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紀念當代著名國畫大家白雪石先生逝世七周年并系統(tǒng)整理先生的藝術脈絡,現(xiàn)白雪石紀念館繼續(xù)征集白雪石先生生前作品資料,出版《白雪石全集》第二冊,并于今年4月22日在白雪石紀念館舉辦了“紀念白雪石先生逝世七周年暨《白雪石全集》作品征集畫展”,展出了征集到的先生的部分作品、影像資料等。 展覽后將繼續(xù)面向社會征集白雪石作品資料并于年底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公開出版《白雪石全集》第二冊。這是在第一冊的基礎上,通過廣泛征集,集中歷史資料,更加豐富地呈現(xiàn)白雪石先生的書畫創(chuàng)作、學術研究、美術教育、藝術探索和傳奇人生以及先生對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史的貢獻和作用。該作品集的出版,不僅是對先生一生的藝術脈絡的再次梳理,還將對研究、鑒賞和取法先生的藝術成果和從先生的藝術人生中得到啟迪和教育,有著重要的作用和積極的意義。
藝術家簡介 白雪石(1915—2011),近現(xiàn)代著名國畫家。原名增銳,齋號何須齋。1915年生于北京,自幼習畫,早年師從趙夢朱、梁樹年,研習沒骨花鳥和山水畫,傳統(tǒng)功力深厚。1933年加入“湖社”; 1959—1964年,任北京藝術師范學院及北京藝術學院講師;1964—1984年,先后擔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講師、教授。 白雪石先生享譽海內(nèi)外,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白派山水甲桂林”的美譽,不僅被大家公認為是當代繪畫領域成就卓著、具有開拓創(chuàng)造性業(yè)績的山水畫大家,而且是桃李滿天下的美術教育家。 白雪石先生的山水畫師宗北派,旁及南派,廣采博取,兼收各類畫種之精華,既具有宋畫之嚴謹、元畫之輕快,又具有水彩畫之秀潤,版畫之純凈、明快,且具有西畫裝飾之美。 白雪石先生一生游遍了黃山、泰山、三峽、太行山等祖國的名山大川,在行萬里路中將祖國的大好河山盡收眼底。他秉承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原則,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運用傳統(tǒng)技法和現(xiàn)代章法,創(chuàng)造出獨具風格的“白派山水畫”。特別是從1972年始,白雪石先生親赴廣西桂林十幾次,徒步沿漓江兩岸旅行寫生,搜集了大量素材,經(jīng)過長時間的融會吸收、醞釀提煉、推敲嘗試后,繪制出一幅幅清新悅目、心曠神怡、翰墨淋漓的漓江山水,把桂林山水的迷人景色淋漓盡致地呈現(xiàn)紙端。 白雪石先生的作品清新俊逸,樸秀多姿,題材廣泛,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尤以桂林為題材創(chuàng)作的青綠山水畫,最能體現(xiàn)和代表先生的繪畫風格。這種獨具風貌的桂林山水畫法被稱為“白派山水”。其新穎的構圖和清氣撲面的意境,開創(chuàng)了當代山水畫的新風。在創(chuàng)作中,先生純熟地運用濃、淡、干、濕、潑、破等不同墨趣,以及勾、皴、點、染的不同筆情,恰到好處地揮寫漓江晴、陰、云、雨、霧中山光水影迷離的微妙變化,從而形成自己筆下儀態(tài)萬千、變化多端的桂林漓江山水風貌,在中國繪畫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展出作品
1943 夏麓晴云 98x31.5
1955 北京東單公園 39.5×64.5cm 北京畫院藏
1984 云山圖 65×66cm xs84130621
1989 江邊漁家 34×45cm XS89130820
1992 長城內(nèi)外春意濃 98x365 釣魚臺國賓館收藏
2004 漓江一曲千峰秀 142x366
2004 飲馬太行 72x27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