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鳳凰花開時的曼德勒,給人一種很愉悅的視覺享受。與國內許多舊朝古都相比,同樣是經(jīng)歷過幾個建都時代的曼德勒,并沒有給人一種莊肅厚重的感覺,反而帶給人一種極為輕松的心情。【攝影師:張捷 (網(wǎng)名:深藍色的溫度)著名藝術攝影家|來源:去驢行】 曼德勒美麗平原,一年四季皆為綠色。在高山上的古廟往下看,可以一覽無余這片美地。 曼德勒除了數(shù)不勝數(shù)的古廟就是那些金碧輝煌的皇宮,建在高山上的皇宮又好像是一座神廟一樣。據(jù)緬甸歷史來看當年緬甸皇族用佛教來控制國家,大肆修建寺廟,在緬甸宗教里有些神靈,甚至就是皇帝的化身。 目前緬甸境內,包括曼德勒古城皇宮建筑大多毀于二戰(zhàn)時期日本,現(xiàn)在看到的皇宮基本是重新修葺而來。而有意思的是,在這些捐助的名單里,就有當年一手毀掉緬甸珍貴建筑的日本。 到曼德勒最不能錯過的就是曼德勒山,這里是整個緬甸朝圣的中心。游客可以沿著一千七百多階梯徒步向上,基本每隔十個臺階就有一座廟宇。 走累的游客可以把鞋脫掉在廟宇長廊底下休息,只要不大聲喧嘩,僧人都不會有任何意見。 我們很難明白整個緬甸對宗教的狂熱,但凡是這方面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所以我們會在街頭見到僧人化緣時,信徒絕不說不的場景,也會看到一大早挑著食物到佛院里供食的平常百姓。這種深入到骨髓里的信仰,或許也是支撐著多災多難緬甸人生存的精神糧食。 所以對于闖入到曼德勒的游客,我們看到的都是流于表象的精神滿足,而對于緬甸人而言,這些美麗的景色又意味著什么?人們不停地修葺著寺廟,以一種卑微的姿態(tài)祈求,卻又不斷陷入貧困,最后或許是絕望,而絕望之后又是什么? |
|
|
來自: zzm1008圖書館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