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11-9統帥的軍事藝術與名將事略

 太陽當空照917 2018-05-05

第一節(jié)軍事藝術
一、李存勖的用兵謀略
李存勖是唐末河東節(jié)度使、晉王李克用的長子。開平二年 (908年)李克用死,李存勖襲王位,肩負河東節(jié)度使、全軍統帥 的重任,親自指揮晉軍與其他一些藩鎮(zhèn)軍隊對后梁作戰(zhàn)。在長達 十幾年的戰(zhàn)爭中,李存勖善于團結周德威、李嗣昭、李嗣源、李 存審、張承業(yè)、郭崇韜等文臣武將,聽取他們的意見,及時果斷 地作出戰(zhàn)略決策。他具備非凡的勇氣和膽略,臨危不懼,多次指 揮千軍萬馬深入敵陣,打擊敵人。李存勖和周世宗柴榮一樣,都 不愧為我國五代時期最著名的軍事家??疾炖畲孥靡簧膽?zhàn)爭實 踐,他的用兵謀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知彼知己,果斷決策
開平四年(910年)柏鄉(xiāng)之戰(zhàn)是李存勖進軍河北的第一場大 戰(zhàn)。這時,朱全忠已兼并河北地區(qū)魏博鎮(zhèn)(治魏州,今河北大名 北),又借口抵御幽州劉守光南犯,出兵成德(治鎮(zhèn)州,今河北正 定)、義武(治定州,今屬河北)兩鎮(zhèn)。成德節(jié)度使要求李存勖發(fā) 兵援助。李存勖召集將吏商議對策,不少人認為成德節(jié)度使王镕 長期臣服朱全忠,稱藩納賄,結為婚姻,現在要求我們出兵,必 是奸詐,不可輕信①。李存勖為了統一大家的認識,首先指出成德 鎮(zhèn)在唐朝或臣或叛,豈肯長期臣服于朱全忠。接著透徹分析了幽
①《資治通鑒》卷二六七,梁太袓開平四年。 州劉守光坐握勝兵逼近成德鎮(zhèn)東境,我們又在成德鎮(zhèn)西面訓練軍 隊,成德鎮(zhèn)南面距離后梁不遠,所以要求同我們結盟,以保衛(wèi)成 德鎮(zhèn)的安全。我們若不出兵援救,正合朱全忠的計謀。李存勖十 分了解各方面的情況,知彼知己,從而作出“師出井陘,破賊必 矣”①的重大決策。假若河東當時不肯出兵,讓朱全忠乘機兼并成 德鎮(zhèn),再北滅盧龍,將對河東道造成很大的威脅。后來李存勖攻 占幽州(今北京市西南)、進軍魏州(今河北大名北)、奇襲汴州 (今河南開封),都表明他善于掌握戰(zhàn)場上的復雜情況,以敏銳的 觀察力把握一切可以利用的戰(zhàn)機,及時采取果斷的措施,因而不 斷取得戰(zhàn)場上的主動權。
(二)集中兵力,各個擊破
李存勖用兵作戰(zhàn)有兩大困難:一是兵力嚴重不足,二是戰(zhàn)線 較長,除強敵后梁外,還有契丹及河北部分藩鎮(zhèn)(如幽州劉守光、 成德張文禮)的騷擾。因而李存勖十分強調集中兵力,打好每一 次重大戰(zhàn)爭。柏鄉(xiāng)之戰(zhàn)勝利不久,晉軍面臨南北兩面作戰(zhàn),北有 劉守光的南下,南有朱全忠的北上。鑒于劉守光實力較弱,李存 勖先集中大軍對付劉守光,命名將周德威領軍北上攻打幽州。周 德威奏報兵力不足,李存勖又加派李存審率吐谷渾、契宓兵前往 參戰(zhàn),結果俘劉守光于幽州城內。
貞明三年(917年),契丹貴族阿保機領30萬大軍南攻幽州, 周德威固守城內,十分危急。晉軍主力這時在黃河中下游沿線與 后梁交戰(zhàn),如幽州失陷,契丹進一步南犯,則晉軍會遭到腹背受 敵的危險。晉王李存勖從全局出發(fā),果斷地抽調李嗣源、李存審、 閻寶三員大將率7萬步騎兵北上,終于趕走契丹軍,保住了北疆 重鎮(zhèn)幽州。然后再回師南下,盡全力發(fā)動爭奪黃河沿線重要渡口 楊劉之戰(zhàn)。李存勖根據戰(zhàn)場上千變萬化的復雜情況,分清影響全 局的主要方向和次要方向,集中兵力,各個破敵,收到了顯著成 效。
①《冊府元龜》卷五七,《帝王部*英斷》。
(三) 委以全權,臨機應變
李存勖滅梁之戰(zhàn),對所屬將領委以全權,授以重兵,讓他們 根據戰(zhàn)場上的復雜情況,臨機應變,充分發(fā)揮眾將領指揮作戰(zhàn)的 主觀能動性0乾化二年(912年),河東軍隊幾乎全部集中在幽州 作戰(zhàn),留大將李存審、史建瑭領3000騎兵戍守趙州(今河北趙 縣)。朱全忠出動大軍分兩路北進棗強(今河北棗強東)和蔣縣 (今河北景縣)。晉將李存審、史建瑭鑒于李存勖將軍隊主力投入 幽州戰(zhàn)場,難以分兵南下,他們自己決定將屯駐趙州的晉軍打入 梁軍營壘,縱火大噪,左右沖突,迫使朱全忠匆忙敗退。貞明元 年(915年),晉將周德威坐鎮(zhèn)幽州,得知梁將劉那自魏縣(今河 北魏縣西南)西行偷襲太原(今山西太原南),主動率領1〇〇〇騎 兵前往馳救。因劉都半途撤退河北,周德威又回師搶占河北儲糧 重地臨清(今河北臨西),給梁軍造成嚴重威脅。這表明晉將李存 審、史建瑭、周德威在外執(zhí)行軍事任務,不必事事請示晉王李存 勖,自己有權指揮軍隊對后梁作戰(zhàn)。與此相反,梁末帝及其親信 大臣深怕統兵將領擁兵自重,想方設法剝奪和箝制前方將領們的 機動指揮權,導致劉那、王彥章的失敗。
(四) 指揮騎兵,迂回突擊
李存勖軍隊雖比后梁少很多,但特別重視騎兵隊伍的建設。由 一批剛強慄悍、嫻于騎射的沙陀人與太原附近的北方邊民所組成 的騎軍,兵強馬壯,士卒精整,戰(zhàn)斗力很強。周德威、李嗣源、李 嗣昭、史建瑭都是長于運用精騎的著名將領,充分發(fā)揮騎軍快速、 突擊、機動的強大威力,多次指揮輕騎破壞梁軍的軍需供應,引 誘梁軍脫離堅固陣地出戰(zhàn),并伺機派騎兵遠程奔襲,深入敵人的 心腹地帶,以鐵騎向敵陣發(fā)起強大的進攻,或追擊戰(zhàn)敗潰逃的梁 軍。特別是龍德二年(922年)契丹大舉南犯,晉軍一度產生畏敵 情緒,士氣低落,李存勖親率鐵騎奮擊,迫使敵人落荒而逃,敵 傷亡慘重。
(五) 出敵不意,突然奔襲
李存勖自開平二年(908年)潞州之戰(zhàn)起,與后梁連年作戰(zhàn),
—289 —
或攻打城池,或戰(zhàn)斗于平原曠野,一般多是雙方軍隊的正面交戰(zhàn)。 李存勖殲滅了大批梁軍,奪取了河北地區(qū)這一戰(zhàn)略要地。但在同 光元年(923年)李存勖建國前夕,后梁仍有相當數量的兵力憑借 黃河沿線渡口據守,甚至攻占相州(今河南安陽),直接威脅魏州 的安全。雙方仍處于勝敗難分的膠著狀態(tài)。同光元年閏四月,李 存勖根據后梁鄆州降將提供的信息,得知鄆州(今山東東平西 北)城內駐兵很少,果斷地派李嗣源領步騎5000人渡黃河南下, 直奔鄆州,大獲全勝。晉軍進入中原腹地,后梁朝廷慌作一團,急 忙調兵遣將,但軍隊主力已部署在黃河前線,京師汴州(今河南 開封)防務薄弱。李存勖鑒于這種情況,用部分兵力固守黃河沿 線南北要地,牽制梁軍,親率精兵向汴州發(fā)動突然襲擊,直取大 梁,滅亡梁國。后梁派往黃河前線的幾萬大軍也不戰(zhàn)而降。李存 勖(后唐莊宗)這樣出敵不意、突然襲擊的作戰(zhàn)謀略,為結束梁、 晉兩大軍事集團的戰(zhàn)爭最后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李存勖滅梁之戰(zhàn),雖出現過輕佻、驕傲、決策不當的一些失 誤,但他不畏強敵,勇敢、果斷、沉著,運用上述軍事謀略屢建 戰(zhàn)功,不愧為五代時期少數民族出身的一位著名軍事家。他的卓 越軍事才能受到當時以及后代人的贊揚。朱全忠說:“生子當如李 亞子(指李存勖——引者),克用為不亡矣!至如吾兒,豚犬耳!”① 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稱頌李存勖善于作戰(zhàn),“知用兵之術”?, “故能以弱晉勝強梁”③。至于李存勖遷都洛陽后,治國無道,以致 身亡名裂,則是他登上帝位寶座后享樂奢逸、驕淫亂政的結果,而 非軍事謀略和用兵之術的問題。
二、郭崇軺的用兵謀略
郭崇韜,字安時,代州雁門(今山西代縣)人,先后事晉王 李克用、李存勖,任河東教練使、中門使。崇韜隨同李存勖征戰(zhàn) 各地,掌管機要,深受重用。李存勖建立后唐,郭崇韜擔任樞密 使、兵部尚書、侍中、成德軍節(jié)度使等要職,在后唐滅后梁、滅 前蜀作戰(zhàn)中,出謀劃策,所立佐命之功居諸將之上,表現出非凡 的軍事才能。
郭崇韜用兵謀略的主要特點是“臨事機警”①,在出兵作戰(zhàn)的 關鍵時刻,能夠透徹地分析了解敵軍用兵的意圖,大膽提出新的 作戰(zhàn)方案,開辟新戰(zhàn)場;或分散敵人的兵力,使自身轉危為安;或 出敵不意地將利刃插入敵人的心臟,大獲全勝。
同光元年(923年),梁、晉爭奪黃河渡口之戰(zhàn),久拖不決,相 持不下。后梁派名將王彥章代戴思遠為北面招討使,出兵攻占黃 河沿岸德勝(今河南清豐西南)、潘張、麻家口、景店諸寨,又以 重兵急攻楊劉鎮(zhèn)(今山東東阿東北)。后唐莊宗引兵馳救,被阻在 后梁陣地之外,無法解楊劉之圍。與此同時,后唐大將李嗣源占 領鄆州后,與唐莊宗失去聯系,處境十分不利。唐莊宗面對這些 困難,一時計無所出,郭崇韜獻計說:梁將王彥章圍后唐軍于楊 劉,企圖阻止唐軍從楊劉渡黃河南下,讓已經占領鄆州的李嗣源 得不到任何支援,徹底孤立,以便梁軍伺機收復鄆州,消除后梁 的腹心之患。針對這些情況,郭崇韜既不要求馳援楊劉,也不忙 于救助鄆州,卻提出開辟新戰(zhàn)場的作戰(zhàn)方案:“臣愿得兵數千,據 河下流,筑壘于必爭之地,以應鄆州為名,彥章必來爭,既分其 兵,可以圖也。”②戰(zhàn)爭發(fā)展的進程果不出郭崇韜所預料。王彥章 得知郭崇韜在博州(今山東聊城東北)馬家口新筑城壘,隨即領 兵前往進攻,遭到郭崇韜的阻擊,損失慘重。王彥章再回師楊劉, 又遇到迎擊,被迫退走。這次戰(zhàn)斗不僅解除了楊劉之圍,還恢復 了唐莊宗與鄆州李嗣源的聯系。唐莊宗后來發(fā)布詔書說:“潛通河
《舊五代史》卷五七,《郭崇韜傳》。
《新五代史》卷二四,《郭崇韜傳》。 口,貢謀占必濟之津,人所不知,惟卿合意”①,高度評價了郭崇 韜為這次作戰(zhàn)出謀劃策的功績。
此后不久,唐莊宗爭霸事業(yè)仍面臨著嚴重困難。后梁以段凝 代王彥章為招討使,領大軍渡河北上,不斷進掠澶州(今河南清 豐西)、相州地區(qū)。后唐軍糧供應困難。大將李嗣源繼續(xù)被圍困在 鄆州。后唐一些官將要求休戰(zhàn)罷兵,以黃河為界,與后梁分而治 之。郭崇韜不盲目隨從,他分析后梁的作戰(zhàn)意圖是:一方面由梁 將段凝統大軍渡河北上,并決開河堤憑險據守,阻止唐軍南渡,·另 由王彥章乘機收復鄆州。他接著請求唐莊宗親率六軍,直趨大梁, 汴州城內兵少力薄,必將望風潰敗。只要梁末帝首先投降,后梁 軍將都會不戰(zhàn)而降,半月之間,天下可以統一。莊宗采納了郭崇 韜這一避實就虛、偷襲汴州的用兵謀略,果然一舉占領汴州,結 束了梁、唐雙方爭霸中原的長達十余年的戰(zhàn)爭。
同光三年(925年),后唐討伐前蜀,唐莊宗以魏王李繼岌為 行營都統,郭崇韜任招討使。李繼岌年紀輕,從未打過仗,“其招 懷制置,官吏補置,師行籌畫,軍書告諭,皆出于崇韜”②。郭崇 韜實際上是出征前蜀的軍事統帥。他根據前蜀內部君臣上下人心 渙散,毫無斗志,以及蜀道山川險阻的地理條件,大膽地采用長 驅直入、速戰(zhàn)速決的作戰(zhàn)方略,命唐軍急速向前挺進,一面攻占 城池,殲滅敵人;一面奪取糧食,供應后唐軍叭需要,迫使前蜀 王衍迅速歸降。
前蜀滅亡后,后唐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加劇。后唐出使西川的 宦官們惡毒攻擊郭崇韜,唐莊宗、劉皇后、李繼岌也對他猜疑嫉 忌,竟殺死郭崇韜于成都,連他的五個兒子都不免于難。
《全唐文》卷一〇三,《允郭崇韜再讓節(jié)鎮(zhèn)手詔》。
《舊五代史》卷五七,《郭崇韜傳》。
三、柴榮的用兵謀略
柴榮,邢州龍岡(今河北邢臺)人,善騎射,略通書史,被 郭烕收為養(yǎng)子。郭威出任后漢樞密使,授柴榮左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及 移鎮(zhèn)鄴都,柴榮又任天雄軍牙內都指揮使,掌管親兵。郭威稱帝, 拜柴榮鎮(zhèn)寧軍節(jié)度使,鎮(zhèn)守澶州,后入朝授開封尹,封為晉王。郭 威病卒,柴榮于顯德元年(954年)正月稱帝,史稱周世宗。
周世宗即位后,一方面在國家經濟、政治、軍事各個領域大 力推行改革,增強國家實力;一方面有步驟地進行統一全國的戰(zhàn) 爭,抗北漢,討西蜀,征南唐,進軍河北。周世宗通過一系列的 改革和軍事行動,使后周在財力、人力、兵力各方面已占有壓倒 群雄的絕對優(yōu)勢,為統一全國大業(yè)鋪平了道路。他用兵謀略主要 有:
(一) 制定穩(wěn)妥可靠的戰(zhàn)略方針
后周統治中原,面臨契丹、北漢、后蜀、南唐各國包圍的復 雜形勢。柴榮針對國內外的實際情況,接受王樸《平邊策》中的 合理因素,親自制定了先易后難、先南后北、再由北往南的統一 全國的方略。他先討后蜀,繼征南唐,再出軍河北,并抗擊北漢 的侵擾,兵力集中,目標明確,而敵人始終無法聯合起來,被迫 挨打。后周士氣高昂,越戰(zhàn)越強,連契丹軍也望風喪膽。倘柴榮 不病重早逝,全國統一的重任將由柴榮來完成,決不會落到趙匡 胤的手中。柴榮所制定的統一全國的用兵方略,穩(wěn)妥慎重,積極 可行,是指導后周出兵不斷取勝的重要原因。
(二) 確定主要進攻目標,奪取全局勝利
柴榮三征南唐之戰(zhàn),是南征北戰(zhàn)中規(guī)模最大、時間最長的一 場戰(zhàn)爭。柴榮一開始就敢于啃硬骨頭,確定以淮南軍事重鎮(zhèn)壽州 為主要目標,堅決發(fā)起進攻,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周軍圍攻壽 州,長期久攻不下,而且遭到不小的傷亡。南唐大軍增援,迫近 壽州城外,周軍更面臨著內外夾擊的危險。但柴榮堅持圍攻壽州, 決不動搖,結果獲得兩大明顯的成效:第一,周軍攻打壽州,南 唐以大軍聲援,十幾萬精銳之師被殲在壽州附近或淮南一些地區(qū), 再無力應戰(zhàn)·,第二,周軍攻下戰(zhàn)略要地壽州,掌握了淮南戰(zhàn)場的 主動權,破壞了南唐的整個防御體系,南唐朝野上下悲觀失望,唐 元宗只有獻地求和的一條出路。這充分顯示出周世宗高超的指揮 藝術。
(三)運用軍事進攻與政治招撫相結合的手段
柴榮為削平各地割據政權,促進國家的統一,主要靠發(fā)動戰(zhàn) 爭來解決問題,但又不失時機利用政治招降的手段。
后周對南唐作戰(zhàn)期間,雙方使者仍來往不斷。顯德三年(956 年)初,后周攻壽州取得一些勝利,南唐朝廷先后三次派使者獻 上金銀、絹帛、茶、藥,并表示愿意割讓淮河南岸的壽、濠(今 安徽鳳陽東北)、泗(今江蘇盱眙北)、楚(今江蘇淮安東)、光 (今河南潢川)、海(今江蘇連云港市西南)等6州,請求柴榮停 戰(zhàn)罷兵,謀求兩國和好。柴榮雖未同意,但仍派供奉官安弘道與 南唐使者李德明一道同赴金陵,繼續(xù)商談。柴榮分別賜唐元宗與 南唐將領詔書,重申后周出征南唐的決心:“茍不能恢復內陸,申 畫邊疆,便議班旋,真同戲劇”①,要求兩國劃長江為界,敦促南 唐政府從速商議,盡快作出答復。由于唐元宗不肯割讓江北14州, 雙方談判沒有取得成功。但柴榮政治招撫的策略促使南唐統治集 團內部的斗爭更加激烈,李德明被唐元宗殺死。柴榮接著將招撫 目標從南唐朝廷轉移到南唐地方州縣官將,下詔宣布,凡能認清 時機歸順后周朝廷者,原官爵一切依舊,愿回江南者聽其自便②。 紿南唐降將許文稹以下1. 05萬人分別頒賜物品,對其中一些人授 予官職。在此之后,南唐壽州劉仁贍、濠州郭廷謂、泗州范再遇、 漣水縣崔萬迪、雄州易文贊等人,在后周軍隊強大軍事進攻和政 治誘降下,深感勢孤力窮,紛紛歸降。柴榮運用軍事進攻與政治
①《舊五代史》卷——-六,《周世宗紀》。 @《全唐文》卷一二六,《平淮南德咅》。
招降結合的手段,兩者相輔相成,加速了淮南之戰(zhàn)的勝利結束。
(四)抓緊時機,用兵神速
兵貴神速是我國古代軍事家用兵作戰(zhàn)的一條重要原則。周世 宗離開本國境內向鄰國發(fā)起進攻,軍隊長途跋涉,軍需器械、糧 芻遠程運輸,更需要迅速地解決戰(zhàn)斗。不然,戰(zhàn)爭久拖不決,糧 芻供應困難,士兵斗志懈怠,將會出現嚴重的不利后果。因而柴 榮南征北戰(zhàn),高度重視抓緊時機、用兵神速的原則,且看以下的 事實。
顯德元年(954年)三月,北漢劉崇軍隊南下,柴榮當月十一 曰從開封(今屬河南)出發(fā),十八日到澤州(今山西晉城),第二 天高平之戰(zhàn)勝利結束,前后只用9天時間。
顯德二年(955年),柴榮第一次南征準南,正月八日離開封, 二十二日抵壽州城下,當即督促諸軍攻打壽州。顯德四年(957 年),柴榮第二次南征,二月十七日離開封,三月二日抵壽州城下, 次日即在紫金山南大敗南唐援軍。
顯德四年(957年),柴榮第三次南征,十月十九日離開封,十 一月四日抵鎮(zhèn)淮軍(置于渦口,今安徽懷遠東北),天未亮渡過淮 河,次日親自率軍進攻濠州。
在古代交通工具落后的條件下,柴榮親征一般有大軍隨行和 運輸輜重的隊伍,平均每天行程六七十里,速度是相當快的。柴 榮到達目的地后,抓緊時機,即令部隊投入戰(zhàn)斗,常使敵方措手 不及,陷于被動。
柴榮對后蜀、南唐作戰(zhàn)取勝后,實力大為增強,立即著手北 伐準備,一方面派澶州節(jié)度使張永德領兵2萬北上防御契丹,一 方面疏通以開封為中心的河渠交通,發(fā)展漕運,急忙籌備北伐戰(zhàn) 爭的軍需物資。顯德六年(959年)三月,柴榮率大軍北上,經滄 州(今河北滄州東南)向契丹統治區(qū)進發(fā)。柴榮進軍迅速,出敵 不意,自離開汴州的四十多天內,契丹瓦橋關(今河北雄縣)、益 津關(今河北霸縣)、寧州(今河北青縣)、莫州(今河北雄縣 南)、瀛州(今河北河間)等地守將望風歸降。周世宗正準備向幽
州進發(fā),因患重病被迫停止北伐,返回開封。
(五)充分發(fā)揮軍事統帥的表率作用
柴榮以唐朝著名君主唐太宗為榜樣,要“親當矢石為人除 害”①,并用實際行動實踐了自己的諾言。柴榮不辭勞苦,不怕傷 亡,長期鏖戰(zhàn)在河東、淮南、河北的戰(zhàn)場上,常親臨戰(zhàn)斗的第一 線。高平之戰(zhàn),后周有些軍將臨陣脫逃,千余步兵投降北漢。在 此緊急關頭,柴榮不顧個人安危,冒矢石督戰(zhàn),全軍士氣頓時大 振,奮勇殺敵,取得大勝。對南唐作戰(zhàn),柴榮三下淮南,直接組 織大軍攻打壽州、濠州、泗州、楚州。他親自涉水過河進攻濠州 附近的水寨,與兵士們一起露宿楚州城外,日以繼夜攻擊敵軍。當 南唐軍隊自壽州附近撤退逃跑時,柴榮又指揮步、騎、水軍分頭 進擊,殲滅大量敵人。柴榮親臨前線指揮作戰(zhàn),率部沖鋒陷陣,使 后周軍隊煥發(fā)出英勇作戰(zhàn)的進取精神,成為克敵制勝的強大力量。 《資治通鑒》卷二九四稱,“及(柴榮)即位,破高平之寇,人始 服其英武。其御軍,號令嚴明,人莫敢犯,攻城對敵,矢石落其 左右,人皆失色而上略不動容;應機決策,出人意表”,是符合歷 史實際的中肯評論。
第二節(jié)名將事略
一、“好兵略、涉獵史傳”的劉郭
劉那,密州安丘(今屬山東)人。祖綬,密州戶掾;父融,安 丘縣令。劉那從青年時起就懷有大志,愛好學習《六韜》等兵書, 讀過一些史傳。唐朝末年,劉那在青州節(jié)度使王敬武、王師范手 下當小校,因軍功升為登州、淄州刺史,青州節(jié)度使行軍司馬。唐 末天復元年(901年),朱全忠親自率領大軍攻打鳳翔(今屬陜 西),所管河南州郡防守空虛。天復三年(903年)正月,青州節(jié) 度使王師范分別出兵襲擊河南、關中一些州郡,各路兵馬紛紛失 敗,唯獨劉鄯襲取兗州(今屬山東)獲勝。劉那先派出間諜扮成 賣油商販,進入兗州城內偵探敵軍進出兗州的交通道路。然后根 據間諜們提供的情報,劉那親自帶領500步兵于夜晚從兗州羅城 下面一條水竇進入城內,“一夕而定,軍城晏然,市民無擾”①。劉 都沒有損失一兵一卒而進入兗州,充分表明他善于出敵不意,采 用巧妙的偷襲戰(zhàn)法打擊敵人。劉那后來鎮(zhèn)守兗州,多次擊退梁軍 的進犯。但終因青州節(jié)度使王師范力屈投降,劉那孤立無援,也 被迫歸降。朱全忠對劉那非常器重,授他為元從都押牙。劉那以 降將身份而獨居朱全忠舊將之上,實屬罕見。
開平三年(909年),后梁太祖授劉那為侍衛(wèi)親軍馬步軍都指 揮使,掌管朝廷禁軍。當年夏天,后梁同州節(jié)度使劉知俊歸附鳳 翔李茂貞,襲據長安(今陜西西安),并派兵把守潼關(今陜西潼 關縣東北)。后梁太祖命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楊師厚與劉那領兵征討。 潼關南靠華山,北阻黃河,系河南、山西、陜西之間的重要關隘。 后梁大軍能否順利通過潼關是討伐劉知俊能否取勝的關鍵。劉那 到達潼關東不遠,俘劉知俊在潼關外所置伏兵藺如海等30人,將 他們權作前往潼關的向導。這時,后梁右保勝指揮使、劉知俊弟 劉知浣要求經潼關進入關中,潼關守吏開關門讓其通過。藺如海 等人尾隨來到關下,潼關守吏不了解他們已經被俘,也打開關門 允許入關。劉那抓住時機,“乘門開直進,遂克潼關”②,殺劉知浣, 迫使劉知俊逃至鳳翔。后梁以劉那為永平軍節(jié)度使,鎮(zhèn)守長安,為 穩(wěn)定關中地區(qū)的局勢作出了貢獻。開平四年(910年),后梁加劉 那檢校太保、同平章事。
貞明元年(915年),晉王李存勖乘魏州兵變的機會搶占魏州, 后梁開封尹劉那領6萬大軍北上防御。劉那屯軍魏縣,見河東軍
《舊五代史》卷二三,《劉那傳》。
《資治通鑒》卷二六七,梁太祖開平三年。 隊盡在魏州一帶,太原防務空虛,決定用奇兵襲取太原,再回師 占領河:|匕。劉那為了不讓晉軍發(fā)覺,臨出發(fā)前故意“結蒭為人,縛 旗于上,以驢負之,循堞而行,數日,晉人方覺”①,急派兵追趕。 后因途中陰雨連綿,道路受阻,梁軍病死甚多,劉那被迫班師,屯 軍莘縣(今屬山東)。劉那偷襲太原雖未取得成功,但在當時仍不 失為打擊晉方的良策。
劉那回師莘縣,見晉軍來勢兇猛,實力強盛,又急于尋找梁 軍決戰(zhàn),所以準備長期堅守莘縣,伺機殲敵。劉那上梁末帝書說, 用兵作戰(zhàn),貴在“臨機制變,安可預謀”②。他根據戰(zhàn)場敵我雙方 形勢的發(fā)展變化,適時改變自己的作戰(zhàn)部署,充分體現了 “臨機 制變”的軍事思想。但梁末帝不懂軍事,胡亂指揮,一再批評劉 那膽怯畏敵,強迫劉那出戰(zhàn)。劉那被迫倉促出軍,大敗而歸,貶 官為亳州團練使。
貞明四年(918年)八月,兗州節(jié)度使張萬進見晉軍在河北戰(zhàn) 場不斷取勝,叛梁附晉。梁末帝派劉那為兗州安撫制置使,出兵 征討。經過一年多的圍困,張萬進得不到晉方的援助,處境危急, 其小將邢師遇暗中投降,開城門迎接梁軍。劉那遂進入兗州,殺 張萬進。劉那先后兩次進攻兗州,第一次在天復三年(903年),正 是朱全忠勢力席卷河南、進軍關中的迅速發(fā)展的時期,所以劉那 避開鋒銳,采用偷襲兗州的策略而取得成功。第二次,貞明四年 (918年)進攻兗州,后梁已在河北戰(zhàn)場連連失利。后梁兗州節(jié)度 使張萬進這時歸附晉方,但與晉王李存勖屯軍黃河渡口一帶相距 甚遠,因而劉那決定長期圍困兗州,也取得重大勝利。劉那兩攻 兗州,依據客觀實際情況采取不同對策,這正是他認為用兵作戰(zhàn) 貴在“臨機制變”的充分體現。
貞明六年(920年),劉那出兵討伐河中朱友謙,被晉軍擊敗。 后梁大臣尹皓、段凝誣告劉那逗留養(yǎng)寇,作戰(zhàn)不力,被后梁朝廷 勒令回師洛陽后被毒死,時年64歲。
①②《舊五代史》卷二三,《劉那傳》。 —298 —
劉那是后梁的著名將領,一生用兵作戰(zhàn),被晉王李存勖譽為 “一步百計”,“長于襲人”①。他善于出奇兵,運用暗襲、奇襲的作 戰(zhàn)手段取勝,第一次取兗州和后來克潼關,都是暗襲敵人的典型 戰(zhàn)例。但他與晉軍交戰(zhàn),多方受到后梁朝廷的掣肘,難以施展他 的軍事才能,終遭失敗,飲恨終身?
二、“勇而多智”的周德威
周德威,字鎮(zhèn)遠,小名陽五,朔州馬邑(今山西朔州東)人, 驍勇善射,膽略超群,曾長期在云中(今山西大同)當兵戍邊。周 德威先在晉王李克用手下當騎將,后跟隨晉王李存勖在河北地區(qū) 長期征戰(zhàn),官至內外蕃漢馬步總管、幽州節(jié)度使,最后戰(zhàn)死于疆
場。
唐末天祐三年(906年),周德威、李嗣昭奉晉王李克用之命 攻潞州(今山西長治),降后梁昭義節(jié)度使丁會。次年,后梁出動 10萬大軍長期圍困晉方昭義節(jié)度使李嗣昭于潞州城內。晉王命周 德威為行營軍事統帥,前往解圍。面對敵人強大的軍事力量,周 德威不急于與敵軍硬拼,而采取削弱敵人、伺機進攻的作戰(zhàn)方針。 周德威利用晉騎軍快速機動的強大威力,一方面派出少數精騎不 斷破壞敵人運輸芻糧的通道,一方面出動騎軍進攻梁軍在璐州城 外興筑的夾褰,“倒墻堙塹,日數十戰(zhàn),前后俘馘不可勝計。在 潞州城外的梁軍遭到潞州城內李嗣昭與前來解圍的周德威的內外 夾擊,兵士傷亡很多,不得不困守陣地,閉壁不出。梁太祖幾次 撤換統兵主帥,也無法擺脫潞州城外梁軍被動挨打的困境。最后, 在晉王李存勖親自指揮下,周德威、李嗣昭分道向梁軍進攻,大 獲全勝。
《資治通鑒》卷二六九,梁均王貞明元年。
《舊五代史》卷五六,《周德威傳》。
在潞州戰(zhàn)役結束之前,晉王李克用病卒,兒子李存勖襲王位。 這時,周德威統領河東重兵在外,太原城內人心浮動,惴惴不安。 周德威奉李存勖召見之命,立即引軍返回,留兵太原城下,只身 徒步入城,恭禮謁見晉王。周德威以自己實際行動很快消除了河 東官將們的疑慮,穩(wěn)定了政局。周德威顧全大局,以全局利益為 重,對晉王忠心耿耿,還主動搞好與其他將領的團結,表現出封 建時代軍事將領的可貴品質。這在五代時期軍閥勢力囂張一時的 時代,是極為難能可貴的。
開平四年(910年)柏鄉(xiāng)之戰(zhàn)是梁、晉雙方爭奪河北的一場關 鍵戰(zhàn)役。當時,晉軍營于桕鄉(xiāng)(今屬河北)附近的野河之北,梁 軍在野河之南,雙方相距很近,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梁將王景仁企圖 憑借7萬精兵,急于同晉軍決戰(zhàn),搶先渡河殲滅晉軍。晉王李存 勖認為晉軍自太原遠來河北,又與義武、成德臨時結盟,“利于速 戰(zhàn)”①。周德威冷靜地分析了敵強我弱的情況以及步騎兵作戰(zhàn)的特 點,提出了主動撤退、誘殲敵人的作戰(zhàn)方針?。他向晉王李存勖說, 晉軍作戰(zhàn)主要靠騎兵的優(yōu)勢,騎兵只有在平原曠野地區(qū)才能充分 發(fā)揮出快速機動的威力。倘攻打敵人營壘,則非騎兵之所長。他 要求主動撤軍至高邑(今屬河北),引誘梁軍離開營壘,一舉殲之, 必將獲勝③。晉王李存勖批準之后,晉軍主動后撤。梁軍傾巢而出, 周德威又將梁軍誘至高邑南面,待下午敵軍饑餓難忍之時,周德 威抓緊戰(zhàn)機,突然發(fā)起攻擊,騎軍勇猛沖殺,大敗梁軍。這是五 代時期利用騎軍選擇有利地形作戰(zhàn)而獲得勝利的典型戰(zhàn)例,也是 將敵軍拖得疲憊不堪再伺機破敵的典型戰(zhàn)例。周德威指導這次作 ·戰(zhàn)的謀略是柏鄉(xiāng)之戰(zhàn)取勝的根本原因。
乾化元年(911年),盧龍節(jié)度使劉守光在幽州稱帝,出兵進 犯與晉方結盟的義武節(jié)度使(治定州,今屬河北)。周德威奉命率 師3萬,麾軍北上攻打幽州。劉守光號稱擁有雄兵30萬,遠遠超
①③《資治通鑒》卷二六七,梁太祖開平四年。 ②《百戰(zhàn)奇法淺說》,解放軍出版社版,第32頁。
過晉軍。周德威很快進軍幽州城下,圍而不打,逐步攻占幽州節(jié) 度使所屬州縣,還抽調部分兵力配合成德軍阻擊梁軍北上。劉守 光失去了幽州外圍一些州縣及軍事要塞,孤守幽州城內,外無援 兵,內缺糧草,兩次突圍都被晉軍擊退。周德威身為大將,經常 與兵士們一起馳騁矢石之間,最后攻克幽州城,活捉劉守光。李 存勖特任命周德威為幽州節(jié)度使。這是周德威采取圍城打援的作 戰(zhàn)謀略所取得的重大勝利。后來契丹出動30萬軍隊圍困幽州200 多天,周德威一直堅守城內,終于配合李存審、李嗣源的援兵趕 走契丹軍。
貞明元年(915年)魏州之戰(zhàn),梁大將劉那乘虛偷襲太原。周 德威在幽州未得到晉王李存勖的命令,就主動領1000兵士前往阻 截。當劉鄂受阻回師河北,周德威又跟蹤追擊,搶先占領儲糧重 城臨清,挫敗了劉那企圖斷絕晉軍糧餉的計謀?!杜f五代史》卷五 六《周德威傳》載,“是時德威若不至(臨清),則勝負未可知 也”,高度評價了周德威善于臨機應變以擊敗敵人的功績。
貞明四年(918年),晉王李存勖率大軍,決定直搗汴州,滅 亡梁國。晉軍進至胡柳陂地區(qū)與梁軍接觸。周德威先后兩次勸李 存勖慎重行事,要切實注意梁軍的強大實力,暫時按兵勿戰(zhàn)。他 “請以騎兵擾之,使彼不得休息,至暮營壘未立,樵爨未具,乘其 疲乏,可一舉滅也”①。李存勖反而指責周德威害怕敵人,乃匆忙 挑起大戰(zhàn),以致晉軍喪失2/3。周德威不幸在亂軍中戰(zhàn)死。
周德烕一生征戰(zhàn),最擅于運用騎兵,出入馳突,變化莫測;臨 陣作戰(zhàn),善于根據戰(zhàn)場上敵我雙方的實際情況,想方設法疲憊和 消耗敵人,然后抓住戰(zhàn)機奪取勝利。北宋史學家歐陽修評論周德 威軍事指揮藝術說:“德威老將,常務持重以挫人之鋒,故其用兵, 常伺敵之隙以取勝這是符合周德威軍事實踐的精辟評論。周 德威不愧為五代時期“勇而多智”的著名軍事家,為開創(chuàng)后唐大
《資治通鑒》卷二七〇,梁均王貞明四年。
《新五代史》卷二五,《周德威傳》。
業(yè)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三、“多智算”的李存審
李存審原名符存,字德祥,陳州宛丘(今河南淮陽)人。父 楚,本州牙將。符存“多智算”,愛好兵家之事①,在唐朝末年糾 集家鄉(xiāng)地主豪強鎮(zhèn)壓義軍。符存后來投奔唐朝光州刺史李罕之,又 為河陽小校,多次擊敗蔡州秦宗權軍隊。李罕之為部將所逼,部 下離散,符存被晉王李克用收為養(yǎng)子,隨從征戰(zhàn),多立戰(zhàn)功,任 義兒軍使,賜姓名李存審。
李存審平生經歷大小百余戰(zhàn)。乾化二年(912年),盧龍節(jié)度 使劉守光在幽州被晉軍圍住。梁太祖朱全忠親自北上援救,急攻 蓚縣。李存審這時任河東忻州刺史,屯戍趙州,主動向晉將史建 瑭、李嗣肱提出設奇計破敵的方略。李存審率領部分兵士深入敵 陣活捉俘虜,將其中數人放歸,借以瓦解敵軍的斗志。史建瑭、李 嗣肱各將300騎兵扮成梁軍,進入后梁軍隊陣地,弓矢亂發(fā),左 右沖殺。朱全忠誤以為是晉王李存勖大軍趕到,慌忙退走。這是 李存審出奇兵發(fā)動突然襲擊而以少勝多的重要戰(zhàn)例。李存審因戰(zhàn) 功顯赫,調任邢州團練使。
貞明元年(915年晉王李存勖進占魏州。梁大將劉那偷襲 太原失利,回師河北,營于莘縣。李存審屯于莘縣西面,日夜監(jiān) 視梁軍。不久,劉鄂偷襲魏州,李存審當即率大軍尾隨追擊,大 敗梁軍。李存勖授他為安國節(jié)度使,后調任橫海節(jié)度使,加同中 書門下平章事。
貞明三年(917年),晉盧龍節(jié)度使周德威在幽州被契丹軍重 重包圍,晉大將李存審、李嗣源、閻寶奉命領步騎7萬向幽州進 發(fā)。李存審鑒于契丹多騎兵、晉軍多步兵的特點,提出避免在平 原地區(qū)與契丹交戰(zhàn)的主張。他們經山間險道抵幽州前線。接近契 丹軍隊時,李存審命步兵列陣于后,以羸兵燃燒柴草,施放煙霧, 迷惑敵人視線。然后發(fā)動步兵直趨敵陣,大敗契丹軍,徹底解除 了契丹對幽州的包圍。李存審靈活用兵,創(chuàng)造了以步兵擊敗契丹 騎軍的重要戰(zhàn)例。
貞明四年(918年),梁、晉楊劉之戰(zhàn)后,梁大將賀瓌、謝彥 章屯軍濮州(今山東鄄城北)北面,堅壁不戰(zhàn)。晉王李存勖急躁 輕敵,幾次領少量輕騎向敵營挑戰(zhàn),險遭不測。李存勖有次外出, 李存審攔馬哭諫,要求他多從統一中原的大業(yè)著想,不要輕易冒 險出戰(zhàn)。李存勖不得不勒馬還營。后來李存勖得知李存審不在,快 馬加鞭,沖出營房,率領數百騎逼近梁軍營地,梁將謝彥章以5000 伏兵同時出擊,包圍李存勖。李存審及時率援兵趕到,梁兵退走。 李存審對晉王李存勖一片忠誠,在戰(zhàn)場上時時關注李存勖的安全, 受到晉方全軍上下的普遍贊揚。
貞明四年胡柳陂之戰(zhàn),晉大將周德威戰(zhàn)死,李存審、李彥圖 父子力戰(zhàn),再敗梁軍于土山下,與李存勖會師。次年,李存審代 周德威為內外蕃漢馬步軍總管。李存審攻取德勝寨,筑南北兩城 戍守,與敵軍對壘經年,消滅了大批梁軍,為后來晉軍入汴州創(chuàng) 造了有利條件。
貞明六年(920年),后梁河中節(jié)度使宋友謙攻取同州(今陜 西大荔),背梁降晉。梁大將劉那來攻,晉王李存勖派李存審、李 嗣昭前往馳救。李存審鑒于梁軍一貫輕視河中軍的驕傲情緒,出 敵不意,選精騎200與河中兵一起攻擊劉那營壘,迫使梁軍“自 是不敢輕出”①。晉將李嗣昭等人擔心河中軍有所反復,提出速決 速戰(zhàn)以早定勝負。李存審不肯贊同,堅持“緩師示弱,伺隙出 奇”?之計,按軍不動。然后指揮軍隊出擊,大敗劉那,迫使梁軍 堅壁不戰(zhàn)。李存審為避免晉軍圍殲敵人遭到重大傷亡,接著又采
《資治通鑒》卷二七一,梁均王貞明六年。
《新五代史》卷二五,《符存審傳》。 取“開其歸路,然后追奔”①的戰(zhàn)術,有意派晉將王建及赴沙苑牧 馬,誘使梁軍撤退時再次大敗之。李存審指揮同州之戰(zhàn),靈活用 兵,步步進逼,將后梁名將劉鄂“若嬰兒在人掌股之上”,②聽其 玩弄,是他軍事指揮藝術充分發(fā)揮的表現。
龍德元年(921年),成德鎮(zhèn)大將張文禮殺死節(jié)度使王镕,自 稱留后。晉王李存勖親自出征,接連喪失史建瑭、閻寶、李嗣昭、 李存進四名將領。李存勖改派蕃漢馬步總管李存審為北面招討使, 收復鎮(zhèn)州,結束了戰(zhàn)爭,加李存審檢校太傅、兼侍中。
后唐建國前夕,晉王李存勖命李存審為盧龍節(jié)度使。存審抱 病赴任,坐鎮(zhèn)北疆。同光二年(924年)五月病死于幽州。李存審 一生用兵作戰(zhàn),巧用智謀,盡量避免過早與敵人展開決戰(zhàn),或派 遣部分精兵潛入敵陣,或散布煙霧迷惑敵人,或通過險隘山道達 到前線陣地,或放開部分陣地誘敵出逃,然后出敵不意,運用奇 兵突然出襲,往往取得重大勝利。李存審和周德威都是后唐軍功 卓著的著名將領。
四、“雄武獨奪”的李嗣源
李嗣源本名邈佶烈,是沙陀族沒有姓氏的部民,驍勇善射。他 13歲在沙陀族首領李國昌軍中服役,后被李克用收為養(yǎng)子,賜予 姓名。唐末中和四年(884年),晉王李克用在汴州附近上源驛遭 朱全忠圍攻,李嗣源冒死救護,因而備受重用,令掌親騎。河東 蕃漢馬步軍都指揮使李存信領兵征討,多次失利,李克用派李嗣 源為李存信副將,協同作戰(zhàn),屢獲大勝。乾寧三年(896年),魏 博節(jié)度使羅弘信擊敗李存信于莘縣,李嗣源保護晉軍回師太原。李 克用特命嘉獎,賜李嗣源所屬500騎號稱“橫沖都”,侍于帳下。
《舊五代史》卷五六,《符存審傳》。
《資治通鑒》卷二七一·梁均王貞明六年,胡三省注文。
李嗣源又以“李橫沖”之號而聞名于大河南北。
天復元年(901年),梁將氏叔琮領5萬大軍攻打太原,占領 了河東所屬州縣。李克用困守太原城內,外無援兵,又遇上久雨 不停,太原城墻多處倒塌。李克用在城內焦急不安,不思飲食。李 嗣源、李嗣昭分兵四出,突攻汴軍營壘,梁軍退走。天復二年 (902年),氏叔琮再次進攻太原,李克用打算棄城出逃。李嗣源、 李嗣昭一道率敢死隊日夜出城突襲梁營,擒其驍將游崑崙等,梁 軍失利,燒營退走。李嗣源先后兩次為保護河東統治中心太原城 作出了重要貢獻。
開平二年(908年),晉工李存勖親自援救潞州。晉軍分兵三 路,李嗣源負責攻打潞州東北角,指揮將士砍掉梁軍布置的鹿角 陣,背草填溝,搶先攻入梁軍修建的夾城,大敗梁軍。
乾化元年(911年)柏鄉(xiāng)之戰(zhàn),梁、晉兩軍剛剛交鋒,李存勖 有意激勵李嗣源說,你見到梁朝騎軍白馬都、赤馬都嗎?他們隊 伍整齊雄壯,令人膽戰(zhàn)心驚!李嗣源當即回答:他們的馬軍虛有 其表,即將落入我們的馬廄①。李嗣源配合周德威、李存璋發(fā)起進 攻,直犯后梁白馬都,窮追猛打,直抵邢州(今河北邢臺),俘獲 梁軍不可勝計。柏鄉(xiāng)之戰(zhàn)結束后,李嗣源調任代州刺史。
貞明三年(918年),契丹阿保機圍攻幽州,盧龍節(jié)度使周德 威向晉王告急。李嗣源主動要求領5000騎為前鋒去救援幽州。李 存勖命李嗣源、李存審、閻寶率步騎7萬出征。李嗣源擔任前鋒, 沿途排除險阻,多次擊退設防攔阻的契丹軍,順利到達幽州,與 周德威會合。幾年以后,晉王李存勖授李嗣源蕃漢馬步副總管,升 為晉軍副統帥。
同光元年(923年),后唐與后梁在黃河兩側之戰(zhàn)呈現著相互 對峙的態(tài)勢,繼續(xù)作戰(zhàn)面臨著不少困難,后唐內部意見很不一致, 唐莊宗詢問能否襲取后梁鄆州,將戰(zhàn)火燒到后梁的心腹之地。李 嗣源回答說:“今用兵歲久,生民疲弊,茍非出奇取勝,大功何由 可成!臣愿獨當此役,必有以報①李嗣源隨即奉命帶5000步騎 渡過黃河,出敵不意,一舉占領鄆州。不久,大臣郭崇韜建議乘 勝襲取汴州,也得到李嗣源的堅決支持。.李嗣源分析說:后梁段 凝領大軍駐在黃河北側,因河水阻隔,無法迅速赴援汴州。而鄆 州離汴州很近,“若晝夜兼程,信宿即至,段凝未起河譎”,則汴 州已為我有?。并再次要求擔任前鋒,直趨汴州。唐莊宗批準了李 嗣源的建議,以他為前鋒,搶先攻入汴州,滅亡后梁。唐莊宗高 興地對李嗣源說,我有天下,得你英勇血戰(zhàn),當與你共有之③,并 授李嗣源中書令、蕃漢馬步總管。
李嗣源先后隨同李國昌、李克用、李存勖祖孫三代征戰(zhàn),將 近半個世紀,軍功卓著。唐莊宗進入洛陽后,由于李嗣源功高震 主,莊宗產生猜疑,遂派人監(jiān)視,君臣之間發(fā)生嚴重裂痕。同光 四年(926年)趙在禮據魏州反,因河南尹張全義等人的奏請,唐 莊宗派李嗣源統兵征討。李嗣源到達魏州,與亂兵聯合起來,引 兵南下,入洛陽稱帝,是為明宗。唐明宗在位7年,比較大的戰(zhàn) 爭有天成三年(928年)王晏球討定州王都,長興元年(930年) 石敬瑭討東、西川之戰(zhàn)。但他這時60多歲,年事已高,無力披甲 出征,只能在宮中遙控而已。長興四年(933年),李嗣源病死于 洛陽。
李嗣源從普通的親兵登上皇帝的寶座,經歷了將近半個世紀 的火與血的戰(zhàn)爭考驗。梁、晉爭霸的所有重大戰(zhàn)場,幾乎都留下 了他的足跡。李嗣昭、周德威等名將相繼戰(zhàn)死后,李嗣源更肩負 重任,成為唐莊宗主要依靠的高級軍事將領??v觀李嗣源幾十年 的戰(zhàn)爭實踐,他勇敢果斷,多次擔任前鋒軍將,為晉軍開辟前進 的道路;率領精騎沖鋒陷陣,使敵軍遭到重大傷亡;善于了解判 斷敵我雙方不斷變化的復雜情況,伺機發(fā)起突然襲擊,奪取重大
《資治通鑒》卷二七二,唐莊宗同光元年。
《舊五代史》卷三十,《唐莊宗紀》。
《舊五代史》卷三五,《唐明宗紀》。
勝利。
五、臨敵“必以身先”的郭威
郭威出生于邢州堯山(今河北隆堯縣西),家境貧寒,18歲入 潞州應募當兵。入伍之后,“多閱簿書,軍志戎政,深窮綮肯”①, 又跟隨李瑗學習兵書《閫外春秋》,深通兵法要義,為他后來統兵 作戰(zhàn)、治理國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后晉時,劉知遠為侍衛(wèi)親軍都虞候,郭威被置于左右,深受 信任。劉知遠調任河東節(jié)度使,郭威隨同前往,任蕃漢兵馬都孔 目官,參與河東幕府軍政機密。契丹滅亡后晉,郭威見契丹統治 集團暴虐貪殘,大失人心,勸劉知遠及早稱帝,奪取中原政權。當 劉知遠決定自太原南下進軍汴州后,途經哪條路線,各種意見很 不-致,郭烕提出經晉州(今山西臨汾)、陜州(今河南三門峽市 西)再進軍洛陽、汴州,被劉知遠采納后,迅速進軍到達大梁。這 表明郭威胸懷韜略,具有卓越的軍事才能。
劉知遠建立后漢,命郭威為樞密副使,與樞密使楊邠負責全 國軍旅大事。后漢高祖劉知遠臨終前,命郭威、史弘肇等人為顧 命大臣,輔佐皇子劉承祐。后漢隱帝即位,升郭威為樞密使。乾 祐元年(948年),河中李守貞、長安趙思綰、鳳翔王景崇三道連 衡叛亂,后漢派去平息叛亂的軍事將領分別屯軍潼關、同州、咸 陽(今陜西咸陽東北)和長安附近,各自為政,互相觀望,師老 無功。漢隱帝乃命郭威為西面軍前招慰安撫使,統一指揮討伐三 個叛鎮(zhèn)的戰(zhàn)爭。郭威這次作戰(zhàn)的指揮藝術,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確定以河中李守貞為主要進攻方向。由于河中李守貞是三 鎮(zhèn)作亂的主帥,又富有作戰(zhàn)經驗,占領有利地形,在三鎮(zhèn)連衡作 亂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長安、鳳翔兩鎮(zhèn)只不過是處于李守 貞之下的從屬地位。只要討平了河中李守貞,削平長安、鳳翔就 迎刃而解。所以郭威將大軍部署在河中戰(zhàn)場,而且親自指揮,始 終抓住作戰(zhàn)的主要方向,不達目的,決不罷休。同時也不放松對 長安、鳳翔的作戰(zhàn)。第二,進攻河中、長安、鳳翔,是一場攻打 大城市的攻堅戰(zhàn)。郭威不急于求成,采取長期圍困、伺機殲敵的 方針,堅決切斷河中、長安、鳳翔城內與外界的一切聯系,待敵 兵疲糧盡,然后一舉殲滅。郭威還很注意發(fā)揮軍事統帥的表率作 用,在河中前線“臨矢石,冒鋒刃,必以身先,與士伍分甘共苦。 稍立功效者,厚其賜與,微有傷痍者,親為循撫”①,激勵了廣大 將士的高昂士氣。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奮戰(zhàn),郭威奪取了平息三個 叛鎮(zhèn)的全面勝利,凱旋回朝。漢隱帝特別嘉獎,賜以金帛、玉帶, 加官檢校太師兼侍中,大大提高了郭威在后漢朝廷中的威望。
乾祐二年(949年),契丹軍攻掠河北,前鋒到達魏博鎮(zhèn)境內。 漢隱帝派樞密使郭威鎮(zhèn)守鄴都,統領諸將防御契丹。乾祐三年,又 任命郭威兼任鄴都留守、天雄節(jié)度使,河北地區(qū)兵甲錢谷統一聽 從郭威的調動。不久,朝廷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加劇,漢隱帝與一 伙親信臣僚密謀殺死了大臣史弘肇、楊邠,并派人赴魏州謀害郭 威。郭威隨即以清君側為名,自魏州南下,進入汴州,滅亡后漢, 建立后周王朝。
郭威稱帝后,大力推行改革,后周政治、經濟、軍事各個領 域開始出現蓬勃發(fā)展的局面,為周世宗統一全國事業(yè)打下了堅實 的基礎。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