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壯族五色香糯米飯,又稱“五色飯”。五色飯是壯族人民記倚幸福、美好、和諧、吉祥、如意的象征,是壯族“三月三”歌節(jié)、清明節(jié)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喜慶特色招待食品和獨特供品,是壯族人民過著五谷豐登火紅日子的寫照。 ![]() 節(jié)日中每家每戶的餐宴上都把五色香糯米飯擺設在顯眼的地方,以顯示“五谷豐登、豐衣足食”。五色飯上面肥厚的“粉蒸肉”便是象征生活豐厚、富有和甘甜。正如有句壯族山歌唱云:“哥妹同吃五色飯,永結良緣共歡暢?!?/p> 五色香糯米飯是古代壯族人民對“五方”、“五色”、“五行”的圖騰觀念的崇拜和信仰。在遠古萬物有靈的原始思維指導下,壯族人民把“打雷”現(xiàn)象稱為“雷神”。 傳說“雷神”能給人間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上天能司風雨的神靈有五位神將,分別在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東方為天寶雷神,南方為天真雷神,西文為天李雷神,北方為天樓雷神,中央為天箓雷神,統(tǒng)稱為“五雷神將”。 東方青色(屬木)、南方紅色(屬金)、西文白色(屬火)、北方黑色(屬水)、中央黃色(屬土)五種顏色及五行重屬,形成了雷與五方、五色、五行在壯族文化中的獨特地位。五色香糯米飯亦與五方、五色、五行有關,具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關陰、陽、五行的意蘊。
壯族民間制作五色香糯米飯分為五種不同顏色:紅色多用紅蘭草或大紅葉、什錦葉的汁染成。黃色多用黃姜或黃花草汁染成,紫色用紫蘭藤汁染成,黑色用楓樹葉又稱烏飯葉汁染成,再把云香糯米分別浸泡染色,待春雷響后,分色裝籠上鍋蒸熟即成。
▲黃花草
紅蘭草
楓樹葉
紫蘭藤 五色香糯米飯也用于“三月三”或清明節(jié)祭祀祖先及節(jié)日盛請親朋好友到家作客的宴席佳肴。據(jù)說吃了“三月三”的五色香糯米飯,不怕雷擊,吃了“三月三”的五色香糯米飯還能消災難、能交好運、能治百?。ㄔ洗_有清熱解毒的功能),尤其對產(chǎn)后婦女有益保健的作用。在壯族“三月三”歌節(jié)五色香糯米飯與“粉蒸肉”一起吃才能稱為美食。
五色糯米飯的做法 1 所需食材 糯米5斤、楓葉1把、紅藍草1把、黃花1把、紫蕃藤1把、紗布一塊、蒸籠一個 注意:糯米染色前,切記不要洗。同時把糯米分成五份。
2 染 色 【黑色糯米飯】 別問我為什么單獨列出來講,因為,它比其他幾種都復雜! 步驟 ▼ ① 將楓葉搗碎,晾開稍微風干以后,用溫水浸泡1天。(如果嫌麻煩,菜市里是有打碎現(xiàn)成的賣的)。泡好后,在盆里反復擠、搓楓葉,然后撈出
② 干凈無油的鍋燒熱,先放入楓葉渣,再倒入楓葉水。這個步驟需要重復3次。(楓葉水切記不能燒開,否則會變色) ③ 撈出楓葉渣,待水稍微變溫熱,倒入糯米浸泡2天時間。
【其他顏色的糯米飯】 白色的糯米,直接加冷水浸泡一晚即可,無需染色。 步驟 ▼ ① 紅藍草、紫蕃藤、黃花切斷,分別放入3個干凈無油的鍋中煮開至顏色溢出即可關火
② 撈出染液中的葉子渣,待水變溫熱,把糯米分別放入對應的染液浸泡1天。
① 染好色的糯米濾干水后,靜置10分鐘待用;
② 蒸籠里墊上一塊干凈的紗布,把糯米放入蒸籠里擺造型。蒸鍋上汽后,放入蒸籠蒸制1小時左右即可。
蒸好的五色糯米飯,清香四溢。不同顏色的糯米飯,香味自然也不同,糯米入口柔軟微甘,令人回味無窮。 圖文來源 │廣西非遺美食網(wǎng)、網(wǎng)絡綜合整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