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LINE戶外運動 2018-04-09 15:15:34 魯氏有狂兒,好武善習(xí)兵。舉家遷江左,一心建偉業(yè)。 知遇有周郎,伯樂是仲謀。奇略分天下,后世感其才。 魯肅 魯肅這個人,因為《三國演義》的原因,很遺憾,在很多人的眼里,這么一個偉丈夫,居然成了某些人眼里的一個才智有缺的呆子,真是讓人氣憤不已。 不過,說起魯肅,就不得不談一下孫吳了。就筆者而言,三國英雄雖然無數(shù),然吾卻獨獨喜歡孫吳。 何也? 孫吳第一代孫堅,單槍匹馬,十七歲遇匪殺之,文治武功傳名江左,討董之戰(zhàn),孫堅以江左偏師大破西涼鐵騎,一時之間天下為之側(cè)目。 孫吳第二代孫策,十七歲喪父,剛剛崛起的家族就此衰落,然其卻以弱冠之年開始創(chuàng)業(yè),正所謂一千掃眾橫江去,十七成功自古無,二十六死的時候,他的家族卻已經(jīng)成了江南的主宰。 孫吳第三代孫權(quán),十八歲執(zhí)掌江左,統(tǒng)帥六郡,內(nèi)合人心,外御強敵,使有才者盡顯其能,讓有力者盡得其用,故遂有曹魏折戟,蜀漢折翼,天下才有三分。 以上說明了什么?年輕。 然,孫吳真正令人震撼的,不光是這些年輕到讓人不敢相信的領(lǐng)袖們,還有那些同樣年輕卻也英氣逼人的文臣武將們。所以,在那個時代,在那個天下糜爛,到處烽火硝煙的亂世中,才有了下面這兩段由兩個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在不同的時間說的同樣論斷的話: 瑜謂肅曰:"昔馬援答光武云'當(dāng)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今主人親賢貴士,納奇錄異,且吾聞先哲秘論,承運代劉氏者,必興于東南,推步事勢,當(dāng)其歷數(shù)。終構(gòu)帝基,以協(xié)天符,是烈士攀龍附鳳馳騖之秋。吾方達(dá)此,足下不須以子揚之言介意也。"《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 魯肅與周瑜 這一段話,是周瑜對魯肅說的。那時,江東遭遇大變,孫策突然離世,十八歲的孫權(quán)執(zhí)政,當(dāng)此之時,周瑜遂為了實踐自己對于孫策的承諾,遂為孫吳開始招攬?zhí)煜掠⒉?。而與周瑜相識已久的魯肅,自然是周瑜最為心儀的。故而,面對當(dāng)時魯肅接了他人招納文書后,周瑜便趕忙前來勸說魯肅,于是,才有了這段話。 周瑜是這樣說的: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當(dāng)今天下大亂,不光是君主選取得力臣子,臣子也是可以選取自己心儀的君主。而今日,我孫吳之主,英武非凡,知人善任,況且根據(jù)這天時變化,漢室必亡,而代漢者,必是東南之主,故而特邀君與我等一起成此大業(yè)。 周瑜所言,別說是那時了,恐怕就是今日,估計很多人看后都會很吃驚吧。當(dāng)很多人還在沉迷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英明,當(dāng)更多人還在為諸葛亮鞠躬盡瘁以興漢室而感動時,在東南江左之地,一個年僅二十幾歲的小伙子,就一口一個漢室必亡,代漢者必東南,如此大逆不道,如此意氣風(fēng)發(fā),如此雄心萬丈,請問,大家敢想嗎? 那么,魯肅是如何回應(yīng)的,在這里,魯肅只說了兩個字,然也。 夢想,理想,在那個時代,仍然存在,年輕人就是要敢想,就是要敢做,如此,才不負(fù)為青春二字。 很顯然,魯肅不僅是相信了這個夢想,所以才跟隨周瑜來到了江左,然,魯肅自身也是更相信這個理想的,故而,才會對同樣年幼的孫權(quán)說這樣的話: 肅對曰:"昔高帝區(qū)區(qū)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fù)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guī)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wù)也。因其多務(wù),剿除黃祖,進(jìn)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jù)而有之,然后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yè)也。"《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 孫權(quán)與魯肅 如果說周瑜當(dāng)時說漢室必亡還沒那么直接,然此刻的魯肅,可就是更加直白了。當(dāng)年幼的孫權(quán)還在一心想著扶漢之時,同樣年輕的魯肅,卻告訴了他,我們的夢想,我們的理想,只有一個,那就是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故所謂高帝之業(yè)也。 并且,魯肅還明明白白的講清楚了該如何實現(xiàn)這個偉大理想。的確,目前曹操實力強橫,不可硬敵,然南方卻大有可為,故而,江東的戰(zhàn)略第一步,便是奪取荊州之地,滅黃祖,伐劉表,從而將整個南方,徹底握入東吳之手,而后據(jù)江南之地,以觀天下之變。 這,就是一個稍微年長的年輕人對于另外一個年輕人所說的話。 年輕人,一直以來,很多人都瞧不起年輕人,覺得他們年輕,覺得他們沉不住事,覺得他們做什么都是三分熱,總之就是成不了大事。 但,正是江東的這伙年輕人,告訴了天下,也告訴了我們今人,少年志氣若成,誰可敵之?而這其中,最有志者,毫無疑問,非是魯肅不可。 魯肅,何人也?如其家鄉(xiāng)之人所言,魯氏狂兒是也。 吳書曰:肅體貌魁奇,少有壯節(jié),好為奇計。天下將亂,乃學(xué)擊劍騎射,招聚少年,給其衣食,往來南山中射獵,陰相部勒,講武習(xí)兵。父老咸曰:"魯氏世衰,乃生此狂兒!" 天生富貴的魯子敬,雖出身名門,卻自幼不與常人一般,偏好騎射武術(shù),更是經(jīng)常招納一些少年到處游獵,并以兵法訓(xùn)之。如此,自然不為那時以學(xué)業(yè)為重的鄉(xiāng)人看重了,因此,才被那些人以魯氏狂兒的名號罵之。然,誰又能想到,如果不是因為這樣的魯肅,又哪能有他們?nèi)蘸蟮陌矊幠兀?/p> 后雄杰并起,中州擾亂,肅乃命其屬曰:"中國失綱,寇賊橫暴,淮、泗間非遺種之地,吾聞江東沃野萬里,民富兵強,可以避害,寧肯相隨俱至樂土,以觀時變乎?"其屬皆從命。乃使細(xì)弱在前,強壯在后,男女三百馀人行。州追騎至,肅等徐行,勒兵持滿,謂之曰:"卿等丈夫,當(dāng)解大數(shù)。今日天下兵亂,有功弗賞,不追無罰,何為相偪乎?"又自植盾,引弓射之,矢皆洞貫。騎既嘉肅言,且度不能制,乃相率還?!秴菚?/blockquot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