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輕聲不會出現(xiàn)在詞或句子的開頭音節(jié)中,一般處在詞的中間或其他音節(jié)的后面。 (一)助詞“的”“地”“得”“著”“了”“過”在句中要標(biāo)注輕聲。 如: 我的母親。 天漸漸地冷了。 寫得非常好。 她看著看著就睡了。 姥姥吃了孫女親手做的飯。 她以前說過。
(二)作為后綴的“子”“個”“頭”“么”“們”“邊”“著”都標(biāo)注輕聲。 如: 鏟子、錘子、房子、個子、剪子、毽子、胖子、卡子、腔子等 這個、那個、哪個、些個、吃個飯、見個面、拿個幾十瓶等 木頭、石頭、手指頭、腳趾頭、外頭、里頭、想頭 這么、那么、多么、怎么、什么 我們、你們、他們、它們、咱們、孩子們、同學(xué)們、教師們、演員們 這邊、那邊、里邊、外邊、前邊、后邊 挨著、蹦著、盯著、讀著、喊著、捧著、抬著、跳著 (三)語氣詞“吧”“嗎”“呢”“啊”“哪”“啦”“呀”“哇”等”常輕讀。 如: 走吧!去嗎?你呢?是??! 謝謝您哪!怎么啦?說呀!好哇! (四)表示趨向的動詞,如:進(jìn)來、出去、上來、過來等,常輕讀。 (五)一些方位詞,如:里面、外面、樓上、屋里等,常輕讀。 (六)一些疊音名詞還有動詞的末一個音節(jié),如:奶奶、爸爸、姐姐、弟弟、看看、走走、聽聽、讀讀、寫寫等,常輕讀。 (七)一些三音節(jié)結(jié)構(gòu)的詞,如“趕得及”之類,按照《現(xiàn)漢》,標(biāo)注輕聲。 如: 來不得、來不及、來得及、吃不開、吃不消、對不起、趕得上、過得去、靠得住、少不了、數(shù)不上、數(shù)得著、下不來、想不到 (八)有區(qū)別意義或詞性作用的,必須標(biāo)注輕聲。 如: 地道dìdao(夠標(biāo)準(zhǔn)的)——地道dìdào(地下坑道) 地方dìfɑng(具體的地兒)——地方dìfāng(中央與地方) 小子xiǎozi(男孩子:胖小子;含輕蔑意的人:這小子真壞)——小子xiǎozǐ(年幼的人) 兄弟xiōngdi(指弟弟)——兄弟xiōngdiì(哥哥和弟弟) 照應(yīng)zhàoying(照料)——照應(yīng)zhàoyìng(配合、呼應(yīng)) (九)夾在重疊動詞中間的“一”或“不”等,常輕讀。 如: 管一管、看一看、說一說、停一停 見不見、累不累、去不去、寫不寫 (十)一些約定俗成的雙音節(jié)詞中的第二個音節(jié),常輕讀。 如: 把式、編輯、玻璃、窗戶、柴火、出息、打聽、大夫、和尚、糊涂、晃蕩、告訴、胳膊、規(guī)矩、閨女、見識、精神、咳嗽、快活、闊氣、嘮叨、涼快、蘿卜、腦袋、朋友、琵琶、便宜、漂亮、葡萄、清楚、見識、穩(wěn)當(dāng)、掃帚、師傅、嚇唬、衣服、云彩、扎實、囑咐 (十一)口語色彩強(qiáng)的四音節(jié)詞,第二個字常讀輕聲。 如:黑不溜秋、稀里嘩啦、黑咕隆冬、糊里糊涂、啰里啰嗦 兒化屬于一種音變現(xiàn)象。在辭書中,兒化音節(jié)末尾用小號字“兒”表示,注音用字母“r”表示。一般讀物中,兒化音節(jié)末尾加不加“兒”,可以根據(jù)習(xí)慣靈活處理,但同一個詞處理應(yīng)該一致。 在標(biāo)注兒化音時,我們掌握一個原則:《現(xiàn)漢》出詞目的要標(biāo)。如“一塊兒”;可“兒”可“不兒”的就不用標(biāo)了,如“一口氣”。 標(biāo)注的時候,兩個單字分開的,標(biāo)er;兩個單字合起來的,標(biāo)r。 關(guān)于“兒化”的注釋,常常令編輯迷糊,尤其是做少兒書的。因為低幼讀物往往按字注音,而兒化的音節(jié)實際上是由兩個字組成的,如“畫兒”的發(fā)音是huar,不是hua’er。這是一種兒化韻現(xiàn)象。按理說,該像《現(xiàn)漢》那樣把“兒”寫得很小,強(qiáng)調(diào)這個“兒”僅僅是一個附加成分,“兒”跟“畫”是拼在一起的,所以寫一個小“r”。 可這樣一來,對排版來說難度太大,操作不易,校對也困難,所以目前市場上的圖書少有按此規(guī)則標(biāo)注的。再有,《漢語拼音正詞法》對于低幼讀物有變通規(guī)則,可以按字注音,所以就可以把“兒”單獨標(biāo)注為“er”。 (一)加不加“兒”,意思完全不同 在普通話中,兒化具有區(qū)別詞義、區(qū)分詞性的功能,如“頂”作動詞,“頂兒”作名詞;“一點”是名詞指時間,“一點兒”作量詞,是“少量、少許”的意思。 在具有區(qū)別詞義和辨別詞性作用的語境中,該兒化處理的地方一定要兒化,否則就會產(chǎn)生歧義。 ![]() 如: 曲兒qǔr(歌曲)——曲qǔ(姓) 花兒huār(名詞,鮮花)——花hu?。▌釉~,花銷) 面兒miànr(物體的表面、織品的正面、細(xì)小的粉末、面子)——面miàn(臉) 白面兒(毒品)——白面(小麥磨成的粉) 畫兒huàr(名詞)——畫huà(動詞) 帖兒tiěr(名詞)——帖tiě(動詞) 包兒bāor(名詞)——包bāo(動詞) 對兒duìr(名詞)——對duì(介詞) 刺兒cìr(名詞)——刺cì(動詞) 口兒kǒur——口kǒu 眼兒yǎnr(一個小洞)——眼yǎn(眼睛) 印兒yìnr(名詞)——印yìn(動詞) 缸兒gāngr (小的容器)——缸gāng 方兒fāngr(基本是指藥方)——方fāng(指形狀) 頭兒tóur(指領(lǐng)導(dǎo)、首領(lǐng)、一端)——頭 tóu(指腦袋) 口兒kǒur(指裂或撕開的一小塊)——口kǒu(指嘴) 亮兒(名詞)——亮(形容詞) 信兒(消息)——信(動詞,相信) 皮兒(可能指封面)——皮(橡膠、發(fā)潮變韌) 想兒(方言,希望)——想(動詞,思念) 破爛兒(名詞)——破爛(形容詞) 消息兒(方言,物件上暗藏的簡單的機(jī)械裝置,一觸動就能牽動其他部分)——消息(名詞,報道、情況) 小辮兒(名詞,短小的辮子)——小辮子 小大人兒(名詞,說話、行動像大人的小孩兒) 小兒xiaor(兒化、口語,幼兒——自小兒)——小兒xiao′er(自己的兒子) 小人兒xiaorenr(比較小的形象)——小人(指人品卑鄙) 卷兒——卷 串兒——串 三兒——三 干兒——干 道兒——道 貓兒——貓 泡兒——泡(動詞) 窩兒wōr(名詞,指一個小地方或指一胎生的小動物)——窩wō(動詞,藏) 找事兒zhǎoshìr——找事zhǎoshì 通氣兒——通氣 加油兒——加油 活兒——活 變法兒——變法 一塊兒——一塊 一點兒——一點 水牛兒——水牛 熱鬧兒——熱鬧 過節(jié)兒——過節(jié) 老家兒——老家 (二)不是加上“兒”字就是兒化音了 如:幼兒 嬰兒 新生兒 “幼兒”“嬰兒”是雙音節(jié)詞,“新生兒”是三音節(jié)詞。它們中的“兒”是有實在意義的音節(jié),讀時必須讀成一個音節(jié),用拼音書寫時,要寫成“er”。即“幼兒”寫作“yòu’er”,“嬰兒”寫作“yīng’er”,“新生兒”寫作“xīnshēng’er”。 (三)去掉“兒”,意思不變 有些詞,加不加“兒”意思沒有多大變化。加上“兒”了成為兒化,但是不加也沒什么妨礙。屬于兩可的詞。 如表示喜愛、親切的感情。 ![]() 如: 臉蛋兒、小孩兒、電影兒。 再如表示少、小、輕等狀態(tài)和性質(zhì):米粒兒、門縫兒、蛋黃兒。 小羊兒xiǎoyángr 合群兒héqúnr 開春兒kāichūnr 花裙兒huāqúnr 拐彎兒guǎiwānr 跳繩兒tiàoshéngr 小熊兒xiǎoxióngr 糖葫蘆兒 哥倆兒 當(dāng)官兒 俏皮話兒、鄉(xiāng)巴佬兒、相片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