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季節(jié)轉換與天穹日月星辰位置變化有直接關系,世間時令變化受制于天文,日月星辰系人們確定世間流轉的重要參照物。天星十二穴命名意為取穴應與時辰相關,即相當針灸應用的“子午流注”、“飛騰八法”等。原十一穴,由金·馬鈺(丹陽順化真人)撰為歌訣,載《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至明初徐鳳《針灸大全》加入太沖稱為《馬丹陽天星十二穴并治雜病歌》。天星十二穴均為四肢穴,足三里、內廷屬足陽明胃經;曲池、合谷屬手陽明大腸經;委中、承山、昆侖屬足太陽膀胱經;太沖屬足厥陰肝經;環(huán)跳、陽陵泉屬足少陽膽經;通里屬手少陰心經;列缺屬手太陰肺經。臨床應用主要為“擔截法”,即配穴方法為主;穴位特點:針感強-療效高、針刺深-效應大、四肢穴-安全好、易暴露-取穴準,見效迅速,針到病除;相互配穴,難癥即消。 1天星十二穴地上的自然季節(jié)轉換與天穹中的日月星辰的位置變化有直接關系,世間時令變化受制于天文,日月星辰也就成為人們確定世間流轉的重要參照物,因此用“天星”十二穴命名,意為取穴應與時辰相關,即相當于針灸應用的“子午流注”、“飛騰八法”[1]等。 天星十二穴在全身重要穴位歸類中居主要地位,在針灸發(fā)展的過程中,各朝代的針灸醫(yī)師不斷從實踐中總結經驗,為了以少代多,便于臨床應用,通過實踐對其作用及功能進行驗證,從個體幾百個穴位中精選出來的。 天星十二穴為臨床常用的十二個要穴,原為十一穴,由馬鈺(丹陽順化真人)撰為歌訣,載于元代王國瑞的《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2]一書。至明初徐鳳《針灸大全》[3]予以增刪加入“太沖”稱為《馬丹陽天星十二穴并治雜病歌》,總訣是這樣寫的“三里內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沖昆侖穴,環(huán)跳并陽陵,通里并列缺,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訣,治病如神靈,渾如湯潑雪,北斗降真機,金鎖教開徹,至人可傳授,匪人莫浪說”[4]251。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4]252多數為四肢穴,其中足三里、內廷屬足陽明胃經,曲池、合谷屬手陽明大腸經;委中、承山、昆侖屬足太陽膀胱經,太沖屬足厥陰肝經,環(huán)跳、陽陵泉屬足少陽膽經,通里屬手少陰心經;列缺屬手太陰肺經。天星十二穴臨床應用主要以“擔截法”[5],即配穴方法為主。 天星十二穴是全身要穴歸類的一個類別,天星十二穴各穴在其他要穴類別中多居主要地位,大多數都是十二經五輸穴中的一穴[6]562。 古代常用四總穴,即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均在十二穴內;足三里、合谷、環(huán)跳又各為回陽九針之一穴;陽陵泉穴為八會穴之筋會;列缺穴是八脈交會穴之一6]647。 2 穴位特點2.1 針感強-療效高針刺得氣與否與治療效果密切相關?!鹅`樞·九針十二原》:“刺之而氣不至。無問其數,刺之而氣至,乃去之,勿復針”[7]30,《 靈樞·刺節(jié)真邪》:“用針之類,在于調氣”[7]990均強調了針刺得氣的重要性,十二穴在臨床實踐中之所以功效大,就是因為針下感覺強。在臨床觀察中,凡患者針下感覺強者,疾病的治療效果都比較顯著。相反,針下感覺弱者,疾病的治療效果都比較弱,病程易遷延。 2.2 針刺深-效應大按古書記載傳統(tǒng)針刺深度往往會因為針下得氣程度不夠,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只有在針刺達到了一定的深度后,針下的得氣才會比較滿意,對病癥的治療效果也更為顯著。 2.3 四肢穴-安全好天星十二穴分布在四肢等距離重要臟器較遠、肌肉豐滿之處,針刺安全性相對較高,深刺取穴也不易傷及臟器和器官而引起生命危險或造成不良后果(相對頸部、胸部、腹部而言)。因此,可增加針刺深度,加強得氣效果,對疾病的預后有極大的幫助。 2.4 易暴露-取穴準天星十二穴除環(huán)跳穴位于臀部外,其余十一個穴位均分布在上、下肢肘膝關節(jié)一下,易于暴露,便于取穴。與此同時,天星十二穴各個穴位定位均有明顯骨骼標志,在一些急重癥治療過程中,能夠快速的準確的取穴便于對患者的治療。 2 臨證應用 2.1 見效迅速,針到病除天星十二穴功效大,作用強,主要體現在一下兩個方面:一是對于某些急性病癥起效迅速,二是取穴少且精。如“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6]337的四總穴歌訣,均體現出以少代多,單穴治病的作用。應用天星十二穴治療急癥、痛癥,根據病癥的不同,施用不同手法,大多能針到病除。 [例一]某男,27歲,運動員。集訓過程中,每夜入睡后即出現左側腓腸肌痙攣,次日腿部乏力,藥物治療無效,針刺取承山透條口,深刺并且用瀉法,迅速起效,一次痊愈。 2.2 相互配穴,疑難即消天星十二穴不僅對急癥和痛癥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對一些慢性疑難病癥同樣有著顯著效果。環(huán)跳、委中、陽陵泉、承山、昆侖、足三里、曲池、合谷等穴有舒經活絡、調和氣血、消腫止痛、強健腰腿的作用。 [例二]某男,28歲。雙側手指關節(jié)、腕關節(jié)、肘關節(jié)、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腫痛,2013年初在某市級醫(yī)院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住院治療六周,癥狀稍有減輕,但效果不夠理想,出院后病情又有所發(fā)展。由于關節(jié)腫脹等原因,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同年7月來我院就診,要求針刺治療。取穴合谷、環(huán)跳、足三里、曲池、陽陵泉,配肩髃、絕骨。7d為1個療程,共針刺5個療程,關節(jié)腫脹消失,功能恢復正常。 4 結 語天星十二穴在穴位選取特別是配穴方面更是變化多端,對急重癥和一些疑難雜病的治療有著較好的療效。 參考文獻[1]曾科學,蓋娟娟.試論馬丹陽天星十二穴實質[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2,3(17):190-191. [2]王國瑞.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 :42. [3]徐鳳.針灸大全[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 :355. [4]王惠敏.針灸穴歌訣詮釋[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5]王寅. 針灸經絡 試談 “擔截法”[J]. 北京中醫(yī),1993(4):42-43. [6]楊繼洲.針灸大成[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63. [7]澀江抽齋.靈樞講義[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