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北大畢業(yè)的美國名校留學生拉黑父母、春節(jié)不歸,還在致父母書信中數(shù)落父母,中外高校大學生自殺事件頻發(fā),大學生成抑郁高發(fā)人群……我們的孩子怎么了?在社會巨大的競爭壓力下,家長總是傾向于聚焦于孩子的成績;而恰恰也是在巨大的壓力下,反而可能忽略了最重要的事。
一項2015年全美針對1502名大學生的調查發(fā)現(xiàn),有六成的學生表示,自己有一點懊悔的是,如果當初在準備上大學前能做好更多情感準備就好了。
這種情感上的準備包括:照顧好自己、適應新環(huán)境、控制負面情緒和行為,以及建立積極的人際關系。這里的每一條無疑都對要獨自踏上大學行程、走向成人的準大學生格外重要。
這些學生說,為了上大學,一直被強調的除了成績還是成績。盡管他們竭盡全力保證了一份堪稱誘人的成績單,情感能力的不足還是會影響他們的學習發(fā)展:調查發(fā)現(xiàn),那些認為自己在情感上沒有準備好的大學生,也更有可能獲得更低的學分績點,并且更有可能在第一個學期后請假休學一段時間。
因為沒有掌握足夠的處理負面、不適情緒的技能,他們也更有可能選擇嗑藥、嗜酒,借此幫助自己解脫情感上的痛苦。
而情感能力的重要性和預知性還不僅限于成績。也許很難想象,一個五歲孩子所具備的能力可以影響他之后成功的幾率。刊登在《美國公共健康》的研究發(fā)現(xiàn),事實正是如此,而且這項能力與閱讀或是寫作這種學習能力無關,而是關乎情感和社交能力。后者影響著你的孩子在多大程度上會去上大學,還是可能會在監(jiān)獄中渡過一段時日。
迎接挑戰(zhàn)、有效尋求幫助、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這些情緒能力不僅幫助你更好地面對生活,也是助推你學習的重要因素。
那么問題來了,該如何培養(yǎng)?
從聽莫扎特音樂進行胎教到嬰幼兒的益智玩具,市場上有數(shù)不勝數(shù)的產(chǎn)品,承諾會幫孩子走向成功。但是這里并沒有一樣產(chǎn)品是能幫助孩子在情感上更有競爭力的。所以,這需要家長自己有意識地加以教導。“如何培養(yǎng)”這個問題可以延伸出很多點,我們這里主要說對我們學習、生活,或者說幸福很重要的四點,而且是往往被忽略的幾個基本點。
自我認知和評估能力
心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達克效應,就是有關錯誤的自我評估。研究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會高估自己的能力,尤其是那些事實上考得分數(shù)差的學生。人對自我如何做出恰如其分的認知和評估,不過高或過低,能在不論外界毀還是譽時,接納自己,是一門需要修煉的技能。
耐心、自律
孩子有一個特點,就是想要什么必須立馬得到。而上學之后,他們才開始真正被訓練,學會等待,比如說等到零食時間才能吃零食。延遲滿足是一項很關鍵的能力。如何培養(yǎng)耐心呢?哈佛醫(yī)學院的教師勞倫斯·庫特納博士建議,首先可以一點一點地拖延孩子的滿足時間。其次,可以教給孩子一些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比如你和孩子被困在堵車中,與其沮喪抱怨,不如和她一起唱歌或是玩接詞游戲。還有一起做飯,通過一道道流程,才能嘗到成果,也能教孩子耐心下來。
依靠自我
對孩子來說,某種程度上沒有什么比教他們學會依靠自我更重要。無論是自己上學還是自己完成作業(yè),這些挑戰(zhàn)教會他們獨立。怎么做呢?當然需要先教給它們自立的必要知識。然后一個有效的方法是,逆轉教授的方向,讓孩子來“教”你該怎么做,比如如何搭乘公交、如何買票等等。
體會失敗
希望孩子一路順利、甚至像“直升機父母”一樣幫孩子開路希望為他避免一切坎坷,在孩子走向成人需要自己面對世界時,可能負作用就會顯現(xiàn)——他無法面對失敗和挫折。人生重要的不是沒有失敗,而是能夠有強大的內心面對失敗。

順利適配大學?你應具備這些應對能力
2013年一項針對美國大學校園的心理咨詢師的調查顯示,焦慮是他們做咨詢時聽到的最常見問題,之后是抑郁和人際關系問題。還有許多咨詢師說,他們發(fā)現(xiàn)學生異常孤單。
解決問題能力
西北大學心理學教授、心理治療師艾米·莫汗提醒,在你的孩子要自己面對生活前,一定要確保他們具備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那些遇到問題不知道該如何解決的大學生,比如碰到難學的課程或是和室友相處不好,一般不是逃避問題就是草率下決定?!彼ㄗh,不要聚焦在最終的解決方式,而是更多和孩子談論解決問題的過程:找出問題、想出至少五種解決方式,看它們是否有效。
學會疏解負面情緒
進入大學,還有很多大學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諸如憤怒、沮喪、孤獨、恐懼和失望這樣的負面情緒。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去掌握一些實際的疏解技能。比如打電話給朋友傾訴溝通、去鍛煉一番或是記錄心情日記,再或是投入到愛好中,這些都有助于他們將情緒疏通到健康的軌道中去。而缺乏這些疏通方式的孩子,則可能會尋求暴飲暴食或是沉迷酒精。
學會說“不”,將眼光放長遠
大學充滿了同輩競爭,每個人必須憑自己站穩(wěn)腳跟。家長可以傳遞給孩子的是他們不一定非要磨平自己去合群。
一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具有大視野讓孩子明白他們遇到的問題,在整個生命的框架中來看,其實并沒有那么重要,無論是上了不理想的學?;蚴怯龅狡孑馐矣选Wx書和行走都是幫助打開眼界的方式。

“以身作則”,做一個情緒管理能力上的模范,讓孩子看到在面對不同情感波動的時候,你是怎么處理的?!白銮榫w教練”,接受并和孩子交流他們的情緒,讓他們愿意和你講。教給孩子如何識別自己的情緒、開解情緒并會適時表達。希望我們的孩子不僅是一個具有學習能力的優(yōu)秀學生,更是快樂、自洽的幸福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