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人患上認知癥后,語言能力就越發(fā)不如從前。說話會斷斷續(xù)續(xù)而且沒有邏輯,有時候話還特別多,一直說個不停。很多人覺得費勁,因而放棄和他們溝通,只滿足他們基本的生活需求。 但請注意,患者的語言是除了肢體動作外,表達他們需求的唯一通道。仔細聆聽,認真和他們交談,才能更加深入的了解他們。 患者患病后,在語言表達上基本會出現(xiàn)這些變化:
而且在不同的病重時期,他們的表現(xiàn)差異很大。 不同時期使用不同的溝通方式 我們可以把認知癥分為三期: ▍第一期:遺忘期 此期表現(xiàn)特別健忘,然后漸漸的出現(xiàn)計算能力,認知能力和定向力障礙,此期日常生活能自理,對此期患者的溝通由正常語言溝通為主,通過與患者的情感交流取得其信任,從而幫助其加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第二期:精神錯亂期 癥狀持續(xù)加重,出現(xiàn)失認,失語,失用,思維情感障礙及個性性格的改變,行為明顯異常,日常生活已需要別人的幫助。與此期的患者溝通以簡單對答試語言溝通為主,以必要的肢體語言增加溝通的通暢性; ▍第三期:嚴重期 患者處于完全緘默,完全臥床期,完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狀態(tài)。對待此期的患者我們需要溫柔的肢體語言,通過眼神的交流,通過觀察患者是肢體動作了解患者的身體和情感需求。 如何更好的和他們交流呢? ▍語言交流需注意: 1. 談話時采用簡短及易懂字句,說話時速度適中、咬字清楚及語調(diào)平和。盡可能用他熟悉的方言。 2. 找話題,嘗試以當日發(fā)生的事情、人物、地點、天氣等作為談話的開始。之后選擇老人熟悉的話題,保持對話流暢。 4. 向老人發(fā)問時,可附帶一些選擇。例如:“您想吃蘋果還是香蕉?”,且一次只問一個問題。 5. 不要考驗患者的記憶;追憶往事可能是有益的,但是不要問:“您是否記得”。 6. 耐心地等待回答,給予老人充裕時間思考問題。老人回答時,給予實時鼓勵,如微笑、口頭贊賞等。 7. 當對方找不到適當用語或應對出現(xiàn)困難時,不宜馬上糾正,以免令對方難堪,可提示或轉(zhuǎn)換話題。例如:“您剛剛提及曾經(jīng)去過……”,可讓老人填補未完成的句子。 8. 如果患者使用了錯誤的詞匯,或者不能找到一個合適的詞匯來表達,盡量猜測他想要表達的詞匯。 ▍肢體配合語言: 肢體動作也是很好的一個交流方式,肢體配合語言,往往能達到更好的溝通效果。 1. 總是從正前方接近患者,告訴患者您是誰。 2. 保持良好的眼神交流;向患者表示您關心他的話語;讓他知道您正在聆聽,并且試圖理解他的話語。 3. 如果您不能理解患者的話語,讓患者指給您,或者使用肢體語言告訴您。 4. 與患者交流時身體不要搖晃,說話是可以輕輕拉住對方的手,幫助患者注意聆聽,但是用身體語言要把我分寸,不要把信息混亂。 在與認知癥患者的交流時,我們可以用心去感受他們的內(nèi)心,分析他們的語言、行為及表現(xiàn),從而更好的理解他們的需求。所以掌握更好的溝通手段是提高認知癥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有效手段。 ·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