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老子 因?yàn)樗桓藸?,所以天下沒有人能和他爭。 “爭”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因?yàn)橐嫦氯ゾ鸵獱?,要想生活的更好還要爭,爭是一種生存下去的方式,是再平常不過的事。 但老子卻誠誠懇懇地教人們“不爭”,這個“不爭原理”在他的哲學(xué)原理中占據(jù)了重要的地位。在此,他略過了“爭”,而只說“不爭”。其實(shí)你若細(xì)想沒有“爭”,怎么會有“不爭”?這是很明顯的,說明他很注意“爭”的,只不過他教導(dǎo)人們的是,“爭”要超過一時一地、超過暫時的成功勝利,要借此讓自己永遠(yuǎn)立于不敗之地。 老子之所以提倡這種不爭之爭,就是因?yàn)樵绞潜砻鎻?qiáng)勢的人,越容易成為眾矢之的,越容易被對手打敗,最終越是爭不到。 所以說,只有抱有這種不爭之德,才能得到天下人的擁戴而不相害,故而天下才沒有人能夠與之相爭。這種不爭的態(tài)度就是我們做人的大智慧。 在中國,不管是商界還是文藝界,有不少人都奉行不爭之理。商界的胡雪巖把“不奪人之美”作為他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文藝界的胡適一生都主張不爭,他認(rèn)為弱能勝強(qiáng),柔能克剛。 其實(shí),老子所提倡的不爭,實(shí)際上就是一種舍己從人、不強(qiáng)出頭的自保,是一種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大度,是一種偽裝示弱、以退為進(jìn)、棄近謀遠(yuǎn)的策略,是一種不作正面沖突的迂回戰(zhàn)術(shù)。唯有如此,你才能在不受傷害的情況下,爭得最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