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說,以這種方式來更新字庫會比較麻煩,但是也有它的優(yōu)勢,那就是全面而系統(tǒng),并且我會附帶一些講解。 一、說明。 1,本次更新一個部首:“亻”,并且只更新其中的一部分字,共計30個: 亻、億、什、仁、仃、僅、仆、仇、仈、仉、仍、化、仔、仕、他、仗、付、仙、仞、任、仸、代、仨、儀、們、價、仲、仳、仵、件。 2,考慮到圖片過多,因此部分生僻字沒有收錄,選字是根據(jù)APP“新華字典”的順序。 3,建議多加練習(xí)的字:什、仁、僅、仍、他、仗、付、代、們、仲等10個字字。強烈建議從易到難,先從這些字開始,我在講解中提到的比較難的字先不要練,有的小伙伴跟那些字死磕,費力不討好…… 4,以下圖片的書寫所用的筆與紙,均出自淘寶店鋪“清寧草堂”中普通的0.5中性筆以及米字格紙,無特異處,不需糾結(jié)工具問題。 二、字庫以及簡要講解。 (一)“亻”部: “亻”同“人”,作為部首的時候,極其常用,我說細致一點:臨帖要注意對比撇的角度(一般在45°左右)、長短(通常不會太長),豎的起筆位置(和撇相交的位置,往往在撇的右邊三分之一往后的位置都有可能)、方向(大多往左下角行筆,而不是正下方)、長短(根據(jù)右邊部分的高度來寫),你按照這幾個方面去找不同,通常能夠把握得八九不離十。 豎筆往左下,右邊乙的高度和“亻”的上下的高度差相近,寫好豎彎鉤這種筆畫。 右邊有長豎,為了避免單人旁和長豎拼成正下方的巨大空洞,單人旁的豎在這里往往寫的較短,右邊的豎筆務(wù)必寫直寫穩(wěn),通常用懸針。 豎筆依然左下行筆,右邊的二兩橫間距寫大一點,類似“億”字右邊,和單人旁的上下高度差相近,同時這種字比較考驗筆畫質(zhì)量。 這樣的字豎筆的起筆往往在撇的左側(cè)一點,這樣可以給右邊的長橫騰出更多的位置,而這個字的關(guān)鍵還在于豎鉤和豎筆能不能搭配和諧,主體平行,豎鉤又略有弧度,難度較大。 左豎依舊左下行筆,又的捺筆是關(guān)鍵,這一筆練不好就先放過這個字,包括下面的“儀”。 和“僅”類似,而且可以單獨寫好“義”字再來研究“儀”。 和“什”類似,注意最后的“點”的位置,末端大概和撇的末端相平,有的朋友容易寫的靠上,這樣左右就失去平衡了。 建議先寫好“九”字再來寫“仇”,同時和單寫“九”略有區(qū)別的是“丿”要豎直一點點。 這個字念“八”,因為是個姓氏,所以也寫下來,但是“八”和“亻”其實很難配合,所以大家不用寫這個字,除非你真的姓“仈”。
同樣是個姓氏,念“漲”,不用練,練的話注意三個豎筆的間距,以及最后的彎鉤的方向。
豎筆左下走,右邊先寫撇,橫的傾斜度較大,最后底部和左邊幾乎相平,可單獨先練習(xí)“乃”字的寫法。
這是簡單又很難寫的一個字,右邊的豎彎鉤的上下要和單人旁相平,而不要寫得太扁,撇的起筆位置也要稍微高一點,整體看上去接近一個正方形,而不要把右邊的“匕”往右邊伸出去老寬。
注意左右上下相平,單獨練好“子”再來。
右邊的“士”字要寫大氣一點,兩橫間距不要太小,豎筆寫正。
盡管這個字極其常用,但是前提是先去練好“也”,然后注意左右高度差,以及四個“豎筆”的間距。
這個字寫好“丈”就不難了,而“丈”的寫法參見下方視頻:
這個“付”字拍完照片才發(fā)現(xiàn)不太喜歡,類似于田英章的寫法,豎鉤往右下方走,來平衡右邊橫的傾斜度,同時在起鉤之前略微往左收,所以豎鉤帶點曲線,其實完全寫直是可以的,用田字格的反面寫了一個,看著舒服多了:
看豎筆的間距和長短,以及右邊“山”的上下位置。
看整體形狀,接近一個正方形,這在寫右邊的“刃”字的時候是一個很好的思路,把握橫折鉤的角度會容易一些。
成敗取決于右邊的斜鉤能否寫好。
和“仁”類似,右邊的“三”的高度和單人旁近似,略低,不要寫太扁,并且把握整個字的高寬比,意味著三橫不能寫得過長,尤其是底橫,還不能過分傾斜。
把“門”字練習(xí)好,和單人旁配合的時候,左邊兩豎平行,都略微往左下方走,右邊的豎鉤底部和單人旁相平。
念yao,三聲,算是個生僻字,不用寫。
古代驗尸官仵作的“仵”,上方左右相平,兩個豎筆近乎平行,右邊的豎筆尤其要寫正。
和“仕”字近似,單人旁豎筆寫直寫正,就不要明顯往左下走了,稍微長一點點,右邊三個橫向筆畫間距稍大一點,保證左右部分的上下相平,單獨也不小。
pi,三聲,寫好“比”的同時,前兩個豎筆間距不要太小,生僻字,不用寫太多。
和“仵”類似,更考驗豎筆的質(zhì)量。
少有的單人旁的豎筆可以往右下方走的字,當(dāng)然許多書家寫的時候也是直著往下寫,只是我更青睞右下方走,這樣左右看起來要對稱一些。
三個豎筆的間距和平行,以及撇和捺的配合,主要這兩方面看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