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腸炎是腸粘膜受刺激而發(fā)炎,下腹受風寒,或吃得太飽都是致病的原因。中醫(yī)將它分為二種,一種是食積泄瀉,癥狀是腹痛,瀉后痛減,過一下子又痛,再瀉后又減,糞便如糊狀,有酸腐味,舌苔發(fā)白,且食欲不振,另一種是濕熱泄瀉,癥狀是腹痛即瀉,痛一陣瀉一陣,糞便像水一樣,小便短少,色如濃茶,有口渴現(xiàn)象。 急性胃炎,包括俗稱傷食者,在發(fā)作期間必須禁食,可給予流質(zhì)飲食,如菜湯、水果汁等,癥狀緩解后,往往有饑餓感,此時仍應(yīng)嚴格控制,如吃食不慎,很易引起反覆發(fā)作,變成慢性胃炎。 一、食積泄瀉的療法: 1、此方以助消化為主,買山查炭10克、白芍12克、大腹皮10克、麥芽24克、連翹12克、忍冬12克、枳殼6克、綿茵陳12克。以上各藥,熬成湯汁飲用。 病人如有發(fā)熱現(xiàn)象,并且口苦,則另加蔥根10克、黃連3克人內(nèi)。 2、委陵菜30克、鐵莧菜30克,以水煎,加紅糖少許服用,此劑亦適用于慢性腸炎。 二、濕熱泄瀉的療法: 1、主要是利尿,小便多了,大便的水份自然減少,可間接治好,這是針對患小便短少,色如濃茶的癥狀而下藥。以豬苓10克、滑石24克、白芍12克、澤瀉10克、木通10克、枳殼6克、茯苓12克、黃連3克。如果發(fā)熱,另加葛根10克。 2、萊菔英(鮮)搗汁服用,或萊菔英(干)90至120克,煎濃湯飲服。 3、茶葉60克研末、乾姜30克研末,二味研和,每次服3克,每日2至3次,以開水送下。此法可以一試。 三、急性腸胃炎患者注意事項: (1)急性的,最主要是腹痛,與精神沒有什么大的影響,如果患者身體平素即虛弱或是遷延下去,雖有瀉泄,但沒有腹痛、瀉清水、精神不振及倦怠的癥狀時,已是轉(zhuǎn)變?yōu)槁缘牧?,慢性腸胃炎的治療方法,與急性胃腸炎的治法不同。 (2)患者若食欲不振,就不要勉強進食,若有發(fā)熱癥狀,最好不要吃粥飯。刺激性的食物要忌絕。 (3)采取少量多餐的原則,進食較易消化的半流質(zhì)食物,待消化機能恢復后,再進固體食物。盡早治愈,不可拖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