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guān)于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關(guān)系,耶克斯(R. M. Yerkers)與多德森(J.D.Dodson)于1908年就提出了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如圖所示,其要旨:學習效率先隨學習動機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到達峰值后學習效率又隨學習動機水平的升高而降低,說明中等的學習動機水平學習效率最高。但這種中等的學習動機水平又隨學習的復雜程度而變化。對于簡單學習,達到最高學習效率的學習動機水平應適中偏高;對于高度復雜學習,達到最高學習效率的學習動機水平應適中偏低。 例如,對初中生來說,測量反應時屬于簡單學習,加、減、乘、除四則混合運算復雜些,解困難的代數(shù)屬于高度復雜學習。關(guān)于學習的簡單和復雜程度,應從學習材料的難度和學習者的能力兩個角度考慮。即使是最簡單的算術(shù)問題,對有的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也是較難的。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應用耶克斯-多得森定律,要靈活地隨教學內(nèi)容和學習者的水平而定。 人們一般認為學習動機越強學習效果越好。但對于高度復雜學習,達到最高學習效率的學習動機水平應適中偏低。其原因是,學習動機越強烈引起的情緒的緊張度越高,這樣對解決高度復雜問題就有干擾作用,從而使學習效率下降。而中等偏低的學習動機引起適度的緊張,維持思維的積極性,故學習效率最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