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活著,都有欲望,七情六欲浸染的氛圍下,難免會生出各種煩惱,人的熾情和欲望又會在外界和內心不清的狀態(tài)下,加速生出更多的悲苦,由此,我們定期都會面對那些負面時刻,有的人甚至每天都會煩惱纏身,或由于家庭、或由于事業(yè),或由于情感,或由于活著本身,反正始終無法做到像佛家所說的“六根清凈,自在大德”。 那么,面對自我困惑,負面情緒,以及更大意義上的人生中的生老病死,我們該如何對待呢?是坐以待斃,任由發(fā)展,還是調整自我,勇面一切呢?今天哲學詩畫,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下。 1,現(xiàn)代人的通病之一——后悔于過去、不滿于現(xiàn)在、憂懼于將來。 與這個世界上的絕大多數(shù)人一樣,你我都不過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努力活著的普通人,沒有誰能超脫生死,看破一切,進而跳出三界之外看世界。作為蕓蕓眾生中的一員,我們只能跟隨著別人進入到這個社會,然后為了生活和生存不停地奔波,忙碌,為了自己的肉身能夠存續(xù)下去,不得不出賣自己的時間和自由,以換得肉體的健康,但是為此我們失去的也很多,比如精神,比如自由的靈魂,還有對家人的陪伴。 在生活慣性的巨大推動下,我們的身心越來越疲憊,因為處在欲望和物質的現(xiàn)代社會,金錢的支撐和經濟的發(fā)展是最主要的,其他的似乎都要從屬于它那巨大而飛速的大輪子之下,如此種種,我們的心靈呈現(xiàn)出什么狀態(tài)呢?肯定是:后悔于過去,不滿于現(xiàn)在,憂懼于未來,不少人患了抑郁癥,更有一部分人夜里怎么也無法做到安眠。 焦慮、陣痛、時而的極度快樂和時而的極度空虛非常微妙的交織在了一起,構成了我們這個時代的重要精神特質。這是一個基本的前提和判斷。 2,一切痛苦、不開心或負面情緒,都是我們自找的,與他人或外界雖有些關系,但終歸在于一個“我” 哲學詩畫一直在考慮一個問題,即為什么我們不能輕松、快樂地享受這個美妙的世界?也就是平日里有人說的享受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而不是欲望的奴隸。 當莊子的妻子死去時,他剛開始非常悲痛,以至于不能自持,但后來他卻進入了截然相反的狀態(tài)——擊盆而歌,這是為何呢?是什么促使他有如此大的轉變呢?哲學詩畫認為莊子妻子死后的某一時刻,應該突然明白了死亡的真相,看到了事情的實情和人本身在宇宙中所處的位置。我的猜想是:他突然在某一瞬間頓悟了,認識到了無論是親人還是其他的別人,都只是大自然中的一環(huán),和萬物一樣,和任何其他動物比如蟲子、鳥兒一樣,早晚都要回歸到大地和自然的懷抱,既然死和生一樣,都是自然規(guī)律,我們?yōu)楹我纯弈兀繎摓樯膫ゴ筝嗈D而歡歌才對。 命運無常、生老病死,在這些面前,人類本就是渺小的,無能為力的。對待死亡或所謂的負面情緒,我們應該看淡看開,應該學會把它歸入到萬物的自然生發(fā)、自然死亡的運行大道之中,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看清生命的本質,進入到一種向上飛升的無上境界。這才是莊子想要告訴我們的。 3,對于人生的苦惱和負面,我們該如何主動應對? 既然上天和父母把我們降生到了這個世界,無論是被動的還是主動,無論是情愿還是不情愿,無論這個世界如何的好還是如何的壞,我們都已經來了,在面對入世和出世的選擇時,實際上我們只有一種選擇,即入世作為,勇敢面對今生。我們并不是完全被動的,因為我們是人,有自己的行為意志和選擇權,更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雙重改觀。如何做呢? 首先,相比于古人的連年征戰(zhàn),整日為溫飽擔憂發(fā)愁,相比于那時的物質上的極度匱乏和生產力的極度落后,我們現(xiàn)代人的生活已經是非常幸福、非常美好的了。在這個心理暗示下開展我們的生活,是杜絕和除掉悲苦心理、負面情緒的有效武器。 再對比下同時代的人群,有的人從一出生就先天殘疾,或者患上各式各樣的不治之癥,與這些生命相比,我們有什么不能珍惜或放棄的呢?還有些是后天的,比如張海迪、霍金、史鐵生等人,他們即便殘疾了,在輪椅上依然創(chuàng)造出了比正常健康人所無法達到的成就。 歷史上的偉大人物,還有這些先天或后天帶有殘疾的奇跡創(chuàng)造者,無不命運多舛,其人生也無不苦難叢生,但他們并沒有放棄對希望的追尋,對生命的熱愛和執(zhí)著,他們仍然堅強地生活著,在真正了解了這些之后,我們有什么理由自輕自賤?整日沉浸于負面情緒呢? 其次,那些不如意之處,不是不開心能夠解決的。 心理學家認為憂愁其實是一種人的懶惰心理,如果我們勤奮起來,讓自己狀態(tài)飽滿的投入到工作或有意義的事情當中,我們就會忘記憂愁,忘記不快,忘記那些傳播快且容易傷人的負面情緒。盡管有些事情非人力可及,但我們還是有很多屬于自己的夢想,有很多對待生活時出現(xiàn)的自我選擇權,幸福其實離我們并不遠。 一花一世界,一念一菩提。有時一剎那的情感流轉,即可讓你我達到幸福和美好的頂點。一切取決你如何看。 面對生命的只有一次,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平等的。不論年輕、蒼老,不論富貴、貧窮,只要你還活著就是好的,只要你還擁有生命便已足以。黑格爾曾告誡那些自殺或抑郁患者,他說“活著就是我們存在的最大意義。只有活著,我們才能有可能了解一切。” 在戰(zhàn)亂國家,比如如今的敘利亞,以前的阿富汗,人的生命如此危險,如此脆弱,一個小孩昨天還歡聲笑語的玩耍著,可今天就被戰(zhàn)機投下的炸彈給炸死了。一個家庭昨天還其樂融融,盡享天倫,可今天就要悲苦的面對新起之墳,面對親人的離去和今后生活的巨大陰影,體驗著那種所有的塵世悲歡和生命榮辱在眼前轉瞬即逝,灰飛煙滅的絕望心境。 對此,你又當如何看呢?生命,只有一次。用在不開心和小我的煩惱上,實在太浪費了,太不值得了。 所以,當我們沉淪于負面情緒時,請告訴自己:人走到今天,真的不易,生命,只有一次,我們切莫浪費。 |
|
|
來自: 知魚之樂uo5wuu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