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氣極差的人,同時又要在歷史上留下名姓,小編第一印象就聯(lián)想到了一個組合——沒錯,正是大名鼎鼎的文藝詩人組合“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初唐四杰是很有知名度的一個組合……↑ 這四位仁兄,才華互不相讓,倒起霉來,也是一個個爭先恐后。 公元671年冬天,雪花飄飄灑灑,這四個人聚首長安城,轟動一時,為何有如此影響力,當(dāng)然是因為他們杰出的才華。 王勃自不必說,《滕王閣序》永垂千古。 駱賓王七歲時候?qū)懙摹儿Z》,至今仍是最具有傳播力的詩作。 楊炯呢,且看他這首詩《夜送趙縱》:“趙氏連城璧,由來天下傳。送君還舊府,明月滿前川”。 盧照鄰,《長安古意》中的名句:“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 ↑唐朝長安讓人魂牽夢縈,盧照鄰曾在這里治病↑ 這四大才子相聚長安城,不是為了團聚,而是為了科考,但倒霉的是,這四個人竟然同時落選了。原因恐怕是歷史之謎,只能說做人別太高調(diào),他們四個人滿腹才華,很容易浮躁,做事乖張,恃才傲物,或許正是這些性格因素,使他們被排除在外。 過了公元671年,這四個人的命運開始急轉(zhuǎn)直下,不只是倒霉,簡直是倒了大霉,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王勃渡海時溺水,死時才27歲↑ 王勃擔(dān)任虢州參軍時,曾經(jīng)私藏一個罪奴曹達(dá),后被人告發(fā),王勃害怕受此事牽連,秘密殺掉曹達(dá),但事情還是泄露出去,被以“擅殺官奴”判了死刑,還連累了他的父親被貶到偏遠(yuǎn)地區(qū)交趾(今越南北部)當(dāng)縣令,就在王勃等死的時候,突然遇到大赦,他死里逃生,只是被罷免了官職。 上元二年,王勃渡舟去交趾看望父親,次年(上元三年)秋天返回廣州,渡海時溺水而死,年僅二十七歲。 ↑楊炯受其弟弟牽連,政治前途盡毀↑ 楊炯,性格極為孤傲,他認(rèn)定當(dāng)官是自己的事業(yè),因此一直在耐心等待官場機會,先后擔(dān)任過校書郎(官居從九品上),后又擔(dān)任崇文館學(xué)士,升遷為詹事,司直(官居正七品上),武則天垂拱二年(公元685年),三十五歲的楊炯禍從天降,楊炯的一個遠(yuǎn)房弟弟楊神讓參與了徐敬業(yè)起兵造反,受到楊神讓的牽連,楊炯被貶黜出了詹事府,貶到四川,擔(dān)任了梓州司法參軍,從此失去的政治前途。 公元692年,楊炯改任盈川縣令,并且留下了嚴(yán)酷的不佳聲名,次年,死于任所,年僅43歲。 ↑駱賓王極具才華,卻懷才不遇↑ 駱賓王,赫赫有名的駱賓王啊,如果說楊炯只是政治成分不好,那駱賓王比他嚴(yán)重百倍——他直接參與了徐敬業(yè)的造反事業(yè),并且揮筆寫下了著名的《討武氏檄》,雖然武則天看到這篇文章后都忍不住夸他,但造反的性質(zhì)擺在這里,隨著徐敬業(yè)兵敗,駱賓王銷聲匿跡。 應(yīng)該說,駱賓王這個人太過于恃才傲物,性格帶刺,官途并不順利。先是擔(dān)任主簿,后來升為侍御史,他不善于團結(jié)同事,屢屢提建議得罪了女皇武則天,后被人誣陷入獄,出獄后駱賓王徹底成了一個憤世嫉俗之人。所以他的結(jié)局下場,多少也有點活該。 ↑盧照鄰死的最慘↑ 可是“初唐四杰”里最倒霉的還是盧照鄰! 盧照鄰運氣不好,在于他身體特別差。盧照鄰年輕時曾被鄧王李裕賞識,31歲的時候遷居四川,在36歲的時候曾經(jīng)擔(dān)任過益州新都縣縣丞一職,五年后離開四川到洛陽定居,在此期間,曾因“橫事被拘”入獄,又遇到“群小所使”,差點被定罪,幸好得到友人相助。 然而,盧照鄰早在四川的時候就染上了麻風(fēng)病。這也是他最終離開四川的重要原因,他想到長安或者洛陽這樣的大都市去尋醫(yī)問藥,公元673年,盧照鄰有幸遇到醫(yī)神孫思邈,但孫思邈認(rèn)為盧照鄰的病情是“郁怒所致,無法根治”。 盧照鄰失望的離開了長安,移居太白山,起初他還想當(dāng)門客,賺點小錢養(yǎng)家治病,然而他身體狀況實在太差,“羸臥不起”,他為了治病,又擅服丹藥,導(dǎo)致丹藥中毒,手足殘廢。 他曾在《釋疾文》中凄慘描述他的痛苦晚年:“余羸臥不起,行已十年,宛轉(zhuǎn)匡床,婆娑小室,未攀偃蹇桂,一臂連蜷;不學(xué)邯鄲步,兩足匍匐,寸步千里,咫尺山河?!?/p> 公元688年,長達(dá)二十年的病痛折磨終于讓盧照鄰不堪忍受,他寫下遺囑,給自己挖好了墓室,每天躺在里面等死,可他還是嫌死的太慢,活的太痛苦,于是和家人作別后,自投潁水而死。 “初唐四杰”就是如此命運悲慘,他們每個人極具才華,卻又倒霉透頂?shù)囊簧屓硕笸箝L嘆。 |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