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東坡一生歷經(jīng)沉浮,天南海北四處奔波,多次被貶,卻因此也成就了“宋朝第一吃貨”的美名。甚至,今天他吃貨的美名,都快要蓋過他的詩文了。 這一開頭,我還是先給各位講講東坡肉的故事吧。在宋神宗熙寧十年(四月,蘇軾赴任徐州知州。七月七日,黃河決口,洪水圍困徐州,水位竟高達(dá)二丈八尺。蘇軾以身卒之,親荷畚插,率領(lǐng)禁軍武衛(wèi)營,和全城百姓抗洪筑堤保城。 經(jīng)過七十多個晝夜的艱苦奮戰(zhàn),終于保住了徐州城。全城百姓無不歡欣鼓舞,他們?yōu)楦兄x這位領(lǐng)導(dǎo)有方,與徐州人民同呼吸、共存亡的好知州,紛紛殺豬宰羊,擔(dān)酒攜菜上府慰勞。蘇軾推辭不掉,收下后親自指點(diǎn)家人制成紅燒肉,又回贈給參加抗洪的百姓。百姓食后,都覺得此肉肥而不膩、酥香味美,一致稱他為“回贈肉”。此后,“回贈肉”就在徐州一帶流傳,并演變成了傳統(tǒng)名菜“東坡肉”。 除了東坡肉,蘇東坡一生最愛吃的兩道美味,一是荔枝,二是河豚。這在他的詩文中都有體現(xiàn),而今天說的“西施乳”其實(shí)就跟河豚有關(guān)?!疤J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蘇東坡這句詩,揭示了江南人們對河豚的喜愛。 尤其是長江中下游原吳國所屬的揚(yáng)州、南京、常州、武昌等地人們,最喜歡吃河豚。蘇東坡在常州時,有一位同樣也很講究吃的官員,家里養(yǎng)了個很會燒菜的廚師,聽說大文豪蘇東坡在常州,便盛情邀請他到家里品嘗“西施乳”。 您可別想歪了,可不是這個啊!“西施肉”可是正經(jīng)的一道菜,在蘇州官員吃肉的席間,壓軸菜就是西施乳。西施乳上來之后,蘇東坡拿起筷子夾了一口,在所有人注目下嚼了起來,吃完一言不發(fā)。 這下主人可急壞了,到底是好吃還是不好吃您倒是給個話啊,還等著您這評語出去吹牛呢?主人家的女眷和孩子,也躲在屏風(fēng)后面偷偷著急,這蘇大詩人怎么不給評語呢? 過了半晌,蘇東坡依然沒說話,繼續(xù)拿筷子不停地夾著吃起來,直到一盤菜快給他吃完了,這才放下筷子,緩緩冒出四個字:“也值一死”。 聽了這話,主人家一顆懸著的心總算放下了,能得到最會寫詩又最會吃的蘇東坡這一句話,足夠炫耀幾輩子的。蘇東坡吃的西施乳,其實(shí)就是河豚做成的,因河豚有毒弄不好吃了會死人,所以蘇東坡說冒死一吃,也值了。 據(jù)史書記載,古時江南一帶人將吃河豚的文化發(fā)揮到了極致,他們不僅整條吃河豚,還將河豚分部位進(jìn)行烹飪,西施乳、河豚皮、河豚肉,是河豚身上最好吃的三個部位,并稱河豚三美。 那西施乳是河豚的什么部位呢?有的人說那是河豚魚的白肚皮,簡直瞎扯。其實(shí),這西施乳是雄河豚的精囊,現(xiàn)在叫河豚白子,日本料理中常見,里面裝的是河豚的子孫。 做好后的西施乳白白嫩嫩滑滑的,所以叫這么個香艷的名字。清朝陸云士有詩說:不使纖塵沾鼎俎,乳炙西施甚美。 野生河豚是真有毒,我建議大家還是別去嘗試了,否則吃死了都沒人管埋。不過現(xiàn)在河豚多數(shù)都是飼養(yǎng)的,河豚本身是無毒的,只是它吃的東西有毒,之后就會漸漸的在體內(nèi)形成毒素。 
 我膽兒小,您就是跟我說破了天,我也不敢吃河豚~~ | 
|  | 
來自: liang1234_ > 《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