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總是試圖取悅別人,把他人的需求擺在第一位,并致力于滿足別人的人在心理學中被稱為“討好者”。他們似乎始終在爭取周圍每個人的認可和喜愛,努力地讓除自己以外的每個人都高興。 那么,討好者究竟是出于什么樣的心理呢? 心理學家認為討好者的背后有三個主要的心理要素:討好的思維或心態(tài),討好的行為或習慣,以及討好的情感或感受。雖然一個人的討好模式并非只由某個單一因素導致,但大多數(shù)討好者在三大因素中都有一個主導因素,根據(jù)這個,心理學家將討好者分為三類: 1.思維主導的討好者 這一類型的討好者沉迷于“必須要讓每個人都喜歡我”的想法之中。這種想法使得他們將自尊和對自己的肯定都建立在自己為他人付出多少之上。此外,他們抱著“我對別人好,別人也應該如此對我”的錯誤邏輯,深信“討好”就能使自己免受他人的拒絕和傷害。 2.行為習慣主導的討好者 對這種討好者來說,“討好”是一種強迫性的,甚至成癮的行為。他們不停地重復討好的行為,其實是對快感本能的追求,這種快感來源于得到他人的稱贊和肯定,甚至這類討好者中有的人并沒有意識到取悅這件事對自己意義何在,只是如同“上癮”一般地重復。 3. 情感主導的取悅者 這類討好者害怕被拒絕、被批判,害怕令他人失望。他們既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沖突,也不明白人與人之間的沖突是正常的,因而在面對、甚至想象那些隨著拒絕或否定別人而來的負面情感時就格外焦慮。此時,取悅他人成為了一種逃避策略,用以保護自己免受情感上的傷害。 事實上,無論是以上哪一種取悅者,他們都沒有意識到,無論他們是什么樣子,他們都值得被溫柔相待,他們的需求都值得被重視、被滿足。 你并不需要被所有人喜歡,你只需要是你自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