外考察,尋求富國之道。期間,駐英欽使龔照瑗特意拜訪過張弼士,被其卓越的經(jīng)營能力、長遠的商業(yè)眼光以及大度的為人處事所折服,特此向清政府舉薦張弼士。 1890年,被任命為清國駐馬來檳城首任領事,后又升遷為駐新加坡總領事的張弼士,終于擁有一張回國投資辦廠的通行證。 1891年,督辦鐵路大臣盛宣懷邀請張弼士前往山東煙臺參加商業(yè)活動。正是這次考察,拉開了中國葡萄酒工業(yè)化的序幕。 不論是依山傍海的地理位置,還是濕潤的氣候、肥沃的土壤,煙臺都十分適合種植葡萄。1892年,早有做葡萄酒業(yè)愿景的張弼士,拿出300萬兩白銀成立了“張裕葡萄釀酒公司”。 開辟三千畝荒山建葡萄園,種植上百個優(yōu)質葡萄品種,通過從國外引進的壓榨機、發(fā)酵機、高級酒桶等先進設備,聘請出身于葡萄酒世家的一流釀酒師,開啟國產(chǎn)葡萄酒,建起中國最早采用先進釀造技術的葡萄酒集團。 經(jīng)過二十多年的精心釀造,張裕集團釀出的葡萄酒品質上層、甘醇幽香。1915年,張裕葡萄酒送展的“可雅白蘭地”、“紅萄萄”、“雷司令”、“瓊瑤漿”,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一舉拿下最優(yōu)等獎和四項金獎,名揚海外。海外僑胞驕傲地稱其為“國魂酒”。 張裕葡萄酒的出現(xiàn),打破了只有西洋才有葡萄酒的歷史,為中國葡萄酒業(yè)開辟出新天地。張弼士也因此被紐約日報尊稱為“中國的洛克菲勒”。 慶功宴上,張弼士說:“只要發(fā)奮圖強,后來居上,祖國的產(chǎn)品都能成為世界名牌!” 除了開創(chuàng)中國葡萄酒業(yè),張弼士還投資興辦粵漢、廣三鐵路,集資創(chuàng)建遠洋航運公司,大力發(fā)展中國民族工業(yè)。 值得一提的是,1898年,張弼士準備乘坐德國班輪之時,被告知華人不準購買官艙票。如此踐踏國人尊嚴的行為,令張弼士忍無可忍,他當即決定自主造船辦廠,勢要爭回一口氣,長我國威風。 于是,他創(chuàng)辦了裕昌遠洋航運公司、廣福遠洋輪船公司,大清國龍旗第一次飄揚在曾被西方壟斷的太平洋航道上。 不論是政界還是商界,張弼士都聲名顯赫。只不過,清朝末年時,腐敗無能的清政府令張弼士深感痛心。但他無意參與政治斗爭,一心傾注于實業(yè)救國,望能實干興邦。 不僅如此,手握巨額財富的張弼士,目睹黃河決口,急力賑災;面對革命爆發(fā),慷慨解囊;針對海外教育,興辦學堂...... 不論是僑商還是首富,張弼士永遠將炎黃子孫的身份,銘記于心。 結語: 盡管這是發(fā)生在百年前的故事,今日提起仍是為之一振。 張弼士,不僅僅是叱咤風云的企業(yè)家,更是實業(yè)救國的紅頂商人。 他精彩卓絕的商海故事,霸氣實干救國精神,是留給華夏后人最寶貴的財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