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斗轉星移,光陰似箭。 唐肅宗死后,當年的廣平王即位登基,是為唐代宗。大歷三年(768)四月,李泌被重新召回京師,唐代宗專門為他在蓬萊殿側修一書院,并打算任命他做宰相,李泌仍是堅意推辭,唐代宗也是無奈。 轉眼到了端午節(jié),王公大臣紛紛向代宗皇帝進獻奇寶珍玩,唯獨李泌無絲毫表示,代宗很奇怪,便問道: “先生為何無所貢獻呢?”李泌答道: “臣身居禁中,從頭到腳的穿戴都是陛下所賜,這赤條條一個身子能獻什么呢?”代宗道: “朕希望得到的正是你那赤條條的身子呀! ”李泌道: “臣身不屬于陛下,還能屬于誰呢?”唐代宗大喜道: “先帝(肅宗)欲使卿屈就宰相,卻未成功,今日你既然允獻自身,那么就該聽朕主張,你已身不由己了! ” “陛下想讓臣做什么?”李泌問道。 “朕要卿吃酒肉,娶妻室,受祿位,做俗人。”代宗答道。 李泌聞言,不由淚如雨下,對唐代宗道: “臣已絕粒二十余年,不愿介于世俗三界之中,陛下何必要臣自毀節(jié)守呢?”唐代宗道: “流淚能有何用?卿居此九重之內(nèi),你還能不答應嗎?” 結果,李泌被迫娶了一位女子為妻,并接受了唐代宗在光福坊賜給的宅第。李泌只得奉命在宅第與蓬萊書院中輪番住宿。唐代宗常就軍國大事與他諮議謀劃。但李泌仍沒有去做朝廷的正式官員。 大歷五年(770),宰相元載協(xié)助唐代宗除去了大宦官魚朝恩,遂志氣驕溢,弄權舞智,貪贓受賂,僭侈無度,在朝廷上指手劃腳。他對李泌得寵十分嫉視,就向唐代宗道: “李泌常與一幫親信故吏在北軍(北衙禁軍)宴飲,他們與魚朝恩關系不同尋常,應派人追查?!痹d的驕橫已使唐代宗有些厭惡,見其排擠李泌,心中更是不滿,他說: “北軍將校都是李泌的故交,是朕讓他去跟他們喝酒來聯(lián)絡感情的,誅殺魚朝恩時,李泌也曾參預謀劃,你不要亂加懷疑!”不過,唐代宗還是考慮到對李泌重加安置。 正巧,江西觀察使魏少游求朝廷派員去作參佐,唐代宗就對李泌講: “元載不能容卿,朕想讓你到魏少游那里去避一下風頭,等朕決意除掉了元載,再找你回來。”就這樣,李泌出京去作了江西觀察判官。 直到大歷十二年(777),唐代宗才處決了元載,到第二年,派人把李泌從江西請回京城。見面后,唐代宗同李泌談及元載之事,說: “與卿一別就是八年,好不容易才殺了這個賊,幾乎不能和你見面!”李泌說: “臣下有罪,早就該處置,何必太過于容忍?”唐代宗說: “做事應該十全,不可輕發(fā)。”不多時間,唐代宗又聽信宰相常袞的話,在大歷十四年 (779)正月,借著澧州(今湖南澧縣東南)刺史有缺,讓李泌出京做了州刺史。不久,又改任杭州(今屬浙江)刺史。任職期間,皆有政績。 李泌在代宗時,從一個世外隱士逐漸地成為“俗人”,并作了朝廷官員,他的生活道路也發(fā)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到唐德宗時期,這種生活的變化更加急劇了。 四 建中四年(783)時,因涇師之變,唐德宗逃往奉天(今陜西乾縣),李泌被征赴行在,授以左散騎常侍。為了能盡快收復京師,唐德宗在命令李晟、渾瑊全力進討長安(今陜西西安)的同時,還派人到吐蕃求救兵,答應事后割讓安西、北庭之地。在河西、隴右失陷后,安西、北庭仍在頑強地抵抗著吐蕃的進攻。到第二年京師光復后,吐蕃來要二鎮(zhèn),唐德宗居然要答應他們,李泌說: “安西、北庭控制西域諸國及十姓突厥,部屬皆是悍兵,他們盡忠竭力為國固守邊隅,使吐蕃被牢牢牽制不能并兵東侵,如果割棄二鎮(zhèn),關中就會危險了! 且吐蕃當日救援,自持兩端,不肯力戰(zhàn),又掠我州縣,與賊兵無異,怎么能答應他們的要求呢?”結果,朝臣贊同李泌的意見,兩鎮(zhèn)得保存下來。 后來,朔方節(jié)度使李懷光反叛,因天下蝗旱災重,財力不濟,朝廷上有人主張赦免李懷光,從此休兵。唐德宗曾征求眾人的意見,李泌弄破一片梧桐樹葉呈給唐德宗,并說: “陛下與李懷光,君臣之分不可復合,如同此葉?!碧频伦诒忝靼琢怂囊馑迹忠蚝訓|節(jié)度使馬燧主動請纓,又立下軍令狀,保證一個月內(nèi)平定李懷光叛亂,唐德宗才沒有動搖。 不久,陜虢都知兵馬使達奚抱暉鴆殺節(jié)度使張勸,謀求節(jié)鉞,并與李懷光的部下勾結。唐德宗十分擔擾,恐陜州(今河南三門峽)一亂,水陸轉運中斷,朝廷仰給的江淮財賦將無法運抵京師,于是在貞元元年(785)七月時任命李泌出任陜虢都防御水陸運使。唐德宗打算派神策軍護送他赴任,前往陜州城,問他需要多少人馬,李泌道: “陜州城三面懸絕,若是用兵攻打不經(jīng)幾個月是不行的,臣不必多帶人馬,單騎前往就可以了。” “單騎怎么能入城呢?”唐德宗問。 李泌回答道: “陜州兵馬向無叛逆,現(xiàn)在唯達奚抱暉欲求旌節(jié)。若是大兵壓境,他們一定會嚴陣以待; 若臣一人前往,他們就不會興師動眾,要是派人來殺臣,未必不被臣說服。況且今又有河東兵馬從中威懾,料他們也不敢輕舉妄動! ”唐德宗見他態(tài)度堅決,只好依從。 李泌臨行前,對陜州軍中在京將吏及其進奏官散布說: “圣上因陜、虢二州饑饉,命我領運使負責督運江淮米粒以賑濟州境,所以不授我節(jié)鉞; 若是陜州兵進討李懷光有功,達奚抱暉可得賜節(jié)度使!”這一信息很快反饋到陜州,李泌對唐德宗說: “欲使陜州兵卒思米,抱暉思節(jié),各有所求,臣必無危險了!”于是,李泌單騎赴任,到陜州(今河南三門峽)后安頓將士,使當?shù)厥孔涞毛@安謐,李泌很恰當?shù)靥幚砹岁冎蒈娭械尿}亂。同時,他又開鑿山嶺修車道至三門峽,使沿途漕運更加便利,李泌因勞得加檢校禮部尚書。 貞元三年(787),淮西兵駐守鄜州(今陜西富縣)防秋者,突然有4000人叛歸,唐德宗急令陜虢觀察使李泌發(fā)兵堵截,不準他們渡黃河東歸。陜州兵馬本不多,李泌得令后就派人在靈寶(今屑河南)先供給淮西兵食物,在其到達陜州城西七里處宿營后就不再供應食品,并派一支400人的精兵,分作兩隊,在太原倉(今河南三門峽西)的隘險之處設下埋伏,他還告誡伏兵將領: “淮西兵經(jīng)過時,只準大聲呼叫,虛張聲勢,不準出擊,不準阻止,待其大隊快要過去時,則隨后出擊,以使敵人無心戀戰(zhàn),自相踐踏沖撞?!惫?,在淮西兵路過時,他們依計而行,又有鄰近村莊的健壯丁民攜帶弓箭、刀槍助威,敵兵損失四分之一,淮西兵馬使張崇獻被活捉。同時,李泌又派兵圍追并設下重重伏兵,使敵余眾處處挨打,最終僅有47人回到蔡州(今河南臨汝),淮西節(jié)度使吳少誠見歸兵數(shù)少,只得全部斬首以做樣子給朝廷看,同時又派使者帶著禮物向李泌致意。事后,李泌把俘獲的張崇獻等 60余人送往京師,結果,唐德宗詔令全部在鄜州(今陜西富縣)軍門處斬,以儆戒防秋之眾。 貞元三年(787),朝廷發(fā)生了一系列的重大變故。因為同吐蕃會盟一事,唐朝大將李晟、渾瑊、馬燧被吐蕃尚結贊離間,相繼被朝廷奪去了兵權,朝廷上宰相張延賞、齊映不和,李晟等人處境不佳,君臣相疑,使政治局勢相當緊張。唐德宗決意啟用李泌為宰相,貞元三年六月,以李泌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而李泌居然未再推辭,而是慨然從陜州(今河南三門峽)回京赴任。 李泌第一次入政事堂視事時,與李晟、馬燧等一起入見唐德宗。唐德宗對他說: “你當年在靈武(今屬寧夏)時,就該做這個官,你卻推辭。朕現(xiàn)在用你為相,想與你定個約: 你切不可報仇,你有恩要報,朕當為你代報?!逼鋵嵾@是擔心李泌任相后會自行其是,濫行職權,李泌答道: “我素來信奉道教,不與人結仇,也無甚私恩要陛下代為報答。臣今日倒想與陛下也定一約,不知可否?” “有何不可?”唐德宗顯得蠻痛快。 李泌道: “愿陛下勿加害功臣! 臣受陛下厚恩,固無形跡。李晟、馬燧有大功于國,卻遭人讒陷,萬一陛下有加害之心,則宿衛(wèi)之士、方鎮(zhèn)之臣,都會因失望而憤懣,恐怕中外叛變,導致天下大亂。為人臣者,得陛下愛信就是最大的榮耀,倒不在乎做什么官職。臣當年在靈武時,也沒有什么職務,而將相皆受臣指揮; 雖陛下拜李懷光為太尉,而李懷光仍是反叛,陛下都是親眼所見。李晟、馬燧他們富貴已足,陛下誠能坦然相待,他們也就安心,國家有事就出行征伐,無事則入朝任職,豈不是很好嗎?所以,愿陛下勿以二臣功大而忌之,二臣勿以位高而自疑,天下便可永保無事了。”唐德宗聽罷,答應不加害二人,李晟、馬燧也涕泣拜謝,表示感激。 看來,李泌入相后,他很大的一部分精力都用于調(diào)解朝廷各種關系上了,尤其是人事方面的沖突和相互之間的爭執(zhí),更是李泌經(jīng)常向唐德宗談論的內(nèi)容,由于他能陳述利害,說理透徹,能打動唐德宗的內(nèi)心,所以,李泌起到的作用是外人無法比擬的。 太子李誦(即唐順宗)曾因其妃蕭氏之母郜國公主行蠱媚之術、交通外人受到牽連,被父親唐德宗責叱一番,險些被廢黜,而代之以唐德宗的侄子侄王。李泌認為: “陛下有一子而生疑忌之心,卻要立侄子,臣覺得事情有所不妥,何況將來會有許多麻煩呢!”唐德宗不高興地說: “你明著違背朕的旨意,不顧你家族的命運嗎?”李泌對答道: “臣已年老,位居宰相,因諫事被誅,死得其所。若皇太子被廢,來日陛下悔悟,會說‘我有一子而殺之,李泌卻不勸諫,我也殺了他的兒子!’屆時,臣真是絕了奉祀了?!崩蠲谶呎f邊嗚咽流涕,他仍接著說: “果是太子有過遭廢,請另立皇孫,千秋萬歲后,天下猶陛下子孫之天下。況且郜國公主因其女妒忌而蠱惑東宮,太子又有何罪?怎能因妻母之過而連累太子呢?”如此數(shù)番爭執(zhí),李泌終于說服了唐德宗。李泌為了使唐德宗相信他保護太子是出自公心而無私欲,主動提出辭職,沒有被批準。 在貞元三年(787)時,李泌又向唐德宗提出了“北和回紇,南通云南(南詔),西結大食、天竺”以困吐蕃的計劃。起初,唐德宗因為當年回紇兵助討安史之亂時在陜州(今河南三門峽)對他極不禮貌而耿耿于懷,堅決不答應與回紇和好,他說: “朕對你的話,句句都可聽從,至于和回紇修好,宜待子孫們?nèi)プ隽?,朕有生之年,毫無可能! 陜州之恥,朕無時能忘掉它! 你還是不要費口舌了!”李泌向唐德宗反復開導,但都遭拒絕。后來李泌仍然堅持不懈并提出若不答應許和回紇,就請準他辭職,唐德宗只得勉強答應。在李泌的努力下,唐與回紇重新訂立和約,回紇合骨咄祿可汗向唐德宗稱兒及臣,唐許以咸安公主嫁回紇,與之和親?;丶v得唐許婚,自然極為喜悅,愿意為唐牽制吐蕃,數(shù)年后,南詔也脫離吐蕃,重新恢復了與唐朝的友好關系,從此,唐蕃之間因回紇、南詔的向背使力量對比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吐蕃終于不能再大規(guī)模向唐朝侵擾,使唐朝免去了以往吐蕃的巨大威脅。在李泌的政治生活中,這是最突出的成就之一,他的這一計劃的實施,對于唐蕃的發(fā)展都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貞元四年(788)二月,李泌向唐德宗提出自己年邁體衰,獨任宰相,精力耗竭,有所不支,請求皇上另外再任命一位人為相,唐德宗道: “朕也深知你勞苦,但并未得合適人選呀! ”談論之間,唐德宗與李泌談起了他即位以來的一些宰相。他說: “人人都說盧杞奸邪,朕并不覺得如此!”李泌道: “就讓陛下一人不覺得,正是他的奸邪之處。若是陛下早覺到了,哪有建中時奉天之禍呢?”唐德宗說: “那是天命,與盧杞不相干的?!崩蠲谡f: “天命二字,他人都可以說說,唯有君、相不可說。因為君相是造命之人,若是君相言天命,那禮樂刑政還有何用?商紂王說‘我生不有命在天! ’商于是也就亡國了?!碧频伦谡f: “盧杞為人小心,對朕的話無所不從,而且他又沒有學術,不能與朕爭長論短,朕反倒對他有些懷念!”李泌道: “言無不從,就是忠臣嗎?《論語》說‘言而莫予違’,正是孔子所說的‘一言喪邦’呀! ”唐德宗對李泌評價說: “卿是與眾不同的。朕所言得體,你就面帶喜色; 所言不當,你就面帶憂慮; 雖時常有逆耳之言,但朕細細思來,也覺有理。你講話態(tài)度和順,說理深透,又無凌傲之氣和好勝之志,使人信服,不能不從。朕也為此常暗自慶幸于得卿也!”李泌正是能夠摸清唐德宗的內(nèi)心活動,所以才能盡可能地使他接受一些良好的建議。當然,李泌并不可能事事都向唐德宗提出勸諫,在不少事上,李泌也只能心懷惆悵而不敢言。不過,在當時的時代條件與政治環(huán)境中,李泌的言行已是超乎尋常了。 貞元五年(789)二月,已身染疾病的李泌又屢次請求唐德宗另委任宰相,并推薦了竇參與董晉二人。這大概是李泌最后一次向唐德宗進言了。不久,竇參、董晉被任命為宰相,而唐德宗看中的戶部侍郎班宏因李泌的反對未能身居宰衡。 這年三月,李泌病死,終年68歲。死后得贈太子太傅。有文集20卷傳于世,今已不存。其子李繁曾撮其生平事跡著《鄴侯家傳》,載其事跡甚詳,而后世史家有譏其語多妄誕不實者,但宋人司馬光撰《資治通鑒》、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中的《李泌傳》,語多采用《家傳》。當時人對李泌的一生行止作為就有不同的評價。李泌身歷四君,飽經(jīng)亂世,又精通道家學說,一生行跡確實有異常人,而其功過是非當有公正評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