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隆帝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在做了數(shù)年太上皇之后,乾隆帝駕崩于紫禁城養(yǎng)心殿,終年八十七歲。他是世界上統(tǒng)治時間最長的皇帝(六十四年),還是世界上產(chǎn)量最多的詩人(一生作詩41863首),他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為歷來所稱道。乾隆后期,八十二歲的乾隆皇帝在乾隆五十七年十月親自撰寫了《十全記》,記述他一生的“十全武功”,史稱《御制十全記》,乾隆帝并因此自稱“十全老人”。 十全武功是清乾隆時期的十次軍事行動,為乾隆皇帝自我夸耀之詞。所謂的“十全武功”,按照乾隆自己說的是:“十功者,平準噶爾二,定回部一,打金川為二,靖臺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爾喀降,合為十?!?/p> 乾隆所謂“十全武功”,乃是乾隆朝軍事上的十大“勝績”。分別為: 1、平大金川。乾隆十二年(1747年),中國西南部大金川土司莎羅奔的叛亂被乾隆帝平定(清軍用了兩年時間仍未將其打敗,后來莎羅奔主動請降,乾隆找到了臺階下,從金川之役抽身),是為“一平金川”。 2、平準噶爾 3、再敗準噶爾,天山北路入版圖。(乾隆二十年(1755年),準噶爾達瓦齊部發(fā)動叛亂被乾隆平定。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曾經(jīng)參與平定達瓦齊的準噶爾阿睦爾撒納發(fā)動的叛亂又被乾隆帝平定,清朝中前期擾亂中國西北幾十年的準噶爾部徹底滅亡。) 4、敗大小和卓,天山南路入版圖。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新疆回部首領大小和卓兄弟發(fā)動叛亂自立,但這對兄弟統(tǒng)治殘暴。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軍在當?shù)厝嗣竦闹С窒鲁晒ζ蕉舜笮『妥?。平定大小和卓之亂后,乾隆帝正式改西域名為“新疆”,并設伊犁將軍管理,新疆從此完全歸入清朝版圖。 5、敗緬甸(清廷自一七六五年(乾隆三十年)發(fā)動對緬戰(zhàn)爭,前后將近五年,調(diào)兵數(shù)萬人,損失總督以下將領多人,云貴總督劉藻畏罪自殺;大學士、云貴總督楊應琚貪功冒進遭到挫敗,賜死。明瑞接替云貴總督后,清軍被數(shù)萬緬軍包圍在象孔,除少數(shù)清軍突出重圍,明瑞與諸將士大部陣亡。最后是緬甸國力不支,擔心清朝與暹羅夾擊,主動派使者入貢請封,保全了顏面的乾隆帝才下令班師。) 6、平大小金川叛亂(為平定大小金川,清廷三次興師,歷時七年,調(diào)兵十五 萬余(去的的軍隊比大小金川全部人口都多),耗資金銀8000多萬兩,先后處死大學士訥親、總督張廣泗等滿漢重臣三人,大學士溫福陣亡,最后慘勝而回。經(jīng)過大小金川之役,清朝在這一地區(qū)廢除土司制,改置州縣。) 7、平臺灣林爽文亂(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林爽文率眾起義,眾舉林爽文為盟主大元帥,建元順天。乾隆帝命大學士??蛋矠閷④?、領侍衛(wèi)大臣海蘭察為參贊大臣,率水師渡海平林爽文亂,清軍多路出擊,在老衢崎俘獲林爽文,并解至北京處死,其亂遂平。) 8、敗安南。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越南南部的廣南王阮文惠為了統(tǒng)一越南,進攻越南北部的安南王黎維祁。而乾隆帝則出兵救援黎維祁。在這場戰(zhàn)爭中清軍因輕敵遭遇了慘敗,只是不想與清朝為敵的阮文惠后來主動停戰(zhàn)請和、稱臣納貢,乾隆帝便將這場大敗也計入了“十全武功”。 9、平廓爾喀之亂西藏 10、再平廓爾喀之亂西藏。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與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弘歷兩次派兵反擊廓爾喀進攻西藏。第二次反擊廓爾喀,弘歷決心堅定,大將軍??蛋仓笓]果斷,清軍大敗廓軍,同時頒布《欽定藏內(nèi)善后章程》和制定“金瓶掣簽”制度,加強了清帝國對西藏的管轄。) 清全盛時疆域 這10場戰(zhàn)爭,有勝有負,都打得艱苦卓絕,有鎮(zhèn)壓民變,有平息叛亂,有揚兵耀武,有小題大做,有得不償失,有反擊侵略。如新疆用兵三次,廓爾喀用兵兩次,這五次用兵對新疆、西藏的鞏固統(tǒng)一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但與安南、與緬甸之戰(zhàn)則是小題大做,窮兵黷武,并將數(shù)次的慘敗也歸入“十全武功”之中,不僅耗費了龐大的軍費,而且得不償失。所謂“十全武功”,雖然有乾隆帝好大喜功的表現(xiàn),但其維護了國家統(tǒng)一并拓廣領土,完善了中央對西藏的統(tǒng)治,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功績也是不可抹殺的。 | 
|  | 
來自: 昵稱VChmUhmv > 《歷史人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