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石氏消渴方 石恩權(quán) (組成及用法) 生地黃30g 玄參12g 茯苓15g 玉竹 12g 山藥15g 山茱萸12g 桂枝4.5g 石斛12g 牡丹 皮9g 淫羊藿9g 水煎,每日1劑分3服。 (主治) 消渴(上消)。 (解析) 本方常用于早期糖尿病,有改善癥狀、降低血糖之 明顯效果。消渴病飲一斗溲一斗,石氏認為乃因肝肺為燥熱所 傷,脾腎為寒濕所困,為上熱下寒之證,上熱則口渴善飲,下寒則 津液不固而溲多。本方茯苓,《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謂其治“口焦舌干”, 知其可輸轉(zhuǎn)脾腎濕氣,水行氣化,津液生焉;牡丹皮清肝之郁火; 桂枝疏肝之血氣;淫羊藿溫補腎氣,合山藥、山茱萸則可斂精氣 與津液;生地黃等藥養(yǎng)陰清熱而除上焦燥熱。本方立法,全在津 液之斡旋,用意均在氣化。 2.羅氏消渴方 羅俊儒 (組成及用法) 生石膏18g 玄參12g 石斛15g 川黃 連6g 麥冬12g 天花粉12g 葛根12g 地骨皮log 補 骨脂log 益智仁log 柏子仁log 山藥12g 水煎,每日1劑分3服。 (主治) 糖尿病(肺胃熱盛)。 (解析] 本方清胃熱,養(yǎng)陰津,益腎氣,消渴屬胃熱熾盛、津 液消灼者可用.余于消渴病每以虎杖代芩、連、知、柏類,有清熱 之效,而無苦燥傷陰之弊端。 3。豬肚丸 張孝純 (組成及用法) 豬肚1個(洗凈) 黃連30g 天花粉 120g 薏苡仁150g 茯苓120g 知母90g 麥冬60g 以上各藥入豬肚內(nèi),蒸爛熟搗丸如桐子大,每次30丸,日服 2次。 (主治)糖尿病。 (解析) 本方諸藥清熱滋陰,當治上消。然上消亦有脾腎 之虛損,豬肚甘溫,主補五臟虛弱。《肘后方》有豬肚黃連丸,以 黃連三斤納豬肚中蒸之暴干為丸治消渴日夜飲水數(shù)斗,小便數(shù) 而瘦弱。上消之治,固以清熱為主,然似覺單用黃連苦寒太甚。 本方清熱滋陰,同時并進,更覺平穩(wěn)實用。 4.滋養(yǎng)活血湯 李昌源 (組成及用法) 生熟地、天冬、麥冬、石斛、郁金各20g 花 粉40g 生山楂30g 生石膏、知母、丹參各15g 西洋參5g 桃仁、紅花、赤芍、川芎、甘草各log 水煎,每日1劑分3服。 (主治)糖尿病(后期)。 (解析) 本方乃地黃飲子、人參白虎湯、桃紅四物湯合方, 治療糖尿病氣陰兩虛、瘀血阻滯者較為適宜。 以糖尿病生化檢查視之,除血糖升高外,血脂濃度亦常增 高,或血脂呈乳濁液改變而為高脂血癥,血液黏稠度因此增高, 血流必然緩慢,與瘀血病機相似,故本方應(yīng)用活血化瘀藥實有一 定依據(jù)?;ǚ凵蛑箍?,降火潤燥,復(fù)能通行經(jīng)脈,解血氣中熱 毒,故本方重用之。惟其甘涼微寒,本方中又多清熱養(yǎng)陰藥,后 期糖尿病陽虛或陰陽兩虛者甚眾,不可概服本方。 |
|
|