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敦煌石窟是三處石窟的總稱,以莫高窟最大,是中國最重要佛教石窟。莫高窟大約始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延至西夏和元,共歷1000余年,現(xiàn)存保留有壁畫或塑像的洞窟492座,唐代最多;壁畫約45000平方米,彩塑2000余身??呤业男螤钜灾行乃?、覆斗式和背屏式最多,分別是北朝、隋唐、五代和宋的代表窟形。中心塔柱式洞窟有類似塔形的中心方墩,是對北朝盛行的中心塔佛寺的模仿。覆斗式頂為覆斗形,在壁面鑿龕,是對院落式佛寺的模仿。背屏式是在覆斗窟內(nèi)鑿出一座中心佛壇,壇后留出一段通到窟頂?shù)氖冢ū称粒7乱蛔鸬?。此外,還有一些次要型式,如毗訶羅窟是在一座方窟內(nèi)左右壁鑿許多小方窟,供僧人修行,只見于北朝;大佛窟很大很高,窟內(nèi)有高達二、三十米的彌勒像;涅般窟空間橫長,窟里安置佛涅般像。后兩種窟室在敦煌只見于唐代。敦煌石窟石質(zhì)疏松,不利于雕刻,窟內(nèi)以壁畫和彩塑為主。壁畫題材除了佛教人物外,還有許多佛教故事、經(jīng)變畫和圖案,在故事畫和經(jīng)變畫中繪出了大量建筑,包括佛寺、佛塔、闕、城垣、住宅和其他建筑類型,以及建筑部件與裝飾。此外,還有五座完整的唐宋檐廊,稱為窟檐。在石窟群附近有慈氏塔和華塔兩座宋塔。這些,都是寶貴的建筑藝術史資料。 |
|
|
來自: 文化心美育 > 《00. 佛學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